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揭“资金空转”!2023年6家银行5167亿元即贷即收、4家银行680亿元科创贷被挪用或空转套利

审计署揭“资金空转”!2023年6家银行5167亿元即贷即收、4家银行680亿元科创贷被挪用或空转套利
2024年07月01日 19:23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近日,审计署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报告》对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重点审计了12家国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共计60.43万亿元、负债总额47.48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0.78%到18.57%。此外,审计署还审计了4家重点金融机构政策落实情况。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对比此前两年,审计署在新出炉的这份2023年“经济体检”《报告》中加大了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其中特别揭露了“资金空转”问题。

根据披露,有6家金融机构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其中5167亿元即贷即收,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还有的等额存贷,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此外,亦有4家银行680.59亿元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

长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蒋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人口周期、债务周期和房地产周期新阶段,如果任由信贷投放继续空转下去,会增加政府调控的难度,让中国经济进入更长的降息周期。”

信贷投放虚增空转

根据《报告》披露,2023年,多家金融机构存在信贷数据不实,偏离服务实体经济定位,以及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来看,6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含金量不高,有的将其他类贷款违规变造为科技、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同时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其中5167亿元即贷即收,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还有的等额存贷,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

此外,审计署表示,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领域“加”的成色不足。4家银行680.59亿元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二是限制领域“减”的力度不够。至2023年底,4家银行未完成2020年底前出清任务,仍为461户“僵尸企业”等保有贷款余额 314.41亿元,其中34.84亿元为2023年新发放;306.09亿元风险资产通过“无效重组”、违规展期等方式虚假盘活,长期以“仍未不良”的虚假形态占用信贷资源。

对比2021年、2022年的审计报告,2023年的审计工作格外关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揭露了金融业务脱实向虚的问题。

相关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在蒋飞看来,中国经济失衡问题与货币传导机制不畅有关,其中信贷资源虚增、空转是原因之一。一方面,信贷空转造成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阻碍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会对金融系统带来风险,容易产生经济危机。

盘和林亦表示,从宏观看,虚增信贷数据会误导中央经济决策,影响财政货币政策的释放;从微观看,这种形式主义、表面化的做法,会打击基层实实在在做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在金融机构内部形成坏风气。

信贷数据严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资金空转”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防范资金空转等“挤水分”的举措逐渐增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加强针对资金空转问题的监测,将密切关注企业转贷、转存,以及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管理考核机制,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

接下来一段时间,充分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仍将是信贷与信用领域的重要目标,金融机构又该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机制,从而防范相关问题的再次发生?

蒋飞认为,一方面让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下直面市场竞争和充分自主管理,另一方面加大透明度和市场淘汰机制,让股东和竞争者来决定惩罚和淘汰公司治理有问题和风险意识不强的公司。

他表示,金融机构面临市场竞争和监管加严的双重压力,客户可以充分了解市场消除信息差,监管机构无法及时掌握问题金融机构信息,这就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在经济波浪式发展的当下,金融机构应加大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修炼,以防风险为主,尽量收缩有监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业务范围,安全渡过未来不确定时期。”他说。

“实际上,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比如即贷即收,只要有完善的异常点数据监测算法,就能在业务发生的时候及时报警发生问题,而通过合理的权限设置,金融机构高层会迅速介入。”盘和林认为,与此同时,还要在金融机构内部完善内控,尤其是监管分权,相互监督的体系。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