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村”有本“葫芦经” “小玩意”撬动“大未来”

“葫芦村”有本“葫芦经” “小玩意”撬动“大未来”
2024年04月28日 08:33 青年报

在总面积七八十平方公里的浦江镇,汇东村是一个称得上“袖珍”的村子:三百多户人家,全部面积不过1.78平方公里,骑个共享单车,10分钟就可以从这头穿到那头。汇东村虽然小,找到它却并不难,开车从林海公路转进闸航公路,你会看到在大治河桥下有一排整洁的临时房子,墙上是色彩鲜艳的墙画。就在这排临时房子对面,一条小路分外引人注目,小路凌空搭建了铁架,架子上,大大小小的葫芦挂满一路。旁边的大棚里,葫芦苗正在生长。恭喜,你已经来到了“葫芦村”。

杨颖/文

小葫芦有大价值

迎接你的是村口大大的立体招牌:“非遗技艺——套版葫芦种植基地”。站在村口看,头上挂着的是葫芦,身边的大棚里种着的是葫芦,村边农家屋子墙上画的是葫芦、门牌也是设计成葫芦造型,连村里的小路也被围绕葫芦的美好寓意命名为“福禄路”“寿康路”“禧缘路”“才汇路”等。

走到“福禄路”口,左转,便到了被命名为“葫芦工坊”的村民活动中心,中心里有一个展厅,里面陈列着近百件葫芦制成的工艺品。有精美的蛐蛐罐,有天然压花纹的花瓶,有雕工精美的摆件,也有新开发出的葫芦粽子、葫芦瓜条、葫芦瓜子等休闲食品。这些葫芦工艺品,小的仅盈盈一握,大的长可一米;实用器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装饰摆件精致典雅直追大师名作。特别是套版葫芦,在模具的规范下,葫芦长成了设计师希望的模样:天然长成的方形花瓶、惟妙惟肖的卧狮……

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房长斌告诉记者,村级经济不能好高骛远,原先汇东村产业基础不强,在镇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他们引进了一家以套版葫芦种植、葫芦深加工为主业的文创企业。除了工艺品,这家企业还制作了很多课件,承接青少年非遗课程研学和团建。企业规模不大,也不算高科技,但却和汇东村形成了深度的融合。

房书记指着村口那3亩种植基地说,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这个基地正在引种太空育种的葫芦植株和套版葫芦,未来将形成葫芦种植示范,那时就能引导城市的年轻人领养,可以产生大约40万元左右的产值。

房书记给记者报了这么一笔“流水账”:去年,第一批50户庭院种植葫芦的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扩大葫芦生产种植规模,推进葫芦博物馆、葫芦特色食品、七彩葫芦研学路线等项目建设,鼓励更多村民利用庭院种植、参与葫芦生产加工等方式,可新增至少20个就业岗位,今年有望吸纳3万~5万全市中小学生来村里参与葫芦研学实践活动。同时,探索集体资金入股企业200万元,并按照固定保底收入加浮动收入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做大做强信心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可新增至少40万元收入。

小作为有大意义

房长斌是区委某部门来汇东村挂职的干部,他曾在调研笔记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汇东村曾是全区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在经历了‘五违四必’整治和生态修复之后,水变清了、岸变绿了、天变蓝了,同时,也让汇东村年可支配收入减少了约200万元,成了靠镇财政托底的经济薄弱村。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土地流转费。‘财路’被断,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和瓶颈,走上既留住绿水青山,又创造金山银山的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汇东村小,小到招商引资企业入驻没有场地。房书记与村委会班子商量,将原先村委会办公的一栋三层楼房整体让给了入驻企业,他们自己则搬进了大治河桥下那栋临时板房里。同时将村口3亩减量化土地盘活,帮助企业建设葫芦种植基地。企业生产缺少生产用房,他们就将原先出让的一栋低效厂房回购,租给企业用作生产、展示……

这点点滴滴都是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温暖了入驻企业的心,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汇东村发展的希望。

带领记者参观的选调生东海旺虽然来村里不久,但对这些与葫芦相关的往事却烂熟于心。他告诉记者,为了形成入驻企业与村庄、村民深度融合,村委会发动村民开展庭院种植,第一年就有50多户村民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下了葫芦苗。葫芦种出来了,除了企业自主收购,村里还开评“葫芦王”,一等奖高达3000元。

为了给自家村打出品牌,建立“胡芦村”的IP,村里将一条原本没有名字的道路命名为“福禄路”,请来艺术工作者在村里一些围墙上画上葫芦画。房书记还亲自上阵,通过“沪上好物”“闵行好物”等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宣传带货,赢得了兄弟村镇的一片叫好。“葫芦村”“葫芦书记”由此“出名”。

小村庄有大前途

在装修尚未完成的车间,记者看到了一筐筐打上细密孔洞的小葫芦,房书记说,这些是用来制作葫芦灯的。

葫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曾经有“葫芦压窗台,福禄自然来”的民谚,也有医者“悬壶济世”的传统,或者是老庄之流身背宝葫芦的形象,这些都为葫芦这一物产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争得了一席之地。浦江镇,作为上海城隍秦裕伯的故乡,也是“套版葫芦”这一非遗技艺的发源地。因此,汇东村的葫芦产业有根有据。

小小的葫芦能够带动汇东村的经济发展吗?

房书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葫芦产业的特定文化属性,已经吸引了一批传统文化爱好者,他们有的是来观光,更多的是来团建。他说,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非遗技艺研学基地,正常情况下,闵行、浦东、奉贤三个区加起来有几十万学生,哪怕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来研学,这个基地就爆满了。企业还为学校送课上门,今年以来,已经销售了数万套课件。

去年村里有50多户农民在庭院栽种葫芦,在他们的带领下,今年种葫芦的人更多。葫芦根据品种、产量不同,大葫芦苗亩产平均500个,中号葫芦在1500至2000个之间,成熟后的葫芦通过分拣、去皮、晾晒等工序处理后,根据品相从几元至几百元不等。村民光卖葫芦就有数千元的增收。

未来,村里还将流转置换一部分土地,种植有机农作物,届时,喜欢乡村的市民就可以领养,或领养葫芦,或领养其他农作物,通过视频网络连接,领养的市民就可以每天看到“自己”的农作物欣欣向荣的模样。

房书记说,汇东村小,不高大上,也不“大江大河”,但小有小的好,“小家碧玉”,精致美好。他说,村里正在筹划联合企业一起举办国际葫芦灯文化节,届时,10万个葫芦灯在这里同时点亮,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市民来这里,欣赏漫天灯彩,细品葫芦文化。汇东村虽小,“中国葫芦第一村”的名头谁也抢不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