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离“核大战”到底有多远,竟然是一个概念的距离!

“美苏冷战”离“核大战”到底有多远,竟然是一个概念的距离!
2024年01月29日 12:53 什么值得买

作者:柴米酱

今天推荐的书,从一个无解的故事开始。假如,你在天南,朋友在地北,明天是元旦,约好明天在北京见面,但一不知道明天几点,二没说在北京哪个地方,三你们彼此联系不上,你们俩在北京都没认识的人,等等。总之,你和他仅知道你俩明天要在北京见面,其他一概不知。

请问:你们明天能见上面吗?几点在哪里?这问题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无解。你知道,仅自己想在哪里见面是没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猜对方想在哪里见面,对方也同样如此。因此,你在猜他,他也在猜你。表面上,这是个无限循环,好像两面镜子彼此反射,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实则不然,它是可以停下来的。

如果习俗、法律、传统、教育、爱好和你们共同的经历,使得某一个时间点对你们俩来说有一个特别的意义,或者说某一个地点显得比所有其他的地点,都显得更为合理,那么这个地点,就是你们在这个事件中的聚焦点。也就是你们可能会选择约见的地方。

我猜,你和朋友见面的地点是天安门广场,时间是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明天是元旦,天安门广场是北京最著名的地点,是比所有地点都显得更容易想到的一个地点。而元旦那天,对于天安门广场来说最突出的一个时间点就是升旗的时间点。因此,现在就去查明天几点升旗,错过这个时间,错过这个地点,你就很难见到他了。很明显这个时间点见到面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其他时间点。

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谢林,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谢林的学问大多是在美国最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做的,该公司直接服务于美国冷战时期的战略设计。美苏在几十年的冷战中斗而不破,时时要走到悬崖边缘,又要走回来。这当中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谢林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只知道他作用极为显著,以至于他获得诺贝尔奖时,颁奖辞是这样写的:“在核军事竞赛的背景下,通过对博弈论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谢林研究课题当中最严肃的课题是美苏冷战。冷战长达40年,最大的成就一是没有从冷变热,二是美苏都有极为庞大的核武库,却从未使用过哪怕一次。在核爆广岛长崎,结束二战之后,美国国防部评估原子弹的后果,第一个结论是威力惊人,第二个结论是它也就是种武器,跟常规武器一样是种可行选择。基辛格早年就写过重要论文,认为核武器用于战场是可设想也可行的。使用核武器成为禁忌是后来的事。

谢林称,将其变成禁忌是个明显的聚焦点。设想一种情景,假如使用核武器本身不是一种禁忌,而美苏在别的地方找到另外一个聚焦点,那能不能找到?核武器当量差别极大,最小的手提箱式核弹,当量并不大于大型常规武器,从历史上看,美苏之间找不到这个点。因此,美苏之间暗战。美苏之间都不愿意核大战。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找到在任何情况下不使用核武器这个开关。其实,他们并没有签订任何协议,但是这是一个隐形的默契,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聚焦点。为了纪念谢林为美苏冷战做出的贡献,博弈论中提出的聚焦点又被称为谢林点。

假设美苏双方有一条热线随时沟通,如果里根接到勃涅日列夫从克里姆林宫打来的紧急电话,说正向美国本土飞去的洲际导弹是“误射”。里根是信好呢,还是不信好呢?无论如何不得出现洲际导弹飞往对方的情况,才是双方共同的聚焦点。

不论与朋友还是与对手打交道,先找聚焦点,事半功倍。今天推荐的几本书,均出自托马斯·谢林。每一本都值得深入阅读,题材涵盖了自我管理、核威慑、博弈论,直至恐怖主义、种族隔离等广泛领域,内容通透贯穿,一脉相承。

从来都是书酒不分家,干了这一杯,还有三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