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得虽长,但值得一品一学,评春未老诗歌《囚与鸟》

这首诗写得虽长,但值得一品一学,评春未老诗歌《囚与鸟》
2024年06月21日 22:32 格命草

格命草诗评

原文

囚与鸟

文/春未老

是你给的庭院幽兰,

是你给的金碧辉煌。

你用金丝万缕,

织就了一张奢华的网。

是你爱的过火,

渐渐地灼伤了我。

我在你爱的波涛汹涌中,

泛起了一阵阵孤独的感伤。

我喜欢席地于窗前,

望着那自由纷飞的小鸟。

也许它在觅食中辛苦,

也许它在寻露中追逐。

但它有一双随心所欲的翅膀,

掠影在残阳如血的黄昏。

阳光下,

一支支委婉歌谣。

轻风里,

点缀着原野如诗如画的篇章。

我羡慕它的翅膀,

我羞红于它的坚强。

我缺失它的温婉,

我感慨它的灵动。

我在它的目光里深邃,

它在我的目光里天真。

我欣闻它的啼呜若渴,

它时常在我的夜梦里穿行。

好想轻抚它丝滑的羽毛,

又恐它如我一般易惊。

还好,

它会时常飞落在我的窗台,

给了我一丝丝怜爱。

我迎着它天真无邪的目光,

它报以我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就这样,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今日,

我又至窗前,

与鸟儿许久未见。

多一份牵挂随风,

添一缕寂寞惆怅。

望着昏暗无力的天空,

我喃喃的自语。

鸟儿呀!

若你再来,

请你借我一双希望的翅膀吧!

让我随着你,

一起冲破这忧郁的牢笼。

2024.6.18.

赏析

通读全诗,诗中隐约间流露着一丝爱的孤独感伤,以及爱而不得的忧郁情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窗前的小鸟,仿佛小鸟成了恋人,排遣心中的寂寞惆怅。诗人大篇幅描写自己与小鸟的互动,如同陷入到爱的幻梦之中,主动住进了爱的囚笼,因而羡慕起窗前自由的小鸟。诗人一方面想要爱,一方面想要挣脱爱的牢笼,这种矛盾的心理纠缠着自己,始终得不到解脱。将情爱、自由寄于小鸟,只是为了寻求一丝短暂的安慰罢了,如果拿得起,放不下,恐怕一辈子都不得安宁。在诗歌的结尾,诗人有意解脱自我,但是向外求,而不是内求,也很难从根上解决问题。此诗的语言是极为细腻的,情绪随着文字流动,时而浪漫,时而有一种无力感。读完诗歌,让人唏嘘,世间唯有情爱最伤人,但是爱无解。接下来,从正文感受诗人这明明灭灭的痛楚。

为了方便理解诗歌,笔者将诗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句,诗人讲述的是被你的爱灼伤,但是又在你的爱中孤独感伤,这就显得自相矛盾了。不禁让人幻想,这是一段怎样的情缘,如同虐恋一般。诗人先是渲染一种被爱的氛围,或许在对方看来只是关心,而诗人误将其当成爱,跌入自设的爱情之网,才有了孤独与感伤。诗人是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当成了两情相悦,为自己制造了一起情感悲剧。这也体现了爱的冲动本性,而对于美好的人事物,谁又能不动心起念呢?这叫情不自禁!

第二部分是接下来六句。诗人已然将自己囚禁于爱的牢笼里了,因而羡慕起自由的鸟来。诗人描写鸟的觅食之苦、寻露追逐,是为了写鸟随心所欲的翅膀而服务的。本部分重点在写鸟因为有翅膀而自由自在,天宽地阔,任其遨游。相比诗人,自断翅膀,将自我囚禁,带着爱的枷锁顾影自怜。接着这句“掠影在残阳如血的黄昏”,写鸟的掠影,而“残阳如血的黄昏”仿佛是诗人在自比,自然景物如此有视觉冲击力的意境烘托出诗人爱的悲苦难捱。

再是第三部分,从“阳光下”到“年复一年”,这部分着重表述了诗人与鸟的各种互动对比及情感的传递,这给了诗人极大的情绪抚摸和灵魂慰藉。下面,具体来体会下。这部分,诗人先是展现如诗如画的美好氛围,这也是鸟所处的环境,有阳光,有轻风,有歌谣,俨然美好的景象。而此时的诗人,又怎能不羡慕鸟能自由遨游其中。诗人羡慕鸟的翅膀,是因为它的自由自在;羞红于鸟的坚强,是因为自身的懦弱;缺失鸟的温婉,是因为内心的怅然若失;感慨鸟的灵动,是因为自戴枷锁。诗人这一切的缺憾,或许皆因困于情。

接着,诗人描写了与鸟的深情互动,仿佛与恋人般,互相欣赏,互相慰藉,读来确实有种情比金坚之感。而这一切,出自诗人的想象,那种缠绵悱恻,那种琴瑟和鸣的感觉仿佛在空气中飘荡。诗人期望这种感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诗人爱的理想状态。这里和第一部分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也只有这样,才不会感到孤独和感伤。而幻想终究是空想,要么放下,要么寻求合适的对象,虐恋、苦恋,伤己伤人。

再看最后一部分,诗人回到现实中来,又打算寄情于鸟儿,言语之中是惆怅,是落寞,是无尽的悲哀,诗人从幻想发展到自言自语,仿佛半疯癫状态,一切皆因情起。而现在,诗人希望借鸟儿一双希望的翅膀,冲破忧郁的牢笼,又因情而落。在最后,诗人的清醒中,作为读者,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的结局,应该为诗人这份清醒而感到高兴。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先由情而伤,后又通过与鸟儿的结合自愈情伤,情绪也是一波多折。本诗值得称道的是语言的精致与修辞的运用,互文与铺排的效果,使得诗歌读起来非常有气势,有波涛汹涌的感觉。虽然是失落之情,经过斗争,经过排解,仍存一份希望。诗人以清醒的态度结尾,不仅给了自己希望,也给了失恋中的人以希望。因此,这首诗的能量也是多样的,正的负的,积极的,消极的都有显现,但是,最后的落脚点在正向的能量传递上,也彰显了诗歌的格局。这首诗写得虽长,但值得一品一学。

作者:春未老,原名韩延春,60年代生人,闲暇之余从事诗歌创作、对音乐及唱歌也有浓厚的兴趣,偶尔进行吉他弹唱,是一个心里藏着故事的中年男人,喜欢用诗歌和音乐表达人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