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Yes or No】追求产品收益率,我错了吗?

【理财Yes or No】追求产品收益率,我错了吗?
2020年07月09日 20:47 光大保德信基金

大家有没有听过别人这样抱怨:“基金净值涨了,为啥我的账户收益还是负的?”

其实入市不久的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疑问,说白了这是很多市场萌新的投资误区——没搞懂产品收益率和账户实际收益的区别,过分追求产品收益率,而忽略了后者。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产品收益率和账户实际收益的区别?

举个例子:

基金A第一年年初净值1元,投资者在年初买入1万元,当年该基金下跌50%,年末时净值变为0.5元,投资者将剩下的0.5万元的资产全部赎回,并在第二年年初(假设净值也为0.5元)重新买入0.25万元,剩下的0.25万元空仓,第二年由于市场上涨,当年度该基金大赚150%,基金净值到年底时上涨至1.25元(该案例不考虑手续费)。

在这两年中,产品收益率和投资者的账户实际收益其实是不同的。

所谓产品收益率,就是基金本身的收益率情况,我们在选购基金时,常常能看到产品后面会展示其近1年、近3年、近5年、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这些都是产品收益率。在上述例子中,基金A净值从1元跌到0.5元,再从0.5元涨至1.25元,产品收益率=(1.25-1)*100%=25%

账户实际收益,则是指投资者投资该基金所取得的收益,从计算公式来看,账户实际收益率=[(账户当前总金额-投入总成本)/投入总成本]*100%

上述的例子中,第二年底时投资者的账户当前总金额=0.25+0.25*(1+150%)=0.25+0.625=0.875万元,那么账户实际收益率=[(0.875-1)/1]*100%=-12.5%

同样是两年时间,基金产品收益率是25%,是盈利状态,但投资者的账户实际收益率是-12.5%,是亏损的状态。

为什么产品收益率上涨,

不代表账户收益同步上涨?

原因1:进行了投资操作

我们还是看上述案例,如果投资者在第一年年初买入基金A,且不进行任何投资操作,持续持有到第二年年底,那么其账户实际收益率自然与基金产品收益率相同。但该投资者在第一年年底时,看到基金亏损了50%内心十分担忧,选择割肉全部赎回,然后在第二年年初以0.25万元进场,更为谨慎,虽然第二年基金大涨了150%,投资者也确实赚了一部分收益,但整体来看总账户还是亏了12.5%。

投资中,市场情绪、个人性格、心理状态都是影响我们投资决策的因素。有时候,在市场情绪的影响下,投资者容易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进而采取非理性的投资操作,导致账户实际收益不如产品收益的情况。

也有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择时能力过于自信,在投资基金时偏好频繁波段操作,但择时并非易事,容易出现追涨杀跌问题,也有可能造成账户实际收益不如产品收益。

原因2:扣除了申赎费用

投资基金时存在申赎费用,所以投资者在申购或赎回基金时可能会发现账户实际收益与基金产品收益率有差异。

比如说,投资者买入某债券基金10万元,由于买入时扣除了一定比例的申购费,所以初期的总账户金额可能是9900多元,同时债券基金的单日涨跌幅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基金收益率暂时无法覆盖掉申购费,进而出现账户实际收益低于基金收益率的情况。

又比如,投资者卖出某基金,卖出时的基金收益率是30%,但由于会扣除一定比例的赎回费,所以投资者的账户实际收益可能不满30%。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产品收益和账户收益呢?

1、得看本金多少,拿着高收益产品不等于赚得多

投资者同时持有两只基金,基金A买了1000元,收益率20%,赚了200元;基金B买了10万元,收益率3%,赚了3000元。

从对投资总账户的贡献来看,基金A虽然收益率高,但对账户整体收益的贡献并不高,基金B虽然收益率稍低,但由于本金投资多,对账户整体收益的贡献反而较高。

2、产品赚账户不赚,甚至可能会有成本损失

关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之前机智姐写过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频繁申赎的费用成本对账户收益的侵蚀。

投资者如果月度换仓,若按照申赎一次0.5%的极度优惠费率计算,每年将损耗约5.84%的收益;若按照1%和1.5%计算,每年预计损失约11.36%和16.59%的收益;而若无法享受费率优惠,按照申赎一次2%的成本计算,投资者每年确定的损失增加至21.53%左右。

但如果投资者减少换仓频率,更耐心地长期持有基金,那么申赎费用造成的收益损失将大幅下降。例如以年度换仓为例,同样是申赎一次成本2%,但2%的损失相比月度换仓21.53%的损失来说,心理接受度可能会高很多。

3、想要账户盈利,既要看产品的收益率也要看产品的风险等级

投资者想获得较好的账户收益,并不意味着只盯着高收益产品看,也可以考虑大比例配置较稳的品种。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例如权益类基金,虽然回报相对较高,但投资者也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像债券基金,风险收益特征较低,投资者可提升配置比例,投资20万元,一年收益率如果是6%,也能有1.2万元的账户收益。

如何提高自己的账户收益?

1、持续跟踪适时优化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长期投资,但并非买入之后啥都不管当个“甩手掌柜”,更重要的是投后的持续跟踪。

投资者可结合宏观环境、市场环境、行业/主题前景、产品质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对自己的投资账户保持关注,适时适度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在A股处于历史低位时可考虑增配权益资产,又比如中长期跑输同类的基金可考虑止损,及时替换优质基金等。

2、制定科学“小目标”

账户收益不理想,有时也并非投资过程中出了问题,而是一开始的“小目标”制定有误。比如说减肥,机智姐身边就有小伙伴减肥决心十分坚定,但给自己制定的减肥目标过高,超出了身体承受范围,如下午3点后不吃饭,结果晚上7点就饿了,坚持几天之后发现完成不了,减肥计划就此泡汤。

投资亦是如此,投资者不妨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账户收益“小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而非遥不可及、不切实际的。

3、资产配置分散布局

都说资产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有效的多元布局也能提升我们的账户收益。从上证综指、中证全债指数2010年-2019年的年度涨跌表现来看,单一资产往往难以保持年年都有好收益,不同资产之间也存在“你涨我跌”的轮动效应。换言之,仅靠单一标的资产配置就想获取持续稳定的较高收益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就像桥水基金的达里奥讲究分散投资方式那样,通过同时配置股票、债券、商品等不同大类资产,把整体的投资风险和波动降下来,我们才能通过分散配置来达到平滑收益曲线,提升账户收益的目的。

好了文章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1. 产品收益率和账户实际收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过分追求产品收益率而忽略了后者;

2. 投资过程中的频繁操作、申赎费产生等情况,都会影响产品收益率和账户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别;

3. 想要提高账户实际收益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持续跟踪适时优化、科学制定投资 “小目标”以及做好资产配置分散布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