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数 2k+·
我们形容一个人神秘又厉害时,常说:
虽然ta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一直流传着ta的传说。
在时尚圈,就有这么一位世外高人般的“隐士”——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下文简称马吉拉)。
|1983年比利时报纸上24岁的Martin Margiela,坊间为数不多的照片之一。图片来自网络。1959年,马吉拉生于比利时。
1980年,他毕业于大名鼎鼎的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是梵高的校友,也是后来江湖人称“安特卫普六君子”的编外人员。
1985~1987年间,他担任法国著名设计师、“巴黎坏孩子”Jean Paul Gaultier的助手。
1988年以自己名字,创立了如今人所共识的Masion Martin Margiela(MMM)。
| 左:Martin Margiela;右:Jean Paul Gaultier。图片来自网络。
有个好玩的事情是,当马吉拉决定自立门户的时候,Jean Paul Gaultier十分不舍,但也坚信这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一定会成功。
他对马吉拉做出了“I’m not his teacher, he doesn’t need any teacher”如此高的评价。
|图片来自网络马吉拉也确实没让Jean Paul Gaultier失望,1990春夏,他就在时尚圈投下一枚炸弹。
他破天荒地把首秀定在巴黎的难民社区,在衣服上印纹身,把军用袜子改制成衣,没有门票,模特也不走猫步,附近的小孩子最后甚至都骑到模特身上一起走秀。
来自网络
平等、环保、无性别,马吉拉的理念和实践,让他成为时尚圈神一般的存在。
Alison Gill最先将马吉拉的服装描述成“解构的时尚”,认为这是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法国风格”,表现哲学思想与解构主义。
圈内甚至有人认为,当今世界上有一半的时装设计灵感,都来自这个“时代的缔造者”。
担任爱马仕女装总监那几年,他一手奠定了爱马仕女装“大道至简”的品牌基因。
在爱马仕的年度杂志《The Hermès Years》里,马吉拉被形容成“Margiela’s skill was to make the ordinary extraordinary”。
|MMM工作室集体照。品牌合伙人兼好友Jenny Meirens 旁边空缺的椅子为马吉拉的座位。图片来自网络。与此同时,这位大设计师在“出道”几十年里保持着罕见的低调。
从来不接受面对面采访,从不在秀场现身,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存在。
在设计师宛如偶像明星的20世纪80年代,他却说:“我不喜欢成为名人,匿名对我来说很重要,它让我觉得我和其他人一样。”
“我一直想把我的名字和我创造的产品联系起来,而不是我的脸。”
秉承着专注设计理念的想法,这本名叫《马丁·马吉拉》的书诞生了。
这是全世界第一本关于Maison Martin Margiela品牌的图书,由品牌创始人马丁·马吉拉亲自担任艺术指导。
不愿意露脸对着镜头和秀场观众解释自我,国内时尚艺术圈关于他的信息也十分有限,马吉拉选择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一一道来。
全书包含超过400张珍贵图片。包括他的设计草图、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媒体报道、个人物品和品牌档案等历史资料。
大部分都是首次披露,对于相关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书中讲述了MMM品牌20年的发展历程,马吉拉与团队的合作、工作经历,从时装到艺术展、室内设计和特别项目的创作,以及品牌的起源和品牌理念等。
还收录了10多篇马吉拉亲密朋友撰写的关于他的文章。
如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法国高级定制时装协会主席Didier Grumbach、法国VOGUE主编Carine Roitfeld、英国记者兼作家Susannah Frankel、巴黎时尚博物馆馆长Oliver Saillard,以及艺术家Vanessa Beecroft等。
你在更好理解马丁·马吉拉本人和他独特设计理念的同时,也和一众时尚大咖隔空对谈,受益匪浅。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封面上的一连串数字,致敬了马丁·马吉拉经典的品牌logo设计。
辨识度超高的设计感,仿佛在告诉你,看,已经闭关的马丁·马吉拉,又出新作品咯!
此外,一条粉丝还有专属福利!
独家赠送银色手包一个,限量版,手慢无!
银色杜邦纸制成,内衬是无纺布垫层。
杜邦纸上采用丝网工艺,印着颇具设计感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字样。
背后的图案,真爱粉更是一眼就能认出!
