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这几点,用游戏思维助力孩子成长

抓住这几点,用游戏思维助力孩子成长
2024年05月31日 11:58 北大云龙

家长往往会苦恼这样一个问题:

我家娃做什么都兴致勃勃,一旦想引导孩子学习,娃就是不如我们所愿了。要是能把他对XX的兴趣迁移到实际学习过程中,就好了!

现在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听听孩子在学校可能会有哪些苦恼——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它对我有什么用处?”

“我能把这个知识能用到其他地方吗?”

“哇,我要背这么多古诗,可我是个现代人,我能用到它吗?

这样一看,学校老师们也不得不绞尽脑汁思考:怎么帮助一群以“游戏”为驱动力的孩子意识到学习对孩子的意义。

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学习”在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本能欲望,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挖掘、自我实现的过程。

因此,这一流派的教育学家反对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无意义学习”,倡导融合了学生自己情感和思考的“有意义学习”。

如何区别“无意义”和“有意义”这两种学习呢?

举个例子,一名女学生仅仅是从书本上阅读人物的几种描写方式,这可能就属于“无意义学习”;

她想要实现一个关于人物的搞笑创意,于是阅读文本,发现作家使用的描写方式能够清晰地还原“脑海中的一个小人”,便于她扮演角色,或者进行戏剧、同人文的二次创作,最后实现了自己喜欢的创意……

在整个过程中,她非常仔细地阅读了“卷入其中”的人物描写,不仅记住了它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她花了很长时间思考通过这样手段塑造出来的“小人”与自己的联系,产生了新的想法,这就属于“有意义学习”。

可以说,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复述能力、理解能力和创编能力都会提升,除了学术方面的探索,她还可能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人物”会被大家喜爱,思索自己是不是未来也想成为这样的人,这样她的人格也会产生进步。

她在有意义学习中感受到了成就感与喜悦,就会对“学习”更加积极。

孩子们也都会自发地探索这种学习形式

他们可能为了与同伴交换一个剧本,查了很多书目;

他们可能为了给虚构人物设计服装,搜索了很多画作……

也就是说,在目的驱动下,不需要成年人去督促,他们就会增长自己的某种技能,通过某种方式探索世界的运作规律。

而家长要做的,是不消磨这种天然兴趣,还原“学习”和“游戏”之间原本就有的联系,千万不要让孩子们形成“又要学习了,真无聊”这种糟糕印象。

那么,在态度上如何传递给孩子这种积极力量呢?

最重要的,要接纳孩子,承认他(她)在世界中的每种体验都是有意义的(特别是挫折与失败),鼓励试错,鼓励他通过观察联系课本知识,鼓励他与不同的小伙伴连结,珍视每段体验的意义。

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参与感和掌控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能在环境中感受到足够多的幸福感和力量,他(她)也就有胆子去挑战学业难题、生活难题了。

不焦虑的父母,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可能。

语言操作:什么样的语言

会被孩子接受

那么,假如我们遇到这样一个困境:孩子很喜欢研究小汽车,但一提到学习就犯困,作业总是完不成,怎么办?

家长的错误做法——

急着指责:“你看看你!就知道玩!作业写完了吗?”

表示出不屑一顾:“妈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花这么多精力,毕竟游戏只是游戏。”

这样反而会将“游戏”与“学习”切割开,让孩子产生“学习是家长要求我做的、无聊的,游戏是我自己想做的、好玩的”的刻板印象。

更好的方式可能是与孩子共建一种观念:面对新事物,勇于尝试、保持好奇心很重要,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所生活的世界,它非常好玩。

现在,我们一起试着分别解决“学业问题”和“兴趣引导”两个问题。

引导标志1:学业问题

家长可以换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本人的关注:

“最近妈妈(或者爸爸)注意到了你的学业变化,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一个小时内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我注意到你是一个很专注的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表现得非常用心。但是最近老师反应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很惊讶,你能说说课堂上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这其中的关键是,不要让孩子觉得“我是在为学校和父母学”“父母见不得我玩,整天让我学”“下次我不告诉他(她),偷偷玩”,这样可能就不好办了。

