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高校床帘问题 只能一刀切吗?

青年时评|高校床帘问题 只能一刀切吗?
2024年04月24日 10:13 青年报

高校宿舍不能只强调“高校”,而忽视“宿舍”;只强调安全,而忽视学生的隐私刚需。作为最接近青年群体的单位,高校理应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在制定每一个校规时,都能站在学生视角反过来看看,把服务意识拉满,才能真正化解种种矛盾。

■03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近来不少高校对学生宿舍“挂床帘”采取了硬性规定,比如某医科大学上个月宣布,学校统一要求不允许在学生宿舍安装床帘。学校给出的理由是,床帘属易燃品,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失火,可能威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校宿舍由入住学生自主选择挂床帘,已经是沿袭了数十年的习惯,为何时至今日,却有了出现硬性禁止的趋势,是值得思考的。

高校宿舍,也包括其他集体宿舍,兼具公共性和私密性。涉及公共性的,比如公共道德、公共安全,需要硬性的规章制度来维护。大部分高校宿舍都禁止使用电炉、电热杯这些电子加热设备,禁止明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因为这些物品本身有很高的危险性。显然床帘并不属于此类,正如一些学生所言,“如果床帘也算易燃品,那么床单、被褥、枕套又何尝不是?”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将床帘与电子加热设备混为一谈,纯属偷换概念。

在制定维护宿舍公共性的规章时,也应该兼顾私密性。大学生这样的当代青年群体,个体隐私成为日益增加的刚需,床铺作为宿舍中最私密的空间,挂床帘往往也意味着私人领地的边界。有学校辅导员表示,床帘就像“隐形墙”,挡住了人际交往,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社交本就有着自主属性,宿舍里的床帘不是隐形墙,而是社交信号灯,拉起床帘意味着亮起红灯,进入个人的私密时间。如果校方强行拆除信号灯,可能会引起社交混乱,令某些学生不适。将床帘与人际隔阂扯在一块,也纯属越俎代庖。

高校宿舍就是一个社区,宿舍治理需要精细化、法治化、人性化。法治化是刚性的,违法侵权自有法律法规来维权;人性化是柔性的,针对宿舍挂床帘可能带来的问题,譬如倡导学生只在夜晚睡眠或更衣隐私时刻拉上床帘,白天起居时间要敞开,譬如倡导学生购置由防火材料制造的,透气属性好的床帘。

至于如何做到刚柔并济,就必须在精细化上下功夫。高校宿舍不能只强调“高校”,而忽视“宿舍”;只强调安全,而忽视学生的隐私刚需。作为最接近青年群体的单位,高校理应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在制定每一个校规时,都能站在学生视角反过来看看,把服务意识拉满,才能真正化解种种矛盾。

前几年,某地为了维护市容市貌,实施了主干道两侧禁止张贴春联的政策,结果导致百姓非常不满。这种只站在管理者角度的一刀切政策,主观盲目的粗放式治理,理应被时代淘汰。两全其美才是社区治理的高境界,这个“全”就应该兼顾管理效率和服务意识,高校治理也应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校方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校园生活中消除等级观念,成为学生的知心人。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将宿舍中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对立化解成和谐统一,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起居和学习的空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