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海拔最高的村,你去过吗?

湖州德清海拔最高的村,你去过吗?
2023年03月18日 23:59 南太湖

湖州德清莫干山上皋坞村与烂树坑村于2020年合并为北湖村。北湖,又名莫干湖,即对河口水库,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北湖村中心。群山中诸水汇集,这里有全县海拔最高的自然村,避暑会时期西人出没黄回山与附近黄湖镇,还有武康旧志载“龙身开帐出脉,县治龙节节可数”之分水岭等,可谓与莫干山的人文历史交相呼应。

北湖村

上皋坞村,旧属原武康县十都五庄、六庄,在黄回山脚下,三面环山,地形狭长,由上而下分别为黄回山、朱家头顶、宣家门口、观音堂、里窑、外窑六个自然村。有石扶梯水,一作石胡梯水,为余英溪上游源头之一,流经上皋坞。石扶梯岭,世传为沈羲登仙之处,岭上立石以表界,左为武康(今德清),右为余杭,有古道通余杭。

2001年以前,上皋坞村还未合并,为外界熟知的是光明村,村民靠扎小竹丝扫帚致富,扫帚远销日本。

黄回山自然村,为德清县海拔最高的自然村。黄回山,又名王位山,为湖州与杭州的界山,海拔约725米,一半在德清县莫干山镇境,俗呼黄怀山,一半在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境,莫干山早期避暑西人常携狩猎之物至黄湖镇。山上原住民,王姓属德清,汪姓属余杭。据云,王姓已在黄回山繁衍生息近五百年。旧谚云:“莫干山高高,碰着黄回山只腰腰。”黄回山地貌形态与莫干山相似,但面积比莫干山至少大两倍以上。相传唐末起义军将领黄巢起兵犯杭州,为钱武肃王钱镠败于此,收其卒而回。黄回山有洗马坑、走马坛、点将台、哑铃阵、旗杆石、宝剑石、官帽石、鹰嘴崖、黄龙瀑等景观,另有黄初平(即黄大仙)的传说、清嘉庆初年黄回山人孙敏求习得蛇拳传徒沈根龙的故事。黄回山适宜种植高山蔬菜与高山茶,如萝卜,旧名莱菔,为清道光《武康县志》所载特产,又如桑顶茶,《浙江省茶叶志》载曾获首届西湖博览会名茶一等奖。

随着溪水往下走,上皋坞内就热闹起来,十样景灯格外喜庆。这一民俗相传始于清咸丰年间,由和合二仙,吕洞宾与白牡丹,渔翁戏蚌,西游记师徒、狄青与双阳公主、小放牛、王大娘补缸、打渔杀家,女看相男算命,相大人(双马)等十余幕通俗剧组成,扮演者多是青年汉子。村民经上山取火给十样景灯开光,而后敲响第一锤锣鼓,以迎新年。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八,在锣鼓节奏的变换中,表演者执彩灯调舞,走入三十六阵七十二变化的招式,使人看了眼花缭乱,确有醉倒观众之魅力。

宣姓为上皋坞望族,有首修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后又经过明永乐、成化、嘉靖,清乾隆、光绪以及民国七年(1918年)续修的《武康英溪宣氏宗谱》,以“人间好事惟忠孝”七字为号,按号分存。宣家门口,有宣家老门楼,地处村口,建于清末,有“麟趾呈祥”“竹苞松茂”砖雕。

发生在朱家头顶的一桩旧事,可以看到特殊时期山上与山下关系。晚清武康拔贡丁梧,字凤岗,性格落拓不拘,形体不修边幅,善书法,常为乡里写对联,清末时遣子丁伟丞赴上海某教会学堂攻读英文,可见观念之新。丁梧拒绝为官却积极参与编纂《武康县志》,抗战期间携孙丁厥贻避难朱家头顶,不忘护《武康县志》周全。1940年冬,歹徒夤夜袭击,丁梧受刀伤从此卧床不起。一次,丁梧之侄丁炘去看望,丁梧深情地说:“我一家祖孙三代逃难来此,家中一切无法携取,唯独两册《武康县志》时刻陪伴着我,不离身旁。这几年转辗山区,在这颠沛流离之中,能把《武康县志》保留到今天,真不容易呵……”云云。1942年3月,丁梧辞世,终年83岁。

