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点拔了韩广凯书法艺术路

曾国藩点拔了韩广凯书法艺术路
2021年05月28日 22:51 赣州时光在线

家族文化传承者

我叫韩广凯,来自于孔孟之乡山东济宁。我从小受曾祖父韩应玺的影响比较大。当我在七、八岁的时候,他就教我写大字。曾祖父在我们老家,方圆50公里都是比较有名气的,而且他还教过私塾。后来我跟四爷爷学习书法。我一开始是写一些对联的“横批”,在我们老家叫“门窄”,家乡的人都喜欢贴春联,当时我四爷爷忙不过来,就叫我来写,得到大家的认同对我是一种鼓励,让我十分的振奋,自己也很开心。

深圳书城奇遇定志向

我对书法真正感兴趣,还是要追溯到20年前在深圳书城遇到一位75岁的老者,后来才了解到他名字叫蔡明宏,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中国外山潜能书画应用研创者、中国国画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当时我看到他用手拿的一本书,是中国书法一代宗师米芾的《研山铭》,另一只手在那比划写,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一位这么大年纪的老者还对书法这么执着、这么痴情,我应该以他为榜样,坚持学习书法,我要对自己要有信心,一定要在书法的道路上让自己走得更远。所以我就主动上前给他打招呼。以后我们也成了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书法,蔡明宏老先生现在都已经95岁了。

人生的第一本书

己是不惑之年的我还很执着于书法,夫人对我练书法还是非常的支持。在我学习的过程当中,把一些工作主动替我承担起来。我也亲自教我的两个孩子,他们也是非常的努力,我的女儿在中国美院学习国画的,也写的一手好字,我儿子本身学的是传媒,学的是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他最后又喜欢摄影,所以我们家,现在基本上就属于书法、美术、摄影都有。

2008年在我夫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出了人生的第一本作品集《韩广凯书法作品集》,里面收录了30多幅这么多年我比较的作品,其中的两三幅作品,到现在都感觉比较满意的。特别是临摹何绍基的一副作品是苏东坡的一首诗,有时候展览的时候,我仍然把那幅作品拿出来参展。除了这幅作品,还有一张我非常满意的是李北海的《麓山寺碑》,我也用小行书写的。我对小楷也非常用功,因为我小时候,就见到爷爷给别人用小楷写的帖子。他写的一些关于红白喜事,乃至祭奠的一些文字非常的精彩。我一直对小楷感兴趣,我写的一副小楷《闲居赋》也是我比较满意的。

拜师刘文华

我在2015年拜刘文华先生为师。拜师就要拜名师。他从教30多年而且是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主任,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都师傅大学客座教授,先生在书法教育30多年的道路上,理念上和我也是相通的。刘老师在这几年里对我的辅导中,一直让我在字形结构上加强,以前的我只的追求书法的一种神韵。但实际上来讲,我们写字写神韵是工,写像也是工。但是神韵的工和写像的工,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还要抓每一个字的结构的理性原则。每一个字的结构实际上都有它的结字原理,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不同。字法是用不同的动作来完成的。实际上呢,在写字的过程当中,刘老师给了我很多很大的启发,改变了我原来只追求神韵而忽略了字形结构的审美取向和一些精细的处理。我现在这几年主要在这方面去加强训练,进行一种补充,我也提高了不少。

我特别喜欢的书

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宗白华的《艺境》。从书中我深深体会到艺术是宽泛的。从事书法艺术,不仅仅要知晓东方的审美理念,同时也要了解西方对艺术的追求和概念,要把这些东西方艺术的概念贯穿在你的书法学习之中,融会贯通。

最难忘的一件事

2009年在济南搞的一次“深圳济南青年书法邀请展”,深圳参展八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济南也邀请了八位书法家,进行了一次书法联展。那次展览当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的作品得到了一些济南书法专家的认可,不仅深圳人喜欢我的书法,济南人也很喜欢我的书法。因为当时书法展览作品是济南和深圳两地的,实际上是两大派系。深圳这边的作者虽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有些作者的作品还是很传统的,而济南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比较深厚的城市,有些作者的作品则是很现代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丑书,那种字体也有它的特点,他们敢于去把书法的另一种形式在另外一个角度上去创作,去审视。这就刚好应了宗白华《艺境》一些理论。

“深圳济南青年书法邀请展”让我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以及目标的选定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那次展览让我在书法艺术上想要成为一个书法家奠定了坚实的新年和基础。

终生受益的书法家

我的书法作品主要是吸收何绍基的字体风格,因为我在曾国藩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介绍何绍基,称他的作品是“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认为他的书法“字必传千古无疑”。曾国藩的这番话点醒我让我更加坚定了一点要写何绍基的字。