而是通过“倾听为主、适度回应”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原来父母很关心我,注意到了我的课堂和成绩变化”,以及“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大声说出来,会有人帮我”。

那么,语言上的关心表达完了,如何进行具体的帮助呢?我这里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准备一张纸,和孩子一起列出所有困难(如:诗歌背不下来、作业写得太慢……)。接下来针对每个困难,一起列出一些解决办法,并鼓励孩子围绕困难做一些计划。

比如"求助纸"这个工具,请孩子将问题(哪里不会)和愿望(希望作业写的快点)按照“123”的顺序分区、依次罗列,再写一句有礼貌的求助语附在旁边,贴在学科作业本内,方便老师读到后更有效地进行帮扶。

引导标志2:“兴趣引导”

当家长发现孩子对某种事物有天然的兴趣时,可以先试着了解孩子的兴趣点,与他进行一些交流,鼓励孩子去进行深度思考。

孩子对兴趣的探索不一定会持续一生,也可能只是广泛探索中的一环,但“被保护的兴趣”、“养成的积极思考方式”、“良好的人际互动”可以为孩子带来美好的童年回忆,影响他未来的人生和学习体验。

以痴迷研究小汽车为例,家长可以使用积极语言与孩子进行交互:

“你最近一直在研究汽车,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

“你是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最近的兴趣?”

(错误的消极语言示例:你最近一直在研究汽车,浪费了多少时间!)

不同年龄的孩子感兴趣的点可能不太一样。

比如,小一点的孩子会好奇小汽车为什么会跑起来、小汽车的结构……大一些的孩子则可能开始研究品牌、性能、与汽车有关的传奇和人物传记……其中可能会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如物理、语文、美术等。

不要觉得孩子“朝三暮四”,其实,家长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让孩子意识到,他的兴趣不是孤立的,许许多多先人都做了和他一样的探索

“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对话中滔滔不绝,说明他已经进行了一些深入了解。

在亲子交流中,家长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站在不同的角度与孩子讨论、争辩或者提出质疑,也可以就个人时间管理和兴趣平衡方面与孩子商量(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拓展兴趣?如何平衡精力?),但只有保持尊重和愿意倾听的态度,对话才会发展下去。

注意,不需要特意用小孩子的口吻去交流。

“学习”也来自模仿,当孩子在生活中见到的是“观点被尊重”“可以有不同意见”“可以从不同方面去表达自我”,他(她)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父母的声音,更合理地提出诉求。

介绍游戏:让孩子对

学习发生兴趣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具体的游戏环节了。

我介绍一个适合家庭场景下使用的活动,大家可以用于辅助支持孩子的在校学习,并通过这个活动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是在哪些环节被“激活”的。

下方可以滑动查看,并收藏备用哦!

情景:期末考试快到了,孩子不想背诗,嫌弃枯燥乏味……

活动名称:时空雅集

描述:在古代,诗人常常举办雅集进行聚会,交流彼此创作的诗歌。正好期末考试快到了,“诗歌”也是我们的难题,不如寻一处灵秀的自然之地,与古人进行“对话”,祈求古人的帮助——

他们写了那么多诗,生活中可以如何使用呢?

为什么我们要先学会吟别人的诗,再写自己的句子?

我能不能用这些复习策略,解决即将到来的考试难题呢?

在不少学校,考试复习环节交给学生自己进行。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或者学业有困难的孩子就很需要家庭的帮助,这时家长可以将“复习游戏”的形式推荐给孩子,帮助孩子思考“复习”的意义,运用游戏策略帮助自己掌握诗词。此处以孩子最容易产生倦怠感、单纯用到“记忆”的诗文背诵为例,展示“无意义学习”如何在一个微情境下适度拓展,往“有意义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他学科可以采取类似的游戏,针对的均是原本让孩子觉得“没有意义”的纯知识点记忆,只是需要将活动名称改为“数学茶话会”“科学俱乐部”甚至“一定不挂科考试聚会”。

