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撑不住了,创投跑步去成都抢项目丨深度文章

上海深圳撑不住了,创投跑步去成都抢项目丨深度文章
2022年09月21日 10:18 路演时刻

作者 | 翟傲风

数据支持 | 路演时刻创投数据(www.dyly.com)

近年来,除了北上深,还有哪个城市投资活跃度高?

说成都恐怕也不过分。

“巴适得很”,是很多人对成都的第一印象。大熊猫、小酒馆、麻辣火锅,已经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

不过,近年来成都的创业活力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最近,高新发展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联合高新发展参股公司成都倍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半导体产业并购基金。

并购基金总规模29.73亿元,并购基金将不断为高新发展培育、储备半导体领域优质并购标的,尤其是围绕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不断为高新发展培育、储备优质并购标的。

来源:高新发展公告

当然这个规模仅仅是冰山一角,后续可预见的将是更多资金流入,接下来可能又会出现一波VC/PE组团去成都了。

的确,现在的成都创业投资氛围非常好。有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已有7家科创板企业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1家,位居西部第一。

科创板企业数量的突然爆发绝非某种偶然,而是大量创投机构持续在此辛勤耕耘的必然结果。因为从创业,发展到上市,兼具专业能力、资金优势和冒险精神的创投机构的深度参与都必不可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腾讯、高瓴、红杉、达晨、鼎晖、顺为等头部机构,相继出手在成都落子。

作为中国西南部的“网红”城市,成都正在以另一种面貌走向世界,成为创业、创新、创投的新高地。那么吸引众多创投机构来成都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1

鱼多水多好钓鱼

当一个城市能同时满足募资和投资两个方面时,那无疑是受到追捧的。用投资人的话来说就是,“去鱼多的地方钓鱼,这里能摸到钱,同时又能看到很多好项目,谁不想来呢?”

近年来,成都几只母基金相继出手,在创投圈激起阵阵涟漪。

先是在2021年12月16日,总规模达100亿元的成都乡村振兴基金签约共同首支区域型子基金,规模5亿元。接着12月20日消息,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简称“重产基金”)完成首支子基金出资,据了解,重产基金规模达400亿元。而再往前,9月13日消息,高通资本集团、四川广电传媒集团拟与成都高新区共同设立100亿元专项基金,以母子基金方式进行投资管理,其中母基金规模50亿元。从这里可以看出,成都正掀起母基金投资大潮

来源:网络

而且成都的创投版图还在继续扩张。仅成都高新区一地,按照规划,未来5年将广泛征集“合伙人”,推出总计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未来,我们应该可以越来越频繁地看到成都活跃出现在创投圈的身影。

其次,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沉淀,成都整个创新生态已经打造的比较完整了。这里面包括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善程度,政府的管理和营商环境,人才的供给,甚至是创业者本身的家庭生活。

目前,成都明确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轨道交通等方面的21条产业链,特别明确要在引优育强链主企业上下更大功夫。包括围绕链主企业实际需求“一企一策”加强专项服务,鼓励链主企业在蓉设立研发运营总部、配送结算中心等机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优质的创业项目。成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最多的城市;并且,成都还拥有不少优势产业,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娱产业等,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公司,其中不乏科创板上市公司。

如果吸引中小创投机构来成都,更多是政府主导的,那能够吸引头部机构,则是产业创新生态主导的。钱有了,企业来了,人才来了,投资人也来了。

2

成都为何崛起?

上海和深圳作为创投的重镇,但是这几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投融资的脚步有所放缓。反观一些二线城市在巨大的消费市场、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相对较低的创业成本,吸引了不少VC/PE频频打卡。

成都的创投热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步升温。成都作为四川省会,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以及中国十大古都之一。近几年,成都凭借着闲适安逸的生活氛围,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定居。

对VC/PE来说,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样充满吸引力。那么成都的吸引力又在哪里?

