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教育忧思:卓越的经历,多少是钱砸出来和父母帮忙规划的,又该如何脱颖而出?

新一代教育忧思:卓越的经历,多少是钱砸出来和父母帮忙规划的,又该如何脱颖而出?
2019年08月16日 00:01 秦朔朋友圈

前段时间,我被邀请参与一个领导力奖学金的终极评审,15个年轻人里挑选出5个,而且都是清一色的00后。

然而,从他们的简历到个人才艺展示,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

他们的确都展现了出色的英语交流能力,有着丰富的背景,但讲的却是相似的目标规划。

想起这几年下来,也见过不少出色的年轻人,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着多种头衔,来自各大顶尖名校,但仔细一看,大家有着相似的背景,能让人感到特别的实在是少数。

这些人未来真的能改变社会吗?答案诚然是不确定的。

在几个面试的孩子中,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虽然,这个人的英语水平在面试者中算是中上,背景履历都很耀眼,但他真正打动我的,让我觉得他在整个面试者里都显得尤为突出的,是他讲了他和他弟弟的一个故事。

他弟弟患有先天性的遗传病,有一次父母外出,弟弟病发了,他镇定地呼叫了救护人员和父母,最后救了他弟弟。因为弟弟的病,父母如今心力交瘁,他也很为家人们担忧。这只是一个生活经历,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很会照顾别人,也会为父母着想的孩子。

相比于滔滔不绝讲述自己个人成就,这样的故事更容易打动旁观者。

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来,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有跟欧美靠拢的倾向。起码他们过去走过的路,现在中国大多数的父母也在走。我们只能相信这些人将来应该会过得不差,但这些人未来对社会的影响,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美国有一本书叫Privilege(《特权》),讲的就是如何培养青少年精英。书里讲到,既然学校招了那么多天才,为什么依旧很少出现爱因斯坦这样改变社会的人?

这就需要意识到,那些卓越的经历,多少是钱砸出来的,是父母帮忙规划的,还是自己苦出来的?

有些人说,高考实际上是父母们财力和视野的比拼。很大程度上,确实如此。毕竟有谁从小就游遍山川大海,上着应接不暇的培训班。可能到最后,他们如愿地拿到了名校的offer,却极少人真正体会和理解成功的不易,以及背后需要付出的责任感、同理心乃至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了。多少人,目标就是让自己或者子女走进顶尖名校,找一份得体的工作,就够了。反正当初申请学校或项目时滔滔不绝想改变社会的个人陈述,能吹出感情来就行了;反正有车有房了,生活不就是这样子么。

在香港大学,基本上从入学开始,就教你怎么在毕业之后找工作。大多数人想去银行、投行,地产部门,也有些人想考公务员等等,都做好了成为一个螺丝钉的准备。这其实也不错,毕竟成为优质的螺丝钉也是很难的。不可能期望走出来的都是孙中山或者张爱玲吧。

尽管时代赋予这代人更多选择,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残酷,但在经历了激烈的厮杀和拼搏之后,每一代青年人都应该活得有血有肉一些,更何况其中很大的功劳还是来自自己的父母。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从教育层面,中国90后、00后出身的一批人已经有很多接受过高等乃至顶尖学校教育。现代青年在这些学校里吃得香吃得开,也只是证明了这些人适应这个教育体制罢了。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依旧迫切需要能影响社会、改变社会的人才,需要想得远走得更远的青年人,需要更有责任心,能关注社会问题,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与并尝试去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从社会层面上讲,新一代年轻人所接触的信息,可以超越50后、60后太多太多。年轻一代看到的世界更加立体,更多包容多元。

什么样的人才能最终在社会里脱颖而出?如今有一点似乎是共识,那就是用工程师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我记得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我问了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说,在这里讨论的这些政策意见,怎么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

他的回复很有意思,他说科学家的作用是将世界的东西放进人的脑袋,而工程师的作用,是将脑袋里的东西放到世界。

在职场中,你能值多少钱,在于你能为公司、单位创造多少价值。我们人生的前二十多年,尝试着将世界的东西放进我们自己的脑袋里,而如何步入社会,是将我们这么多年积累的创造,投入社会中去。一个职场新人,如果你能带给这个企业更多的价值,那么你自然是更受单位欢迎的。解决温饱,在这个层面上,是没问题的。

除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之外,社会上也还有大把年轻人,想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些年,见过太多名校出身的人毕业之后依旧淹没在碌碌的职场生活当中。他们做的事情有意义吗?有。每份工作都有意义,否则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什么样子的事情会让别人觉得,这是与众不同,有可能改变社会的?归根到底,是这个工作要能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能够掌握这样项目的人,基本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坚持下来,很大概率上是会有所成就的。比如脸书,从一开始,就是秉承着将世界的人连接起来。马克·扎克伯格尝试解决的,是怎么把人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事实证明,这个问题是有价值的,而他成功地找到了解决方式。

但是要找到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就并不那么容易。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问题总比答案更加重要。支付宝解决了什么问题?移动支付的问题。亚马逊,顺丰,美团外卖,解决了什么问题?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这些年互联网电商的崛起,当你仔细研究,会发现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在让客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解决生活的不便。

创业创新在中国是做得相当成功。这些年那么多人跑去创业,市场也愈发活跃。事实证明,无论在哪个年代,拥有商业嗅觉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几乎每一年,大家都离不开讨论风口。风口重要吗?这个问题就类似回答机遇对一个人成功重要吗?重要也算重要,顺势而为往往比逆向来得更容易些,但是最后成功的,一开始也不是专门奔着风口去的。

最近下达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让这个话题一下子成为流行,有人说下一个风口是垃圾分类,并已经有人开始跃跃欲试。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注重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这不仅是世界在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本身也在面对的严峻问题。诚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物质条件起来之后的必然,当然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方式之一。但中国年轻人,哪怕到了这一代,观念依旧还是淡薄的。这次政策的推动,让环保事业在年轻群体中愈发瞩目。

最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早已经在从事环保事业。今年6月份在杭州举办的世界环境日里,有位朋友就获得了生态环保部颁发的“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颁奖的还是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她自己也没想到,自己20岁时种下的那棵树,创办的组织,会在十几年后给她带来那么多的故事,成就了她。可当时她自己也没想到什么时候中国会实施垃圾分类,政府会在今天如此重视环境保护。大多数时候,人的成就是在不确定的机遇中实现的。

这是个更多元的时代,年轻人掌握着更全面的信息,看到的世界应该更加立体和复杂。这就意味着,在现代竞争中,要成功可能需要经历更残酷的竞争。在新一代人中脱颖而出,在于你能创造多少价值,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后的竞争,良好的教育只是开始,在职场上,每个人还是白纸一张。当你能创造的价值越多,能解决的问题更加突出,你自己本身的价值也就越大。当然每个人的际遇都不一样,跟随风口,需要了解市场是否已经达到饱和。当然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成功。创造价值的过程,在于你帮助别人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回到文章的主题,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出路在哪里?要会解决问题,也需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仅仅看到风口,看到个人机会,还要看到社会以及时代的需要。这也是每个时代追求的人才。

  • 张秀丽,毕业于香港大学,康奈尔气候学者(Cornell Climate Fellow),多次参加联合国会议,曾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竞赛(UNSDGs Action Campaign)提名为行动伙伴,参与著书《视界之外,中国青年看世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