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越来越贵!碳价每吨首次超过100元,排碳大户房地产能否借绿电绿证脱碳?

碳排放权越来越贵!碳价每吨首次超过100元,排碳大户房地产能否借绿电绿证脱碳?
2024年04月29日 18:33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凯旋 李贝贝 北京报道

4月24日,根据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布的数据,当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100.59元/吨,为首次突破百元关口。随着碳价走高,这意味着企业的排碳成本也会同步提升,减排迫在眉睫。房地产作为碳排放大户,近年来对于ESG的关注度持续提高。《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房企ESG的披露重点依旧围绕在交付、建筑质量等方面。

记者了解到,对于建筑而言,减排尽管已经十分迫切,但建筑脱碳目前仍面临较大的难点。以商业地产为例,数据跟踪就是其脱碳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相关研究显示,建筑运行阶段中外购电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随着购买绿电、绿证的渠道打开,这一方面的碳排放有望得到控制。

多家房企披露ESG情况

近期,伴随着上市企业一一披露年度报告,ESG执行情况也成为了企业的披露重点。自5月1日起,沪深北交易所将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其是A股首个统一、标准、适用的ESG披露标准。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覆盖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约457家。作为排碳大户,房企在披露ESG方面积极性一直较高。

4月26日,远洋集团披露了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其已经连续14年以公开报告的方式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远洋集团2023年的可持续报告披露重点主要集中在高品质交付、建筑健康等方面。

贝壳集团2023年ESG报告的披露重点则是集中在高品质服务、人才建设培养等方面。融创中国的ESG披露重点则集中在投诉满意率、建筑质量、绿色建筑认证情况等方面。整体来看,2023年,房企披露ESG的成员数量有所扩容,披露重点则仍是围绕着开发主业,叠加社会责任的承担、人才培养、公司治理等情况。

数据跟踪为建筑“双碳化”难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房地产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其减排责任愈发凸显。数据显示,在我国,房地产产业链碳排放占比高达近半,有关部门已经设定明确目标,全面提速脱碳进程。

但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记者注意到,建筑脱碳实际上难度颇大。以建筑中排碳量较大的商业地产为例,世邦魏理仕中国区ESG研究负责人孙祖天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据缺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绿色转型的关键痛点,租户、业主和投资者都需要完善数据,以评估碳排放现状、采取措施的功能效果、财务成本和收益,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因此,碳足迹的跟踪和报告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房地产的全生命周期可以涵盖4个阶段,分别是建材生产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拆除阶段,其中拆除过程同属于施工过程,在测算碳足迹时一般将其纳入施工阶段进行核算。”孙祖天进一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碳足迹的追踪方面,记者注意到,智慧楼宇系统成为了主要应用工具之一。业主可以通过测量仪器和传感器收集数据,并用智慧楼宇系统阅读、整合和交叉分析数据,可以衡量、评估和表现对脱碳措施的投入、回报和效果,将其运用于脱碳策略的规划、实施和回顾调整的全生命周期内。

绿电绿证将成抢手货?

房企在房地产规划和运营中,落实ESG战略的进程正在全方位提速。值得关注的是,房企在继续把关注员工健康作为首要ESG举措的同时,能源审计、资源循环利用和设定净零目标的实施力度大幅提升。

孙祖天表示,以商业地产为例,目前针对租户有五大脱碳路径,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替代、办公空间规划、供应链脱碳、碳抵消。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被视为是见效最快且最明显的脱碳措施。租客可以通过系统的能源审计,评估并确定需要更新、升级或改造的资产和设施。同时,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这是能源环节脱碳的关键步骤。”孙祖天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建筑运行阶段,外购电所产生的碳足迹占全部碳足迹的49%。针对这一现象,孙祖天对《华夏时报》说:“目前,有一些建筑会通过购买绿电或者绿证来间接实现脱碳。”

上文提到,碳价上涨倒逼企业减排,而电作为碳排放中的主要构成,若能够控制电所产生的碳排放对于企业减排而言可谓是事半功倍。其中,通过购买绿电、绿证的方式来降低自身用能的碳排放是最有效的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与长效机制,满足电力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需求。

在企业关心的价格机制方面,文件指出,绿色电力交易价格包括电能量价格与绿证价格,绿证价格应由双方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等因素,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综合确定。此外,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以双边协商方式组织的绿色电力交易中,不对价格进行限价。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