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新西兰恒天然安满工厂已挂牌出售,报价为6000万人民币,且价格还有商谈空间。据悉,恒天然自2024年5月就宣布计划剥离其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品业务,安满工厂便在此次剥离业务范围内。

自恒天然宣布剥离全球消费品业务以来,大家都在关注后续动作,2024年11月11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公布出售全球消费品业务新进展,经过详细的范围界定阶段后,决定继续出售流程,如今安满工厂迈出关键一步。要知道,恒天然旗下的安满品牌在母婴乳制品领域知名度不低,此次工厂出售,无论是对恒天然专注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的战略转型,还是对整个乳业市场的竞争格局,都可能带来不小的冲击。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郝万里在最新公告中表示,自宣布出售计划以来,恒天然一直与顾问团队合作,评估潜在撤资方案及相关资产和业务,以及实现合作社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修订后的战略将使恒天然优先考虑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创建一个更有针对性、绩效更高的合作社。
“我们收到了买家对剥离范围内业务的浓厚兴趣,这证明了该业务的实力和潜力。”郝万里透露,在范围界定阶段,恒天然已将消费品业务出售和单独上市作为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将准备一个兼顾两种选择的出售流程,并已选定顾问协助。
从恒天然整体财务状况来看,安满在内的消费品业务被“抛弃”是母公司的必然选择。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恒天然销售收入为228.22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约7.15%,税后利润为11.68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约5.88%。其中,餐饮服务业务收入为40.50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约4.79%,息税前利润为15.6亿新西兰元;原料业务收入151.09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约13.25%,息税前利润为8.98亿新西兰元;消费品板块贡献了36.78亿新西兰元收入,同比增长11%,税后利润为1.35亿新西兰元。虽然消费品板块业务是恒天然集团的第三大收入来源,但同比其他两大业务板块,其收入和利润占比都是最小的。
郝万里曾指出,恒天然转型为专注于B2B业务的乳制品供应商后,能够凭借其高绩效的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进一步提升价值。尽管近期计划剥离的消费品业务在业绩和潜力上均有所增长,但恒天然并不依赖这些业务来实现其收购和销售原料奶的核心功能。
在恒天然决定剥离消费品等业务后,外界对于潜在接手者进行了诸多猜测。有业内人士曾预测,全球乳制品巨头如Lactalis、雀巢,以及亚洲的伊利、君乐宝、春华资本等机构,均对恒天然的消费品牌表示出浓厚兴趣。然而,这些“点名”均属猜测,恒天然业务的真正买家一直未有定论,最新宣布中也未透露具体信息。
恒天然表示,按照计划,业务剥离过程至少需要12到18个月,目前仅过去了约6个月。随着剥离工作的推进,公司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提供最新进展。
转自 奶粉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