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一辈那些“没苦硬吃”的生活行为,看完破防了,搞笑又心酸

盘点老一辈那些“没苦硬吃”的生活行为,看完破防了,搞笑又心酸
2024年06月28日 21:29 什么值得买

作者:家居编辑麦月

记得点击上方↗关注“麦月”哦~

每天给您带来优质的家居、家装内容—麦月说!

————— ♦ —————

最近,网上关于老一辈的生活方式,炒得火热,很多年轻人对老人的定义就是“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不少人看完都说,找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不可否认,老一辈的这种节俭,是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的,很难改变,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做的,其实是理解他们。

但,有的时候,老人为了节俭做出的“牺牲”,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别说网友了,自己的儿女都无法理解,真是又搞笑又心酸。

一、网友分享的那些老一辈的心酸事儿

1、网友@云淡风轻:我妈真的很绝,晚上上厕所舍不得开灯,然后把手腕撞到墙上了,直接骨折,花了三万多。

不知道图啥,电费没省多少,还要花大价钱看病,关键我还请了好几天假伺候她,工资都扣了三千多,她自己还得受罪。

后来病好了我想着她肯定改了吧,呵,还是照样,黑漆漆上厕所,我都懒得说了。

2、网友@小斌:为了让爸妈冬暖夏凉,我特地在县城给他们买了房子,让享享福,没想到,他们在小区周边找了一块空地种菜,种菜就算了,还在家里放了一个桶,每天把屎尿接里面去浇菜,搞的一进门家里就一股尿骚味儿。

夏天更夸张,那味儿弄得满房子都是,说了多次都不听,现在除了他俩,我跟媳妇、孩子都不爱回家了。

3、网友@小梅子:你敢想,我爸养的边牧生病了,本来应该去宠物医院打疫苗,他一问价格得三百多,愣是舍不得,然后自己打,结果被狗咬伤了,打狂犬花了近两千。

就这,第二次要打的时候还要自己操作,说吸取经验,带个手套就好了,幸亏我及时制止,要不然估计又得两千。

4、网友@晶晶:要说没苦硬吃,我妈必须榜上有名啊,前几天为了省30块的艾灸盒,自己去地里割艾草,自己在家艾灸,结果把自己烫伤一大片。

买药不去正规药店买,去找那没啥人的小作坊,为便宜十几块,买到了假药,后来没效果实在扛不住了才告诉我,带去医院,连敷药膏,输液消炎花了小一千块。

就这,我说以后别这样搞了,买成品艾灸盒,人家还说,花那钱干啥?没必要,这是合着压根没长一点记性啊。

节俭确实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但如果“过度节俭”,没省下钱,还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消费,那比直接浪费更可怕啊。

二、为什么老一辈会这样?

老人之所以会如此“过度节俭”,大都离不开以下三个思维方式!

1、烂梨思维;

所谓烂梨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状态,因为不愿意放弃已经投入的成本,而持续维持一个注定失败和不再有价值的事物。

简单来说,就是一箱梨子,因为各种原因开始腐烂后,人们不想浪费,所以一直吃烂掉的梨子,直到最后一个。

想想很多老一辈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水果从坏的开始吃,饭菜永远先吃上一顿剩的导致自己永远都吃的是“坏的东西”,自己还觉得自己珍惜了食物。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烂梨思维”,因小失大!

2、穷苦惯了;

如果认真的去了解他们的过去,你会发现,他们小时候因为饥饿,甚至吃过树皮。

因为没有衣服穿,冬天一条棉裤,兄弟几个轮流穿,有事出门的才有机会。

所以,他们早已在骨子里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便现在生活好了,他们看到大家享受生活,也只会觉得铺张浪费,因为这种过度节俭的思维早已刻进入灵魂。

3、只要钱不从自己身上出,就觉得没花钱;

还有一类老人,他不舍得自己花钱,但这个钱如果是从儿女身上出去的,对他来说好像无所谓,只要自己没花钱就行。

网友@yiyi:我妈就认为自己的钱是钱,儿女的钱都不是钱,她住院儿女请假、花钱照顾她都是应该的,出院后,自己该怎样还怎样,根本不会注意一点。

但如果,这个钱要从她口袋里出,那她会非常小心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作为年轻人,这一点也真的表示无法理解。

以上的几种思维,看似节俭了钱,其实不同程度的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只是老人深陷其中不自知而已。

三、如何改变老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都知道,改变老人很难,但也不是不能做出一些成果,以下4个方式可以尝试:

1、尝试沟通:可以给老人分析利弊,讲讲过度节俭的坏处,最好举一些身边人的例子,而且,这种话,她喜欢听谁的就找谁说,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2、沟通无果,可以尝试让他承担一次后果:我就有切身体验,之前家里养猫,老妈觉得猫粮贵,不舍得给猫多吃,后来猫咪生了一次病,花了两千多,从此以后,我妈给猫买粮只买进口的。

所以,有时候稍微“为难”一下他们,可能比口头说效果好得多,别不舍得,一次的冲突,换来的是老人后期更好的生活。

3、多带老人去“高品质”老人窝里转转:言传不如身教,让老人多去和一些讲究生活品质,喜欢吃喝玩乐的老人玩耍,比如报老年团旅旅游,小区的老人活动等,多参加,时间久了也能改善不少。

4、年轻人学会理解:实在难以改变,那就随他去吧,只要老一辈开开心心的,我们也想开一些,负责善后就好。

四、写在最后

有网友说的好,老一辈在“没苦硬吃”,年轻人却在“没福硬享”,哈哈,好像说的真是那么回事,哪一辈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彼此磨合、可以互相学习,只要能让生活越来越融洽,彼此越来越开心就行~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了,你家老人会这样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