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特产做成大产业!赤峰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建设,谱写农业产业发展新篇章

让土特产做成大产业!赤峰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建设,谱写农业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年05月23日 21:43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徐芸茜 北京摄影报道

色泽金黄,圆润小巧的小米排列的整整齐齐;酥酥脆脆,美味可口的小米酥、小米锅巴装满了餐盘;香甜奶白,唇齿留香的杏仁乳格外诱人……5月22日,多式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在由内蒙古赤峰市农牧局、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物美集团、金融界联合举办的敖汉旗优质农产品推介暨产销对接会上惊艳亮相。

这是敖汉旗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京蒙协作开始从“输血式帮扶”的1.0时代,驶入“造血式协作”的2.0时代,产业协作共赢成为新的主题。

“发展农业产业,农产品流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农产品卖比种更重要,农产品一般都可以种得出来,但是往往卖不出去。面对丰产不一定丰收,甚至出现产量越高,收入越低的这样一种窘境和困境。要加快构建产加销贯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打造好相关的平台,通过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数字经济等信息技术应用和赋能,真正实现生产与市场供给与消费进行有效的对接和衔接。此外,还要构建起平台生产端、消费端和各有关方的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互通互信、互利共赢。”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在会上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表示。

让敖汉名优特产走出去

敖汉旗地处北纬42度,是世界公认最适宜优质谷物生长的黄金纬度。全旗耕地面积469万亩,粮食常年产量25亿斤以上,畜牧业年度家畜存栏330万头,肉类产量达到26万吨。

据了解,敖汉旗作为农业大旗,农产品独具特色,其中敖汉小米、肉驴、鲜蛋、万年竹、荞麦、苜蓿、高粱、北虫草、地瓜、沙棘等农畜产品获批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而开展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自1996年北京与内蒙古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不断健全协作机制,优化协作形式,京蒙协作范围从7个盟市31个结对旗县拓展至全区所有旗县,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协作格局。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季旭东表示,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培育,敖汉旗农牧业在规模、产量、品质、品牌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东北和京、津、冀等地区农畜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是内蒙古农畜产品的“金牌供货商”。

“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建立持续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全力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将敖汉名优特产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敖汉旗委副书记、旗政府旗长马立华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表示。

“要努力培育打造我们农特产品的品牌。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牌的培育打造很重要。产品要被市场去接受,赢得市场竞争的竞争,被广大消费者信任和接受,最重要的是靠品牌的培育和打造。要有品牌打造的定力,才能真正使品牌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货畅其流,才能真正使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不断地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李春生建议道。

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建设

物美集团CEO、金融界董事长张斌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国农业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农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农林牧渔业实现了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其中,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壮大显得尤为重要。特色产业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亮点和支柱,更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名片、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特色产业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特色产业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还能带动农民增收、丰富食物供给、提升农业竞争力以及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粮食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培育龙头企业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如此建议,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抓住优势特色的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结合县域产业的实际,培育各类的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的龙头企业。

作为国内知名的牛羊肉加工企业,内蒙古中敖食品有限公司总裁赵勇表示,在产品升级转型中,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未来,将继续坚持升级转型与特色产品创新的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持续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更加紧密、高效的产业链生态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