何绍基是清代非常有个性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个性张扬,非常有张力。我坚持写何绍基的字写了10年。我的理念是学习书法应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讲,明清以前的东西都是值得学习的,临摹学习这些传统经典的碑帖是很重要的。

我在行书的追求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王羲之,另一个是颜真卿。由于我喜欢写行书,不愿意跟别一样,我想在行书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书写之路。得益于我1997年在东湖公园的偶遇,一个好朋友吴志俭,记得他跟我说过一句话,学习书法要坚持求异思维。

一些好友普遍的去追求“二王”,因为“二王”的作品评委比较喜欢,所以入展几率比较高。但是我就想学习书法,就应该对书法有所贡献,不要人云亦云,我从小写颜真卿,写的时间比较久。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在我们老家就见过舒同的一幅对联,我非常的喜欢。当时我们镇上也有一个写“舒同体”写的也很好的人,有时我会模仿一下他,看他的字很激动,有时在作品前面看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我喜欢写“舒同体”,但是舒同毕竟是当代的书法家。我们在继承的时候,在真正选择书写道路的时候,那就要选择经典的东西所以。舒同也是从学写何绍基的字走过来的,与其写“舒同体”不如我再往前推进一下。我就去了何绍基的故乡——湖南道县,在他的故居看到一些对联,他一生写了上千幅对联。何绍基的百年书法展在长沙博物馆展览的时候,我也从深圳去那里去看展览观摩。我的第一个成绩的获得也是写了何绍基书法“意趣”,所以很多人都说我是深圳的何绍基,甚至有人说我是岭南的何绍基。实际上我在写何绍基的路上,在全国写的还是比较早的。而且我写何绍基的手札写的也是非常的流畅,因为何绍基不仅仅字写得好,他就像颜真卿一样,也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从小生活在儒学世家,受儒学的影响大,追求的是中庸之道。所以我选择写何绍基。何绍基和颜真卿的人格的魅力一直都影响着我。

学习临摹何绍基的字是没人教我的,我就买一些何绍基的手札去学写,因为他手札比较畅达,我喜欢这个流畅的一些东西。

于明诠的讲话对我触动很大,你写何绍基好啊。那么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写快了不就是何绍基吗?这更是让我坚定了走何绍基这条路子。所以我参加国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第一个展览就是写何绍基这种意趣,接连拿到三个中国书协的展览都是用何绍基体并获奖。

漫漫求艺路

在学书法的道路上,我边学边教,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我的感悟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功课,我认为学习书法应该从颜真卿做起,赵孟頫的行书,王羲之的行书,以及颜真卿的行书,是我们在教学上的一种方向。因为这些都是经典碑帖,传递书法的正能量,要坚持经典这条道路。那么无论是小孩 ,成人甚至是老年人,我想坚持从最基本的楷书说起学起。这是基本功,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到以后的学习隶书行书草书篆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否则的话这个路子根本就很难啊,也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一种效果,这是我的一些感悟。

学习书法既要追求高度,又要追求宽度。面要宽,但是面宽不等于什么都学,一定要在经典的基础上去训练。坚持思考是我一直在学习书法这个道路上的一个主要的方向。传统的思路、传统的书法哪些是适合你的?并不说是传统的书法都适合你,你要找一些对你比较有益的,跟你的理念能够搭配的东西去多学习、多训练。我也是这样子做的。

我写何绍基用了十年。我现在深入学颜真卿已有六年,我想再投入更多的时间把颜真卿的书法去挖深、写好。这是我这几年的一种计划。我想,一个人学习什么,不仅仅是你每天在写,你写什么要进行一种思考,你一生当中对书法要做出什么贡献也要有所思考。所以说,我坚持再写十年的颜真卿之后再去调整。人呢,写字一辈子要不断的去更新,去变换,不能够一种字体写到老。一种形式、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变化毕竟也是是艺术。

十五载育人路

我做了多年的书法教育,我对社区的书画教育非常热爱。于是我成立雨润书画院,书画院所有的理事都是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因为我就是想通过这些人,对社区的这样一种书画培训,能够做到专业化,专业老师层次更高一些,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书法教育培训行业15年来,我培养了四五千个学生,这也是我值得自豪的一个方面,我的学生有的考上了中国美院,有的考上了音乐学院,有的考上了理工学院。我有一个学生叫詹骏,去年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他学的是造型艺术,但是他的老师却发现他的书法在全年级当中是写的是最好的,所以在大学里专门给他做了一个工作室,可见书法的魅力有多大。

我现在是深圳市书协的理事,深圳市福田区书协的副主席。这些都是社会上对我书法艺术的一种认可,也跟我多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想,这辈子我都不可能跟书法分开了,我要活到老写到老,寻找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人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