新研究称月球形成于地球和另一行星的撞击,形成时间只需几个小时

新研究称月球形成于地球和另一行星的撞击,形成时间只需几个小时
2022年10月14日 23:19 科普博览

月球的来历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界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地球捕获说,一种是地球月亮同时形成说,还有一种是碰撞形成说,主流说法认同第三种,就是认为月球形成于地球和另一颗行星的碰撞事件中。

科学家推论认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有一个像火星大小的被叫作“忒伊亚”的星球和地球发生了撞击,但并不是两个星球的迎面直接撞击,而是撞击的角度比较偏,两个星球各有一部分被撞飞了出去,正是被撞飞出去的这部分物质,后来形成了月球,下图正是两个星球撞击后月球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原先科学家们认为月球的形成经历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年的时间,起先是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土星环那样的地球行星环,这个行星环中物质较为密集的区域逐渐凝聚成了一颗星体,就是月球的原始星核,之后这颗星核不断地吞噬行星环上的物质,最终将这些星环物质吞噬殆尽,从而形成了月球。

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颠覆了这种说法,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5日报道,以英国杜伦大学的天文学家为主导的一个天文学团队利用该校的名为“宇宙学机器”(COSMA)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模拟了地球和忒伊亚撞击时形成月球的情景,发现月球的形成其实只需要几个小时。

研究者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模仿月球等天体在撞击中形成的计算机程序,名为“具有相互依赖细颗粒任务功能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用于精密模拟大量物质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并将该程序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在模仿月球形成时,程序设定的物质颗粒多达1亿颗,远远超过之前模拟的百万颗。

地球与忒伊亚行星相撞时,两颗星球上分别都有一大块物质被撞飞了出去,这两团物质在在引力作用下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颗星球,但是由于地球的引力较强,碰撞飞出去的物质,未能脱离地球引力,所以就形成了环绕地球运行的物质团,物质团在之前引力作用下凝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月球。

“宇宙学机器”超级电脑模拟这一形成过程时,设计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不等,引力不同,在超算上模拟月球形成时,发现这些物质颗粒在引力作用下凝聚的速度很快,换算成月球那么大的天体,形成的时间也只有几个小时即可,这大大出乎之前科学家们的预料。

“宇宙学机器”超算系统在设定程序下用上亿颗物质颗粒进行了数百次试验,模拟地球和忒伊亚的撞击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碰撞角度、行星自转方式及运行速度等,但是月球的生存时间差别不大,研究者们通过数百次的模拟实验分析认为月球的形成是很快的,很可能只有几个小时。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在10月4日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不过这么快时间形成的月球,应该还只是如今月球的主体部分,因为撞击出去的物质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中都凝聚到一起形成球状星体,月球主体将轨道上的其他物质全部清理吞噬掉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这个过程应该至少持续上万年。

再者就是实际上如今的月球所包含的物质并非只是地球和忒伊亚撞击时飞溅出去的物质,应该还有不少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等物质,因为月球其实也是地球轨道上的清洁工,很多有可能会撞击地球的小天体都被月球拦截了,看看它上面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便知道月球经受过多少次的撞击了。所以我们只能说月球的主体形成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是如今的月球的形成,其实也是和它已经存在的历史是一样长的。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10月8日文章《超级计算机模拟宇宙大碰撞结果:月球形成或仅用数小时而非千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