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景宁:谱写山区民族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丽水景宁:谱写山区民族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06月28日 10:56 蓝媒视频官方微博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丽水景宁激活特色生态产业,创新畲乡风情旅游,优化公共服务补给,谱写了山区民族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景宁县澄照乡三石村马岭头,连片茶园依山而建,一片葱茏。90后茶农雷丹的茶园坐落于此,雷丹说,茶厂一年生产三万多斤,年产值300余万,年收入60多万元,同时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的生产销售。

起源于三石村的惠明茶是景宁特色茶,有一千多年栽种历史,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目前,景宁全县茶园面积达7.6万亩,茶叶产值6.74亿元,有4万多人从事茶产业。如何让“金奖惠明”这块特色招牌重焕生机,让这片致富叶发挥更大共富效应?景宁不断探索从“名茶之乡”走向“茶业强县”的发展路径。

景宁六江源茶业有限公司拥有丽水市首个无尘数字化生产车间,总投资1300多万元的流水线制茶工艺设备每天可处理5000斤鲜叶。公司总经理傅广杰说,他们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制茶”。公司加了这台设备之后,烘干速度会更快,湿水效果更好,做出来茶叶成品会更绿一点,条形更好看,等于是用同样的流程把茶叶的品质提高了一大截。

努力转型升级主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景宁县还在寻求“金奖惠明”不断出圈。夏季是传统绿茶销售淡季,但景宁年轻的茶人们却通过延伸产业链、丰富茶产品,把淡季做成了旺季。同样在六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去年推出的冷泡茶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预计今年销量翻番。公司副总经理李云燕说,作为年轻的“茶二代”,要把惠明茶这个品牌做得大一点、响一点。今年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成立了景宁四季茶号茶业有限公司,研发推广青年群体喜爱的花茶、果茶,提升惠明茶的市场占有率,并约定将所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公益事业,带动畲乡茶农茶企实现共同富裕。

作为生态茶乡,景宁生机勃勃;作为著名畲乡,景宁更是别具风情。

走进位于县城西南的大均乡,浓浓的畲族风情扑面而来。这里畲族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景宁七个重点民族乡镇之一。2009年,大均乡成功创建景宁第一个国家4A级景区——“中国畲乡之窗”,推出畲家渡亲节、农民畲歌赛、畲族婚嫁演出、竹筏漂流等极具“畲味”的文化旅游项目,接踵而来的游客让村民们真真切切尝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作为当地最早一批吃上“旅游饭”的畲乡人,大均村村民周仁建紧抓游客需求变化,把这碗“旅游饭”端稳吃好。他说,第一次开的店是副食品店跟理发店,有很多客人会问吃饭喝茶休息的地方。第二年又开了餐饮店和大均乡首家旅游商品店。之后随着绿道开通,又开创了首家休闲观光自行车的租赁。游客又会问,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的服饰,在2017年的时候,又去经营旅游商品,包括畲族服饰体验租赁这块,那是太火爆了。

紧跟市场需求,勇于创新求变。这不仅是周仁建20多年的旅游从业经验,也是景宁畲乡风情旅游发展的生动写照。多年来,景宁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文化,特色旅游在这片沃土上多点开花,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景宁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吴文伟说,接下来,要围绕“一城一山一水一公园”四大优质资源,争创“畲族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畲乡古城新奥莱环球港等项目招引。同时,大力培育“畲秀·千年山哈”等文旅IP,布局国风潮玩、首发首店等文旅消费新业态,全力把景宁打造成中国畲族风情旅游高品质目的地。

绿水青山掩映之间,托起百姓“幸福梦”成为景宁发展的最美底色。上午八点多,二胎宝妈季卫娟带着自己28个月大的小女儿,来到位于县城中心的景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了老师。

在这栋名为“景宁畲族自治县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中心”的七层高楼里,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人把孩子送到托育中心后,就到楼上的老年活动中心,或者参加趣味活动,或者接受课堂学习……这样一幅“朝阳”与“夕阳”双龄共养的和谐画面,是景宁近年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所做出的大胆而温情的努力之一。景宁县发改局副局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专班负责人蓝森华说,下一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足山区县优势和特点,付出更大的努力,突出在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布局跟着群众需求走,实现资源整合、效益提升,让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好服务”。

自治县成立40年来,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集全省之力支持景宁发展。如今,这个地处浙南大山深处的小县,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特色发展之路。202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以景宁为样本,量身定制扶持政策,支持景宁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为此,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景宁县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实施方案》。

去年,景宁县生产总值超百亿元,提前两年完成目标;人均GDP达93000元,跻身丽水第2、全省中游;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120个自治县(旗)第4。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世锋说,缩小地区差距的“景宁模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了一条山区县发展的新路子。他说,景宁作为一个先行的探索,要发挥每个县特别是山区县的特色优势,走差异化的共同富裕。通过区域资源、环境、产业、文化、生态等等优势的这样一种分析、辨别,然后再针对性地推出举措。大的思路是内生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核心理念就是要形成一个自我可循环、可持续的一种发展道路。这样的话,浙江省的区域协调这篇大文章就可以说完成得比较漂亮。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刘克勤认为,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县,从脱贫攻坚到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点亮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他说,立足民族和生态优势,景宁通过打响“生态”牌,唱好“畲乡”歌,筑造“向新”力,不断创新引领“两山”理念实践,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两山”转化机制,推动山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