致敬了马丁·马吉拉首秀时,创造的经典Tabi靴+红油漆印记图案(下文会细说),仪式感满满。
包袋大小是370mm×460mm,刚好可以装下书。
也可以用来放电脑、做衣物收纳包,随你发挥。
简约高级还百搭,小编拿到手就顺带凹了个造型,感觉整个人的艺术和时尚气质都上升了。
2009年,马丁·马吉拉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自己的品牌。
时至今日,时装的民主化和街头化似乎走到了一个过度商业的局面。大多数人穿潮牌却不懂潮牌,追时尚却没机会真正走进时尚。
今天,这本含独家银色手袋赠品的《马丁·马吉拉》中文版,在一条独家首发,或许它会给你答案。
《马丁·马吉拉》,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399(图书定价¥499)
2021年5月1日23:59特惠结束
前所未有的怪秀,震荡整个巴黎
|左:1988 YSL;中:1988 CHANEL;右:1988 DIOR,图片来自网络1988年及之前的时装秀场(当然也可能包括现在),仿佛是个“凡人不可入内”的fancy world。
服装得体挺阔、模特冷艳甚至厌世、尖头高跟鞋看起来像从不会踏在地面上,怎么张扬怎么来。
网络
直到1989年10月23日,Maison Martin Margiela第一场秀登陆巴黎时装周,一切都被打破。
马吉丁没有选择闪闪发光的宴会厅和大酒店,而是将地点定在一个废弃剧院举行。
蒙面模特身着屠夫围裙改造成的晚礼服,鞋底沾着红色颜料走在铺白布的T台上,每一步都留下鲜血般的印记。
台下时尚圈的老饕们全慌了。因为,这场秀把当时已有的主流风格完全粉碎了,而且粉碎得太彻底了。
屠夫装、猪蹄鞋、“血迹”、破烂裤脚,模特还不露脸,大部分衣服用的材料都是二手市场淘来的旧货。
如此这般rough&row,引来无数评论家的讥讽。
马吉拉不理,他继续做他的事情。
他在二手衣服堆里,构建自己的时尚王国。把淘来的衣服经过染色、拆分重组后,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形态,创造出无数全新的衣服。
至今依然前卫的Tabi靴、圆肩西装、纯白色调……马丁·马吉拉创立了一种解构-重构的服装设计理念。
| 图片
来自网络
1990春夏那场秀,让马吉拉独特的时尚理念更加明晰迷人。
他选择在巴黎郊外的废弃操场,周围是低收入的北非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借电线给秀场打光,各种熊孩子出没。
当然,这群熊孩子也做了贡献:这场秀的邀请函就是他们画的。
| 图片
来自网络
看图片也能看出,这场秀宛如一场联欢,又像是一场随性表演。
据说,“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彼时在马吉拉那里实习,他毫不吝啬地赞美:
“我一直觉得时尚是肤浅的,Margiela的秀颠覆了我的所有看法,他对我的人生影响巨大”。
时装界的无产阶级斗士
来自网络
众所周知,时装设计行业对消费门槛的要求,通常比较高。但作为一个“服装无阶级”的拥护者,马吉拉相信服装没有所谓“尊贵低贱”之分。
MMM有一个旧衣部门,专门在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搜寻旧衣布料,拿回巴黎后再拆开重组成一件全新的衣服。
更酷的是,马吉拉会在衣服标签上标明这件衣服原本的年份与发现地,让穿着者知道这件Vintage的前世今生。
他也不吝啬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众。
由MMM团队策划的第一期《A》杂志中,他仿佛一位邻居大婶,仔仔细细教读者,如何用8双棉袜组成一件套头衫(莫名让小编想起了自家省吃俭用心灵手巧的奶奶)。
在他看来,原料的昂贵不是决定衣服好坏的因素,重要的是你的创造力。
马吉拉的平等理念,还体现在他工作时的种种细节。
比如在本书的作者名那里,马吉拉坚持使用品牌署名,他认为作品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在他的品牌时装屋里,全体员工统一穿着白色制服;时装秀结束,总是一群人而不是设计师一个人上台接受掌声;面对公众回答任务和问题都用代词“我们”而不是“我”。
他说:“匿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层对我这个人的保护……没有任何行程排在我的日程表上,比如和媒体的会议。我并不是反对那些会议,只是我自己不能做这件事,这会把我带出我的平衡。”
马吉拉的确改变了以奢侈著称的时尚圈,以一种微妙、颠覆的方式。
马吉拉仿佛在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创造美这件事,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等一切外在因素。
《马丁·马吉拉》,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399(图书定价¥499)
2021年5月1日23:59特惠结束
|张曼玉Hermès走秀。图片来自网络1997年~2003年,马吉拉担任Hermès的女装设计总监,极大改变了爱马仕女装的风格。
我们现在喜欢的“性冷淡”穿搭,在马吉拉爱马仕时期的极简设计面前,简直就是“弟弟”。
圈内人评价:
“他用奢华的面料、素雅的配色,制造出所有女性都合适的、能历久弥新的服装:永不过时的毛衣、完美剪裁的裤子、舒适挺拔的大衣。”
在他看来奢侈品应该是质量、舒适和永恒的叠加。比如,深V领口的设计让女生不会在穿脱的时候弄乱头发,可拆卸的风衣袖口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
这些设计背后不但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尊重与了解,也影响了时装界的价值观。
2014年,MMM大胆起用了当年因不当言论,沦为时尚圈弃儿的设计师“海盗爷”,为品牌风格带来新的可能性。
书中还有海量珍贵图片,带你游走在秀场的台前幕后,解读马吉拉的时尚帝国。
优质铜版纸,很好展现色彩。
厚厚一大本,非常耐读。
可平摊,方便阅读。
超大开本,效果震撼。
2018年,比利时时尚奖为马吉拉颁发了评审团大奖。
可他依旧没有现身,仅以书信形式解答了当年退隐的原因:我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承受这世界日益增长的压力,也无法应对过度增长的贸易,因此只得选择离开。
至于现在,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