“复习游戏”需要满足三个特点:一个听起来非常有趣的的情境(沉浸感),需要全程参与和制作(自主性),家庭成员互动/小伙伴互动/自己与想象中的“角色”互动(交互)。12岁以上的孩子,更适合“同伴复习”的形式。

可能用到的背景知识

【雅集】是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以讨论诗文的集会。他们在雅集上作诗、吟诗、赏花、饮茶、听琴,彼此交流。东晋年间暮春时节,王羲之与朋友们进行了一场“兰亭雅集”,留下了若干诗篇和千古名作《兰亭集序》。

前期准备

(很重要,不要跳过)

1 提早预告:请在学期初告诉孩子,会有一个神秘雅集(“沉浸感”,可以描述得奇幻和夸张一些),届时家庭成员们将通过诗歌与古代诗人沟通(为什么选择诗歌?因为它短小精悍,便于传递情感,可以帮助不同年代、地域的人彼此理解),祈求诗人的祝福和考试保佑。请务必上课认真听讲,了解诗歌这种沟通体裁的特点(“自主性”)。对于有困难的孩子,可以设定“每日打卡”,在雅集开始之前用积攒的积分决定雅集提供的瓜果/零食/饮料的数量。

2 意义阐释:可以用这个机会普及“雅集”的知识,并表示期中、期末考试前举办雅集,一来是为了放松身心,避免紧张,学会用平常心看待考试,促进亲子和同伴交流;二来也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祈求诗人福泽,增添一些生活情趣,以后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与朋友一起相约。“复习也可以很有趣!”(互动)

3 选择一处有仪式感的地点:不需要很贵或者很远,可以就近去楼下小院儿中、土坡上或者找个种满花花草草、稍微优美点儿的阳台((“沉浸感”),也可以请大点儿的孩子在预算内规划野营路线(自主性)。

4 为了不让雅集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家长可以通过渲染气氛、讲故事、分享中国文化视频,让孩子有兴趣在学期开始时就参与制作,感受我们“传承诗歌”的意义(“互动”“沉浸感”“自主性”)。包括但不限于:起一个有中国韵味的雅集名字(如“梅亭雅集”);选一个适合与古人精神沟通的时辰(比如日夜交替时),最好有理有据(为什么选这个时辰);查询古代雅集都有哪些好玩的活动;是不是准备一些乐器演奏;准备自己的小饰品;创造性地改善雅集气氛(准备一些香薰/野花/野果)。

5准备过程中产生任何学科疑问,可以记录在本子上,请教学校老师(“自主性”“互动”)。

6 鼓励孩子:无论成绩好坏,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古人的游戏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即使我们不能像诗人一样当场写诗,我们也完全可以参与到有诗意的古典活动中,去吟诗,去写一些有诗味儿的句子。(“互动”)

游戏设计

“祈古”部分——我们都要祈求诗人保佑了,总得展示自己对他们作品的熟悉程度,才会得到帮助(这个帮助即使不在本次考试中体现,也一定会在以后的写作中慢慢显示)

【射诗】即诗歌版“你画我猜”,一人(简笔)画,另一人猜(可以是诗句/古文名句/文言词汇/整首诗/汉字)。一年级的小朋友建议分解为“字”,更容易记住汉字结构;二年级采用“诗句”,三年级以上可以整首诗或诗句。若猜对,两人都可以得到瓜果(如果家长是猜的人,可以故意表示“这样的诗句太多了,我猜不出来”,让孩子思考的该诗句的核心特征)。

【续诗】一人一句,按顺时针方向吟咏古诗,轮到末句的人可以任出一首古诗的第一句,继续游戏。15秒内没接上的人离席,在一轮倒计时结束前内不能享受瓜果。该游戏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出句者随机点人接下一句、突然调转接句方向等。

