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北京市跨入中

社会引领 | 《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北京市跨入中
2022年09月12日 15:48 中国公益研究院

导语

9月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协助完成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在2022中国国际服装贸易交易会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公益研究院自2017年开始连续第6年受北京老龄协会委托协助完成的相关报告成果。

发展报告以2021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老年人口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等相关情况,从老龄政策、民生保障、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老龄产业、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优待、京津冀老龄工作协同发展九个方面对全市老龄工作实践进展进行阐述,直观反映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

下面主要介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主要进展”“下一步工作展望”这三大部分。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1. 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0.18%;比2020年增加11.7万人。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1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4.24%;比2020年增加20.4万人,也是近五年增量最多、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38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5%;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79.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9.8%。

2. 高龄老年人持续增加,女性高龄老年人数量优势更加显著

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64.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5%,比2020年增加1万人,增长1.6%。

户籍人口中百岁老年人共计1417人。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47岁。

在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中,男性183.6万人,女性204.7万人,性别比为89.7。近三年(2019年-2021年)来,老年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由90.6降至89.7,女性老年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数量优势越来越明显,且高龄老年人性别比连续下降幅度更大,由82.4降至77.4,说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性别差异更加显著,女性老年人预期寿命更长。

3. 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增速高于郊区

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72.8万人、60.9万人和49.6万人。

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在前三位的是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分别为27.0%、26.9%、25.1%。

与2020年相比,中心城区常住老年人口增加8.4万人,增长3.5%;郊区常住老年人口增加3.3万人,增长1.7%。

4. 老年抚养系数持续上升

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为47.3%,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北京市每2.1名户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按15~64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为30.0%,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老年抚养系数的增速高于少儿抚养系数。

二、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主要进展

1. 顶层设计不断优化

印发《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关于开展北京市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等30余项涉老政策,老龄工作整体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惠及全市400余万人,加大对退休时间早、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政策倾斜力度,使其更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研究制定《关于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衔接工作的通知》,推进失能护理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有序衔接。

石景山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人数42.2万人,为符合护理条件的3228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服务。

3. 医养结合提质增效

全面加强市区两级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建设,统筹指导本辖区医养结合服务、老年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安宁疗护服务等工作。

目前,全市医养结合床位数6.15万张,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4. 探索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建设

出台《北京市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城六区已出台相关办法/实施方案/细则,规范全市家庭照护床位服务。

累计建成家庭照护床位3500张,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0张建设任务。

5. 印发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印发《北京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1年版)》,对城乡特困老年人,本市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失智老年人,重度残疾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全体老年人等8类服务对象,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进行梳理分类,进一步精准明确老年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

切实保障全市在册24.7万名居家基本养老服务对象。

6. 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新鲜社区等29家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型老年友好型社区”。

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年确认558个小区列入改造,新开工301个小区,新完工177个小区。全市已累计确认了1066个小区列入改造项目,累计开工665个小区、完工295个小区。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499部,完工418部,全市累计加装电梯2261部,为两万多户居民提供便利。

三、下一步工作展望

1. 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高站位推进首都老龄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

2. 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础上,扩大老年人医养结合、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增加安宁疗护床位200张,加快推进试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3. 完善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出台实施《关于推进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4.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打造宜居环境,老楼加装电梯至少开工1000部,完成2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

5.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加大健康、低龄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升老年文体、教育服务质量。

6.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推进京津冀老龄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简方宬

文章来源:养老研究中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