行走在莫干山几个古村落间,以前与今日的变化虽巨,山上与山下的沟通却如这溪水般不绝。那经久不衰的十样景灯,桑顶茶之后新创的光明茶场游子品牌茶叶,民宿傍山名“山奢”,临溪名“水奢”,山村生活细节制造了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与一份源自传统根系的难以完全割裂的乡土性情。

北湖的另一个水源来自北湖村的烂树坑,素有最干净村庄之称。

正如葛剑雄先生所指:“我们现在讲地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时间意义和概念。这个时间范围有的长有的短,在这个时间范围里面又与很多地名以外的事物和因素相联系。”烂树坑,或许是烂字打头,现代人认为不谐,后省作兰树坑,旧属原武康县十二都一保四庄、五庄,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北湖村。村名中烂字打头非独见,如原武康县十二都一保一庄烂田头就是一例,其实可以解释。清丁世超撰《武康县水道源流考》云:“水经烂树坑,至息筏滩,入于大溪。”推测烂树坑大约因山水流经,山坳积水成湿地,树木枯烂而得名。村上余英溪故道有一棵树龄250年以上的望水檀,还有一棵披蒲滋苔的百年老火桑,系这段历史的守望者。所谓古时村中有棵大树,树洞中长出一支兰花,所以取名兰树坑,纯属故事新编,不免牵强。1975年,浙江省第一座简易农村自来水厂在烂树坑建成供水。“靠水吃水”,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烂树坑办起第一家汽水厂,产销两旺,后发展为一个小山村九家饮料厂,得“饮料村”之称。

烂树坑村委驻地花果山,下辖皇坟坞、分水岭、上下庄等,得地利之便,历史上亦与莫干山多有关联。

铜山寺村组,因古刹铜山寺得名。铜山寺,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始建,宋时维琳禅师卓锡于此,与苏轼、毛滂酬唱,其地益著。寺内昔有无畏庵、内苑桥,外有清奏亭、古月泉、擎天松,后有牛头峰、缓步堤,东有毛公堂。清末民初,莫干山避暑西人游铜山寺者不绝于途,当时的住持是厚福和尚,特将观音殿整修一番,民间故事里有张静江为铜山寺观音殿上匾。

皇坟坞,一作王坟坞,据清道光《武康县志》载:“坞内隆然一堆,山人曰赵王坟,不知其名,盖南宋时所藏也,因以名坞。”昔地面散布有大量砖雕建筑构件。缘此,九都(今对河口水库区内)胡姓兵部尚书墓被称为“小王坟坞”,墓前石像生部分被迁徙至对河口水库管理局办公楼北侧。

对河口村组,昔称对坞村,因面对东岑坞、西岑坞得名。此处有弧形石帮岸,在余英溪故道旁,故老相传石帮岸由一个美籍莫干山避暑人士出资,九都人王新德率民修筑。在对河口水库建造之前,余英溪并不是现在的走向。那时的余英溪在九都处汇聚了上游来水,向东流至现在的水库主坝以南约500米处,与山崖相顶,呈直角状急转往北,冲向对坞村,至对坞村村口时又回头往南,绕过余英岭,流向下游。这水流回头的地方就是帮岸处。

分水岭村,原武康县治龙开帐出脉于此。按古人的理解,山势曲折像来龙,水流如血脉。清道光《武康县志》云:“自分水岭龙身开帐出脉,县治龙节节可数。”足见分水岭对原武康县城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这不仅是余英溪上游的自然分水岭,更是莫干山民宿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上下庄,别名上洪庄,石颐水自北而南流经鸭蛋坞、上下庄。裸心谷、云起琚等民宿就坐落于此。

毗邻莫干山风景区的民宿集聚区有劳岭、紫岭、燎原、庙前、仙潭和后坞村等,民宿数量多且分布集中,而北湖村民宿数量不多,规模却不小,因裸心谷、云起琚、宿里等精品民宿坐落于此,呈现出不一样的业态。特别是裸心谷的出现,引领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让莫干山越显年轻,并持续探索和思考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自身的联系。

(来源:南太湖号 德清县新闻中心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