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见习记者 张斯文 北京报道
2025年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博雅生物延续股价颓势,当日下跌2.01%,报收29.67元/股。
自2024年9月末随大市冲高,博雅生物达到阶段性高点以后,股价便进入下跌趋势。据统计,2024年10月8日—2025年1月2日,博雅生物的股价累计下跌17.84%;同期Wind医药生物指数下跌9.44%,深证成指下跌4.19%。
博雅生物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或许与公司核心业务发展不顺,高溢价收购亏损公司所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有关。
《华夏时报》记者就以上问题联系博雅生物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博雅生物需要认识到公司产能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巨大差距,并加大在血浆站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投入,以提升自身的原料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关注血浆站的质量和运营效率,确保血浆采集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核心业务发展不顺
2024年三季报显示,博雅生物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5亿元,这一数字与以往相比并不乐观,同比下降幅度达到了43.16%。与此同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也下降了11.07%。
不仅如此,博雅生物已经连续两个报告期出现业绩下滑。
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9月,博雅生物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59亿元、26.52亿元、12.45亿元。2023年、2024年1-9月分别同比减少3.87%、43.16%。
江瀚对本报记者表示,博雅生物已经连续两个报告期出现业绩下滑,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45亿元、2.48亿元、4.12亿元,2023年、2024年1—9月分别同比减少44.30%、13.01%。
业绩下滑的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的战略调整。
2023年下半年,博雅生物剥离非血液制品业务。公司在2023年9月转让了复大医药75%股权,这导致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4.36%。同年10月,公司转让了天安药业89.681%股权,进一步加剧收入下滑。
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复大医药实现收入5.36亿元,净利润2497万元;天安药业实现收入5990万元,净利润738万元。
然而,业绩下滑最核心的问题,是公司核心业务血液制品业务表现不佳。博雅生物在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不多,净利润下降幅度却不小,达到42.22%。在2023年,该主业板块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87%、8.91%,显示出增长乏力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博雅生物在浆站数量和采浆量的增长上不及行业水平。
目前,博雅生物拥有16家单采血浆站,其中包括两家新开设的浆站——江西泰和以及乐平浆站。
这一数字相较于行业龙头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据统计,天坛生物拥有102个浆站,上海莱士有44个浆站,派林生物有38个浆站,华兰生物有37个浆站。浆站数量的差距反映了博雅生物在原料供应方面的潜在劣势,也可能成为制约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博雅生物的单站采浆量也明显偏低,2023年,博雅生物14家在营血浆站的采浆量为467.3吨,平均每站采浆量约为33.4吨。
相比之下,行业领先的华兰生物32家血浆站采浆量达到1342.32吨,平均每站采浆量约为42吨。这反映出博雅生物在单站采浆效率不足的问题。
作为小体量的血液制品公司,博雅生物采集原料血浆的增速还不及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1—9月,公司累计采集原料血浆387.4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2.39%。而2023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总采浆量达到12079吨,同比增长18.6%。相比之下,博雅生物的采浆量无论是增速还是绝对值,都存在一定差距。
博雅生物曾经在血浆库存方面吃过亏。
资料显示,2023年上半年,博雅生物的核心产品白蛋白和静丙的市场需求量显著增加,导致产品供应较为紧张。公司的库存处于极低水平,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这反映出公司在原料供应和生产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而且,采血量不足还使公司大部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据公司披露,尽管博雅生物的现有产能为600吨,因子类产品产能更是达到近1000吨,但由于原料血浆供应不足,实际产能利用率受到严重制约。2023年1—8月,公司仅采集血浆306.3吨,同比增长1.52%,远远无法满足产能需求。这种产能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公司的产品供应能力。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博雅生物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例如进行新浆站建设。2024年7月,公司新增江西泰和、乐平两家浆站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使浆站数量增至16家。
除采血量较低外,公司的产品结构单一也制约了公司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主要依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传统品种,缺乏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产品。这种产品结构限制了公司的收入增长空间,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高溢价收购亏损公司
对于增加血浆站数量,博雅生物选择了并购的方式。
2024年7月,公司并购绿十字(香港),间接控制绿十字(中国),显著扩大了原料血浆规模,绿十字(中国)2023年采浆量达到104吨。
然而此次收购,勾起了投资者对于博雅生物大规模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不好回忆。
博雅生物于2024年7月17日宣布,拟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的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
收购完成后,博雅生物将全资控股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新增一张生产牌照,新增4个在营单采血浆站,新增2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
据了解,绿十字(中国)目前拥有4个单采血浆站,2023年的采浆量达到104吨。收购完成后,博雅生物的总采浆量有望突破500吨。
不过,此次收购仍有令人担忧之处。
一方面,高溢价率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指标。评估报告显示,绿十字(香港)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16.77亿元,相比其账面价值6.45亿元,增值率达到159.97%。
然而,最终的交易价格比评估值还要高出一些。 经交易双方协商,确定本次交易价格为18.20亿元。这意味着相对于绿十字(香港)的所有者权益,溢价率达到了惊人的182.17%。
如此高的溢价率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数字占博雅生物2023年度净资产的25%。
不仅如此,此次收购使用的是公司自有资金,而截至2024年9月末,博雅生物的货币资金共19.88亿元。也就是说,此次收购几乎要花光公司所有现金。
另一方面,市场对博雅生物付出如此高溢价收购一家连续亏损的公司表示不解。
资料显示,绿十字(香港)在2022年和2023年1—9月期间均处于亏损状态。这家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约2.33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39亿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327.09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212.04万元。
亏损主要由于进口白蛋白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量减少,以及支付技术服务费和汇兑损失。
面对这些挑战,博雅生物在收购协议中设置了一些保护性条款,如终止《技术转让合同》和停止GC关联方的资金借贷,旨在消除可能导致绿十字(中国)业绩波动的不确定因素。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措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但仍难以完全消除高溢价收购所带来的潜在隐患。之所以对博雅生物高溢价收购行为表示担忧,原因是投资者在这方面吃过苦头。
2023年,博雅生物对收购的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新百药业”)形成的商誉减值准备对公司财务造成了较大冲击,导致当年博雅生物的净利润同比减少45.06%,下降到2.37亿元。
资料显示,博雅生物于2015年收购了新百药业100%的股权,形成了3.71亿元的商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百药业的业绩受到了集采政策及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等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业绩持续下滑。
2023年,博雅生物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新百药业资产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评估结果表明,新百药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合并报表含商誉的资产组账面价值2.98亿元。基于这一结果,博雅生物决定对新百药业资产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2.98亿元。
业绩方面,新百药业近两年连续下滑。
2022年,新百药业的营收为4.38亿元,净利润为0.3亿元;2023年,营收下滑至3.37亿元,净利润降至0.24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23.15%和19.14%。
并且,下滑还在持续。2024年上半年,这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02亿元,同比下滑44.98%;同期净利润仅800万元,同比下滑47.05%。
未来,专注血液制品的博雅生物能否改善业绩,《华夏时报》将持续关注。
见习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