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潮”持续上演,转债市场成交额连续6天过千亿 为何频频遭炒作?

“熔断潮”持续上演,转债市场成交额连续6天过千亿 为何频频遭炒作?
2020年10月29日 20:10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近期,可转债市场掀起一波热潮,多支可转债盘中频频触及临停,换手率甚至超过10000%。截至10月29日,可转债市场成交额连续6天超过千亿元,部分转债走势与正股价格背离幅度较大,已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

分析认为,近期部分转债价格波动较大,主要系投机资金涌入转债市场,在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的规则下进行炒作,尤其是评级较低、规模较小的转债成为资金反复炒作对象。随着转债管理办法的实施,市场炒作行为或将大幅减少。

可转债市场掀起“熔断潮”

10月中旬后,可转债市场行情表现火热,可转债“熔断潮”持续上演。以10月27日为例,截至当天收盘,超过20只转债盘中出现临停,九洲转债、晶瑞转债等多只可转债触及二次临停。

从涨幅情况看,27日共有11只可转债涨超10%,其中星帅转债上涨47.18%,奇正转债上涨37.1%,特发转债上涨32%;从换手率看,蓝盾转债、凯龙转债、万里转债等换手率超过7000%,特别是溢利转债换手率超过10000%,达到16721.33%。

10月29日,中证转债指数收涨0.18%,成交额1269亿元,已连续六天成交超千亿元。据数据统计,上周可转债市场成交额共计5011.32亿元,较前一周的1273.53亿元大幅放量,同时多只可转债走势与正股价格大幅背离,上周市场余额加权转股溢价率升至33.83%。

实际上,转债市场的炒作热潮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今年3月、8月前后,转债市场也曾出现大面积的异常交易情形。比如泰晶转债,在3月份连续两个交易日大涨,价格累计涨超100%,盘中一度出现420元/张的价格,转股溢价率也突破130%。此后泰晶转债炒作有所降温,但期间换手率仍居高不下,直至5月底,泰晶转债以100.45元/张的价格被提前强制赎回而谢幕。

可转债性质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上市公司在发行时事先会约定好转股条件,其持有人在约定时间可以选择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也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债券利息,“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让其成为市场较为推崇的投资品种。

“可转债一直享受着市场的好评,甚至称得上稳定性比较强、安全性比较高的投资品种。经过了这一轮的大幅炒作之后,可转债的投机性却迅速升温,转股溢价率骤增以及可转债波动率大幅攀升,这显然一举扭转了可转债稳定性较强的运行特征。”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说。

为何可转债频频遭到炒作?

自本轮转债炒作行情出现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就联手出击,规范转债市场过度交易,不过可转债炒作并未熄火,今天转债、晶瑞转债等个券盘中上演“天地板”行情,先上涨20%熔断、随后下跌20%熔断。为何可转债会遭到爆炒?

分析人士指出,转债容易受到资金炒作,或与灵活的交易制度下,部分规模较小、机构持仓较少的个券容易受到资金的操控有关。

“不同于股票市场,转债市场的交易规则更加灵活,采用‘T+0交易’且‘不设涨跌幅限制’,这使得少量的资金就能够控制部分规模小、机构持仓少的个券价格。”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近期出现的高换手、高波动个券,普遍具有评级较低、规模较小、机构持仓少、价格高等典型特征。

有私募人士表示,由于机构投资者受合规限制,能进行当日回转交易的并不多。随着持有人不断转股,债券存续规模逐渐缩小,叠加没有涨跌停、T+0灵活的交易特性,因而可转债易被炒作或者操纵。

实际上,本轮可转债市场遭到资金爆炒也与彼时低迷的行情不无关系。历史上,转债炒作行情剧烈的阶段,多对应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和情绪较差的时间段。背后的逻辑或是,权益市场赚钱效应较差的情况下,活跃资金仍希望继续寻找机会,可转债由于交易灵活的特性容易成为炒作资金的聚集地。

“股市行情不行,转债市场就会活跃,没有T+1限制,甚至没有涨跌幅限制,就会被游资做波段交易。”华泰证券副所长张继强说。

东方证券分析,以转债基金为例,大多数转债基金投资于AA-及以下低评级转债的占比小于5%,因此从资金来源来看,由于被爆炒的转债大多为低评级、规模小的标的,与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并不相符,更大概率是散户、游资等其他投资者在进行交易。

兴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黄伟平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期转债市场的疯狂恰恰说明市场确定性较弱,权益市场赚钱效应不佳,在趋势性调整风险尚未出现前逢低布局博弈是可行思路。

监管政策及时出手防风险

“对不少可转债的爆炒,已经脱离了本身的基本面状况,转股溢价率的持续攀升,甚至达到100%以上的水平,这显然也是资金推动的结果。”郭施亮说。

通常情况下,股票价格与其可转债价格高度正相关,且不存在超高溢价率的情况,但近期受市场资金炒作影响,不少可转债价格脱离与正股股价之间的关联,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蓝盾转债曾在10月21日提示过交易波动风险,但截至10月28日收盘,蓝盾转债价格为363元/张,转股溢价率高达172.96%。

业内机构提示,目前可转债炒作风险已在高位,如果触发强赎条款,可转债价格向正股价格靠拢,高价买入的可转债将带来巨额亏损。

据财通证券统计,截至10月25日,触发强赎条件进度的可转债共计80支,其中仅金禾转债、艾华转债、新泉转债等29支可转债的发行人表示不进行强赎。“部分公司可能前期发布不提前赎回可转债的公告,但后期发布强制赎回公告,所以对于符合强制赎回条件的个券仍应注意风险。”渤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朱林宁说。

此外,监管层早已注意到可转债市场炒作风气。10月23日,证监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条例规定更加全面系统,旨在通过完善交易转让、信息披露、赎回与回售条款等,防范转债交易风险、完善企业融资渠道;10月26日,沪深交易所此前发布的《关于做好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实施,参与可转债申购、交易的普通投资者,应签署该风险揭示书,否则无法申购或者买入可转换债券。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监管出手,可转债市场短期内大概率会面临降温的压力,但降温过程或显得一波三折,市场炒作的余热仍在。毋庸置疑的是,随着转债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转债市场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稳健。

“中长期来看,转债发行、交易和存续期内监督相关制度的系统性规范,有利于市场长期持续扩容、促进投资者积极有序参与交易。”赵伟表示,监管制度完善下,转债炒作行为或将大幅减少。未来一段时间,应当防范高价券的赎回风险,从正股角度挖掘结构性机会。(记者闫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