【悟诗】一人随机指现场的一个景物(如山、水、树木)并给出指令“与山有关的诗句”“与它同颜色的诗句”,另一人说出与之有关的诗句。

【赛诗】与孩子一起准备一些角色纸条,上面写着诗人的字号(如“太白”“诗佛”)或者画着一些代表诗人特征的简笔画(如用山水画代表王维,用菊花代表陶渊明)。现场随意抽取,并扮演相关诗人,进行赛诗活动。每名诗人需要在1分钟内(该时间可依年龄递减,中学建议30秒)吟诵出自己出现在本学期课本上的任意两行诗(包括完整的上下句),夸夸自己写的好在哪里。家长可以先行用课本上的句子作为示范(通常会出现在诗歌后或注释中),让孩子模仿该句式自夸,每次夸赞的理由不能相同,也不能与“其他诗人”相同(如第一次吟诵完诗句后,夸了自己“擅长写颜色”;第二次的诗句即使也写了颜色,也必须更换鉴赏角度,如“景物非常生动”。若孩子水平较高,家长的读本可以以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的语言作为标准)。先词穷的诗人离席,每10分钟随机重抽一次角色,每轮留下的诗人会得到瓜果奖励。

“生新”——在古代的雅集上,“创作”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传承诗人精神,创造出优美的句子。

【诗文漂流】雅集开始前,孩子需要将书本中出现的、最困难的10-15个不同类知识点写在纸条上,包括生僻汉字、成语、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等(如“外貌描写”“排比句”“白描”),揉成一小团,随机放在瓜果盘的附近。游戏开始时,指定一页课本的一句诗文作为开头,续写故事或散文(可以在故事中插入一段说明书以临时更换“体裁”,但必须体裁明晰,理由符合逻辑,全文保持一致),一人1-3句,写完传给下一个人。每位续写者创作前,需要取一粒瓜子(或花生)和离它最近的纸团(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建议拿起2个纸团),在续写中完成纸团要求并尽可能地写的“有诗味儿”“优美”。

以学术为目标的游戏中,需要注意几点:

1、情境会传递文化。

当孩子对复习、对课本有抵触时,不妨换种有趣的形式,将复习变成“聚会”,让他(她)意识到原来传统文化(或其他学科文化)这么好玩,游戏会天然地吸引孩子。场景有了,问题就会发生,学习也会发生。

2、一定的创造和自主阐释增加能动性。

这就是为什么“复习雅集”也不能单纯只背诗,而要混合其他思维,协同发生作用(比如【射诗】)。

3、互动可以增加兴趣。分享给孩子用诗文交流的方式,当他(她)大一些就可以和同伴进行“续诗”。

还可以鼓励孩子去探索更多的互动方式,尝试更高级的诗文游戏。

4、若想用到高阶思维,需要“将知识次序打乱”和“大范围内搜索”,复习才会生效。

这意味着,如果想通过迷你的考前“数学茶话会”“科学俱乐部”的方式复习数学公式、科学原理,需要将范围限定在“几个单元之间”(而非一个单元内),“混搭”知识点(初级的“混搭”仅仅是乱序记忆知识点,即写在纸条上的不能都是三角形定理,得有点儿别的类型的定理。

中学生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尝试高级“混搭”策略,比如找出“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成语”,说出“建筑物(不同几何图形)涉及的所有数学原理”)。

5、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游戏难度也要提升,才能跟得上孩子不断发展的思维。

到了高中,他们需要的就可能是更加专题化、职业化、研究化的“真实世界体验”,如大型辩论、复杂项目、专题研究等,为进入大学或者真实世界做准备,这需要非常专业的教师来进行。

但是,孩子在家庭“复习游戏”中感受到的积极意义,会一直延续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中,包括使他们在学校课堂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这也会让教师倍感鼓舞。

家长的角色是作为支持性环境的一部分,为孩子从小种下“好奇心”的种子,鼓励他们遇到问题不断寻找答案,为未来教师提供的专业化学习、自己的独立学习做好终身准备。

6、复习是一种有帮助的学习策略。

在“时空雅集”复习游戏中,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发现“完全没准备好,一直在看着别人吃”,结束后要鼓励孩子及时复习出错的诗句,或者调整复习策略,为“下一次与诗人沟通做准备”。

相信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十分难忘。他们或许会与朋友分享一些好玩的诗词游戏,会把这段美好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也会尝试自己寻找最佳策略去复习诗词,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