实际上,成都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成都,其实在被看见之前,成都已经在这些产业深耕多年。

成都在2017年就宣布设立1000亿政府引导基金,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基金支撑的产融一体化发展模式,来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的落地。

为了进一步吸引VC/PE,成都高新区曾在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产业基金组建计划。会议指出,2022年,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进产业基金组建,将安排出资不低于18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不低于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其中40%规模投向电子信息产业,20%投向生物医药产业,20%投向新经济产业,20%投向包括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尤其将聚焦硬核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项目。

而从2018年开始,西安全市累计新增各类风投、创投等机构203家。红杉资本、IDG资本、深创投、真格基金、达晨财智、君联资本、经纬创投、金沙江创投、华控资本、北极光创投等国内顶级投资机构相继投资当地科创企业,为西安注入强大资本动能。

来源:城市进化伦

当然受到创投机构热捧除了资本之外,也有几个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

其一,吸引中小企业入成都。成都的产业政策、配套等方面比深圳上海更大胆、更领先,给到初创企业的机会也多。大城市特别是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因为它经济体量的问题,所以大多数时候政府的关注点是在那些大公司身上,对小公司的关注是不足的,甚至关注不到。

其二,母基金生态好。

例如,去年12月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重产基金”)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同批入伙国投(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完成首次出资。其中,重产基金是成都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及国有企业资金组建的母基金,规模达400亿元,重点支持投资成都的先进制造业重大支撑性、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的关键项目。

所以成都不仅有钱,而且还是市场化的钱,这就吸引了一批比较优质的GP。毕竟相比于,一些稳字当头的地方政府基金,市场化的资金更符合风险投资的本质。

其三,政策全方位支持。从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出发,成都对科创企业给予了全面的政策支持,同时结合成都在市场规模、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初创企业提供发展资源。

成都市政府出资市场化基金LP,可以不参与基金平时的管理运营、灵活设置返投比例,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最后就是人的流向,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资本的流向。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说,“投资根本上是连接人与人的生意。”

来源:网络

而VC行业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论断,“投资就是投人”。成都作为新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094万,人口规模分列全国第六、第四位。一个被上千万人用脚投票选中的城市,怎会没有吸引力?资本为何会不来?

3

成都欲对标深圳

近几年成都在创投市场上活跃度也在不断提高,持续注入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据《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成都创业投资行业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第一。

2020年,在中国创投行业发展(成都)论坛上,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谢瑞武表示:截至2020年10月末,注册地在成都市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共386家,管理基金885只,管理基金规模达1316.74亿元,投出项目1306个,创业投资活跃度领跑中西部,成都正在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投之都”。

不过创业圈竞争也是比较大。这两年创投圈的城市名单也在慢慢变长:如合肥、青岛、长沙、苏州、成都、南京等位列其中。

那么在这个名单上,谁又被成都看做的对手?我想答案应该是都不是。因为成都虽然是个内地省会,但一直有一个赶上超沿海城市的梦想。

当然,投资圈大部分人认为,成都其实一直把深圳作为对标地。

一来,这两个城市在创投发展路径上还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更国际化些。比如苏成都打造了中西部第一个基金小镇——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再看深圳,在前海也有基金镇。

从经济本身的体量,一方面,作为一座城市对资金吸附能力的直接反映,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是一个核心指标。截至2020年末,成都市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6%——以汇聚的资金总量来看,成都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

不过成都现在也在扶持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成都的科技企业正在上市,未来几年,成都也有了追上深圳的可能。

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成都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共有A股上市企业84家,市值规模约12026亿元,占成都市A股上市企业总规模的88.13%,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今年1月至10月,成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2家。

可以看到,在成都这片沃土上,已经滋养出多家龙头企业,其创业投资活跃度领跑中西部。虽然现在成都很火热,但是这种优势能够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但是确定的是,当下成都已经开始厚积薄发了。

4

结语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如潮水般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正在用行动践行着那句广告语。

现在众多机构组团进入成都或许这一切似乎只是个开始,未来成都还将继续打造“创投”标签。

不过话说回来,创新也不能只靠北上广深,投资也不能只看北上广深。在国内大循环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一批发展优秀的城市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中崛起一定是必然事件。随着国家的崛起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创投之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