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广告消失,失业率却没上升,就业市场被“冻住”了?

招聘广告消失,失业率却没上升,就业市场被“冻住”了?
2018年12月07日 00:01 秦朔朋友圈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364篇原创首发文章

如果只是看这个摘要,本身已经各种焦虑的国人可能会更加焦虑了:公司都不招聘了,就业怎么办?企业都不扩张了,GDP怎么办?

但是看正文内容,焦虑会稍缓一些,因为文章提到:

每年春节后的3-5月是招聘旺季,故有“金三银四”的说法,每年5月之后进入招聘淡季,所以招聘广告数量在4月达到高点。4月全月,我们抓取到了285万个招聘广告,5月下降到208万,6-8月略高于100万,9月仅83万。纵向看,从4月到9月,消失了202万个招聘广告。这其中既有招聘季节性因素,也有经济因素,由于4月之前的数据无法抓取,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季节性因素和经济因素哪个影响更大。

“窥一斑而见全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智慧,“盲人摸象”才是我们凡人的日常。

抛开结论先不谈,笔者想就该报告的逻辑推导过程提几个问题:

1、同一年内淡旺季的数据是否可比?比较之后是否有意义?冬天雪糕的销量相比夏天出现雪崩态势,是否意味着雪糕企业出现了问题?连续几年同期相比,雪糕销量的下滑才意味着雪糕生产企业的危机。若对比无基础,则比较无意义。

2、招聘广告减少是否直接等于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有招聘需求无非是源于两点:第一,我要扩张,要招新人;第二,人员流失严重,我要补充人员。业界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都不再盲目扩张了,同样的,企业员工也不再盲目跳槽和离职了,新的offer不来,旧的岗位就老实呆着,人员不再流失了,大家都在观望中。如此一来,就业市场可能就像今年的楼市一样,成交量被冻住了,而价格还维持在高位,劳动者薪酬还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但新东家无意给出更高的价格,市场没有新成交了。

一是考研人数再创新高。

在11月23日举行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暨广东省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务工作培训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指出,2019考研人数达290万人,增加了52万人,增幅21%。而三年前,考研人数是177万,三年时间,人数增加了100多万。通过增加受教育年限来绕开择业困难年份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一是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二是试试自己的运气。

二是国考挤破头。

201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关公务员考试,被很多人认为是史上最难的公务员考试。总共有137.9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和计划招录数之比为95:1,而2018年最终通过资格审查人数和计划录用数比例为58:1。虽然2019年国考招录人数较2018年减半,但寄希望鲤鱼跳龙门的人数却没有相应减少,所以录用比例大幅降低,几乎是百里挑一,参加2019年国考的考生竞争压力更大了。

虽然市场经济的诱惑很大,但是当下求安稳的念头却在年轻人中逐渐抬头。市场化的企业待遇虽高,但风险更高,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裁掉。

今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截至10月底,今年每个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5.1%、4.9%、4.8%、4.8%、5.1%、5.0%、4.9%和4.9%。

10月底,人社部在其官网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数据,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82%。

大家可以看到,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要比人社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一些,但基本都处于可控可接受的范围,并未出现趋势性的失业潮。而且与国际相比,我们的失业率在平均水平之下,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6.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5.5%,全球平均失业率水平为5.7%。

为什么国家公布的宏观数据和大家的微观感受不是很一致呢?其一,前者反映当下的时局,后者反映未来的预期;其二,样本量不同,关注点不同,调查方法不同。

个人非常容易情绪化,牛市的时候一切消息都是利好,熊市的时候一切消息都是利空,同样的一只股票,牛市的时候捧上天,熊市的时候无人问,对经济的感受同样如此,容易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用情绪化放大,以偏概全、不见泰山。

先别忙着反驳,可以先看看国家统计局是如何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的。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一个指标,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这个指标涵盖农业转移人口的失业。

今年3月20日,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乡就业状况,可以说是自我加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的预期目标为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是怎么来的?国家统计局表示,数据来自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采用的是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统计标准,主要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

在具体操作上,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调查方法为抽样调查,范围为全国城乡区域,对象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人口。每月全国样本量12万户,覆盖中国所有市和1800个县。

为避免样本老化,国家统计局采用样本轮换,每个调查户两年内完成4次调查后退出调查。在入户调查之后,数据直接报送至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然后由各级统计机构在线进行编码、审核、验收数据。最后,国家统计局加权汇总生成全国和分省的调查失业率等各项数据指标。

而此前国家一直公布的、人社部负责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把到当地有关部门登记的符合失业条件的人员统计为失业,没有登记的未就业人员不统计为失业。其中的问题在于:有一些符合失业条件、渴望工作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未主动登记,因此未纳入失业统计。此外,城镇登记失业率还不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包括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力。

所以统计局统计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要比人社部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更能接近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

另外,我们个人的观察口径可能和统计口径不一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计算公式是:调查失业率=失业人口/全部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100%。

而与国际劳工组织标准相一致的统计口径是:

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指调查时点前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时的人,也包括休假、临时停工等在职但未工作的人口。比如偶尔接单的专车司机、外卖小哥、泥瓦工,在很多人眼里是失业状态,但在统计口径里是就业人员。

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近3个月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2周内开始工作的人。

劳动力的年龄下限为16周岁,没有上限。与劳动力相对应,1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被称为非劳动力,如没有工作意愿的家庭妇女、在校学生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等。

有些人到了劳动年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放弃找工作。这部分没有工作意向的人不会被统计在失业人口中。以后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成天不上班的小伙子四处闲逛、游手好闲,不要称呼他为无业青年,而是要改称:非劳动力。

所以,很多我们眼中的失业者要么是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口径里的就业者,要么是非劳动力,从而造成了我们的观察与统计数据的偏差。

但有偏差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民众的感受与焦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反映当下的就业数据没有出现趋势恶化的问题,不代表反映未来预期的民众焦虑不会在明后年成为现实;分析师用淡旺季对比出的招聘数据论证力度不够,但不代表明年“金三银四”之时,招聘广告数量不会同比大幅下跌;考研人群避开了今年的就业问题,不代表他们毕业之后不会遇到更大的就业问题。

而要解决未来的就业问题,就要着手解决当下的企业经营普遍涌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曹德旺们反映的税费高、土地贵、物流成本和能源成本高等问题。

本来想用“未雨绸缪”这个老掉牙的词来结尾的,思来想去,还是用神医的故事结尾更让人印象深刻。

扁鹊是尽人皆知的神医,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扁鹊的两个哥哥也颇懂医理。

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3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扁鹊答:“我的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反而觉得他的治疗没什么明显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时候,看上去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在我们乡里流传。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已经严重的时候。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用麻药让人昏迷,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远远大于我的两位哥哥。”

「 图片 | 视觉中国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