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行:技术进步与人机协同

李力行:技术进步与人机协同
2025年03月18日 19:35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题记:2025年2月28日,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32期“人工智能与未来职场”在承泽园举行。本期论坛由北大国发院、智联招聘、CHO100、劳动经济学会人工智能与灵活就业专委会共同主办。本文为北大博雅青年学者、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李力行在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人机协同,即人如何利用新技术。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以及分配问题,人机协同在经济学意义上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是生产方式中各种要素如何组合的问题,比如机器、体力、脑力、管理等各种要素的组合。

历史上的技术进步很多。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现在的人工智能,这些是所谓的GPT(通用技术)。还有一些不是通用的技术,比如工业机器人。如果是通用技术进步,影响就比较深刻,许多行业都会暴露在技术之下;如果不是,那么影响就相对有限。

技术进步对行业、职业、工作任务的影响

技术进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行业层面。不同行业对技术进步的反应不一样,可以据此粗略地把行业分成三类,一是生产技术的行业,也就是创新的行业;二是暴露在技术之下、能够用到技术的行业;三是暴露度低的行业,就是与这种技术进步关系不大的行业。第一类行业肯定会蓬勃发展,比如在互联网技术进步背景下,IT的硬件软件这些方面的行业;第二类行业也会受益,比如电子商务这类行业,因为电子商务行业对互联网技术的暴露度高;第三类行业短期内不受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生产效率相对落后,技术进步缓慢,因此这些行业相对会发展较慢。比如传统的批发零售,它们会被第二类行业挤压,这种影响可以看作是通过市场需求调整之后产生的间接影响。

其次,职业层面受到技术的影响也可以分为三类职业,一是直接进行技术创新的职业,二是暴露在技术之下的职业,三是暴露度不高的职业。直接的影响是,第一类职业兴旺,第二类职业会被替代,第三类受影响不大。例如,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算力部署相关的职业,就是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职业,当然是蓬勃发展。而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中,那些涉及激光雷达测距相关的职业也是如此,岗位需求猛增;第二类职业,暴露在技术之下的职业。在我们学院跟智联招聘合作发布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暴露指数中,暴露度高的如会计、审计、翻译,这一类职业会面临直接被替代的风险。如果考虑自动驾驶技术,驾驶员也是暴露度高的职业;相比而言,照料、陪伴、情感咨询这一类职业主要是服务于人,目前对各种数字技术的暴露度都还比较低,短期内直接影响不大,属于第三类职业。

暴露度高的职业岗位势必需要发生转变。国际上很多机构都发布了报告,有的报告指出,欧洲和美国在2030年之前分别有8百万和有1千2百万个工作职位需要转型,占到总职位的4.6%和7.5%。这里所谓的转型就是旧岗位的消失。我们基于中国招聘数据的研究也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之下,在城市层面降低了职业的多样性,意味着有些岗位在消失。

接下来继续深入到工作任务层面,可能就没有那么悲观,因为可以调整的维度增加了。比如,一份职业往往包含了很多任务,其中有的任务的技术暴露度高,或者说受更大的影响,但有的任务暴露度就比较低,而完成一份工作需要这些不同任务的组合。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或者工作时间重新分配到那些技术暴露度低的任务上去。比如在常见的办公室工作中,文字处理这一类任务被机器取代,其它的涉及人际交往、协调类的任务得到保留,一个办公室文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在这些任务上。如果这样做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的话,就可以保持这份职业。这也就是人机协同的含义。

职场人如何人机协同以应对变化

一个职场人,除了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分配到那些机器做不了的任务上去,还可以通过学习,提升技能,让自己的技能跟机器更加互补,实现更好的人机协同。这种情况下,刚才说的一份工作包含的各种任务,就不再是死的、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化的。以办公室文员的协调任务为例,假设原来只能在两个相邻的管理层级之间进行协调,如果通过数字技术,能够升级为跨层级综合协调,让一个公司不同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那么等于是创造了新任务。

进一步,职业也可以发生变化,因为一份职业是由若干任务构成的,任务的创新,可能导致职业创新。比如一个服装设计师原来只负责设计,现在通过跟机器协作,能够把后续的服装加工剪裁这些步骤结合起来一并完成,那么这个职位就不会被取代,反而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职业、新的岗位,比如称之为“服装设计加工一体化”职位。所以,新技能创造新任务、创造新岗位。

我们的研究团队对在线招聘广告进行了分析,从职位描述中提取出多个维度的技能,涵盖了社交技能、认知能力、心理素质、数据分析、管理能力,以及人工智能技能等多个类别,我们把人工智能技能与其他各种类技能进行比对,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度有高有低。我们发现,与人工智能相关度高的那些技能在企业招聘广告中出现频率的显著增长,而与人工智能关联度较低的技能,在招聘广告中体现出来需求就相对下降。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下,不一定要直接提升人工智能的技能,如果具备跟人工智能技能关联度高的技能,也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机协同。

总结一下,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生产率高、受益于新技术的那些任务、职业、行业,就会蓬勃发展,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就会更丰富、价格更便宜,于是市场需求就提升。其它行业、职业、任务,即便不受到直接影响,由于其效率相对落后,就会逐渐被挤压。

从分配的角度看,技术进步在任务、职业、行业层面,大致就会产生三种效应:一是直接的替代效应,二是通过调整、利用与技术的互补性而产生的间接促进效应,三是总体的创造效应。作用到人身上,也会产生三种效果——替代、互补和创造。有的人在技术进步中直接受损,因为拥有那些无法协同且暴露度高的技能;有的人直接受益,就是那些人机协同做得比较好的;而所有的人还都会间接受到影响,这是通过市场需求的变化反馈回来而产生的效果。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