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悖论”以及“电车悖论”

“充电桩悖论”以及“电车悖论”
2021年10月15日 08:00 秦朔朋友圈

·这是第4156篇原创首发文章字数 3k+·

国庆长假堵车,景区人山人海,公众已经见惯不怪了。随着我国新能源车开始增多,假日又增了一个“充电焦虑”。

10月1日,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时,充电1小时,排队却用了4小时,原本8个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16小时。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国庆期间很多高速休息区都出现了充电桩一桩难求的现象。

首要原因是充电桩不够

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截止到九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78万辆。今年以来新注册187万辆,也就是说,到10月份,卖出的新能源车,已经是2020年全年的近1.7倍。

充电桩也在增加,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10.5万台,同比增加52.3%,车桩比例为3:1。显然,充电桩的增加,赶不上新能源车的增加。

乐观地看,现在的充电桩的数量、分布、密度,可以支持长途了,虽然体验还不没那么好,但现在起码敢开着电车上高速、开跨省长途了。在几年前,电车车主的烦恼不是一桩难求,而是找不到充电桩,断电无法行驶。

激活存量与换电

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发展的前提之下,充电桩的发展还有很多改进空间。新能源车的充电时间长始终是一个问题,换电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在长假等巅峰需求时刻,用换电分流充电需求。

目前,《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GB/T 40032-2021)作为全球首个有关换电安全的标准将于今年111日实施。这是一个新能源车充电、换电两条腿走路的好时机。换电有一个缺陷就是电池品质,车主自己保养的好的电池,被换下,换上一块公用电池,车主显然是吃亏的。所以,换电只能是在后备箱等位置,增加新电池的空间,换电的电池,仅仅作为备份。

激活存量也是一个办法。在长假等巅峰需求时刻,可以采取价格、引流等措施,引导新能源车去充电。此次,国庆充电高峰,国网湖南电动汽车公司就对京港澳湖南段18座服务区充电站进行引流。此外,在补贴政策上,也可以分地区进行,对于车流量大的地区增加补贴,以引导市场投资。

一桩难求会是长期现象

某种程度上,假日一桩难求的现象将长期存在。这种烦恼与火车票一票难求,是相同性质的。这是一个巅峰需求的问题。

根据国家电网的统计数字,今年国庆假期,国内高速公路每日的充电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平时的近4倍。

10月1日到3日,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增长59%,其中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增长56.52%,城镇充电设施日充电量同比增长75.23%。以这位车主所在的湖南省为例,10月3日,国网e充电累计为湖南全省电动汽车充电15668台次,其中高速公路充电同比增长96%,有充电站出现排队充电现象。

国庆长假期间景区人满为患,高速堵车、春节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本质上是景区、交通路网的供应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波峰时的压力。

任何服务业的接待能力,都不可能按照波峰时期的游客数量来设计,因为按满足波峰需求来布局,全年的经营必然是亏损的。其他具有波峰波谷特点的服务行业一样,充电桩也不可能以满足最高峰的需求来建设。

实际上,加油站其实也有这个问题,一方面,加油站拥堵不会成为一个新闻,另一方面,加油站接待能力的可挖潜力更大。假设加油站,10分钟加满一辆车,一天就是144辆车,效率提高20%,就能多加近30辆车。充电桩,且不说充电效率的技术指标无法改变,即便同样提升20%的效率,一小时充一辆车,一天也就多充5辆车。显然,充电桩“挤一挤”的潜力很小。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休息区排队充电的烦恼,将会长期存在。

技术特征造成“充电桩悖论”

电池的能量密度小,这是电车的基本特征。这会产生几方面商业上的影响。

1、充电价格与能量多少是相关的,能量密度小,单位时间的充能价格就低。

如果提升单位时间的充能价格,比如,提到一小时300元,消费者就觉得不划算,不如买油车。所以,单位时间的充能价格,肯定提不上来。总价提不上来,充电桩的利润就提不上来。需要指出的是,充电桩的成本,并不在于桩本身,或是设备、电路,它很大的一个成本其实是土地。

具体来说,特斯拉(85kW车型),充一次需80分钟,即可完全充满,耗电68~80度。充电费一般是由基本电费和服务费组成的,基本电费约1元左右,服务费根据各地物价局批准范围不同,大部分服务费都是限制在1元以内,较多是每度电收取服务费0.8元,也就是每度总价约为1.82.0元之间。

也就是说,一个充电桩,一小时可充电60度,价格120元,24小时不停歇运行,收入大致在2880元,利润算一半,仅为1440元。

反观加油站,10分钟可以给一辆车加满油,收入大致在300~400元,一小时2400元,24小时不停,一天大约收入57000元,毛利润算10%,大约为5700元,利润都多过充电桩的总收入了。

正因为如此,充电桩就会出现重修建拿补贴、轻运营的情况。很多充电桩的建设,一开始目标就在于补贴,被故意设置在偏远地区,车流较少,坏了也没人去修。

2、因为能量密度小,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在长时间停放的时候充,也就是在家里、单位冲,这就会减少对充电桩的需求。而油车都是在外面加油的,随用随加,所以,电车对充电桩的需求,平日和波峰的差距,比油车更大。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电车本身的技术特征造成了一个悖论:如果电车是节能减排的,那么,充电桩必然是很难盈利的。

这两个特征是基于技术特征的,是长期性的、基础性的、本质性的,未来市场会如何克服,还看技术与市场的演化。

电车仍然是“环境奢侈”的,除非光伏

其实,节假日的一桩难求,比起电车面临的另一个长期问题,并不算什么。这个长期难题是:电的供应。以前没人觉得这是个问题,但将来,它很可能是个问题。

电车虽然比油车减排了,但与公共汽车、公共电车和地铁相比,仍然是一个奢侈之物。一个家庭如果要给电车充电,加上日常的照明、降温、取暖、娱乐等用电,肯定会超标。

超标就意味着贵,而且,还可能意味着“限”。因为当生产用电都被限制的时候,用煤炭发的电,用来给车充电,在夏天还开着空调开车,显然,这是奢侈的、不合理的。

这是一个更大的悖论——除非,电是自家发的,而且是新能源的。

家庭自装光伏可能是一个解决办法。

根据网上专业人士给出的数据,假设业主每月用电量是650度,没装光伏电站前,业主每月的电费:230*0.5283+(400-230)*0.5783+(650-400)*0.8283≈427元。假如一个业主安装了一个8kW电站,平均每个月可以发电750度,业主光伏电站自发自用电为300度,还有450度电以当地燃煤标杆电价(脱硫煤电价)卖给电网公司。

光伏电站的卖电收益=余电上网电量X当地燃煤标杆电价=450x0.391≈176元。业主还需要向电网买电电量:650-300=350度,需要向电网公司支付的电费为230x0.5283+(350-230)x0.5783≈191元。

同时,国家补贴750x0.08=60元,同没有安装光伏时对比,每月节省电费427-191=236元,卖电收入176元,国家补贴收入60元,每月合计收入=节省电费+卖电收入+国家补贴=236+176+60=472元。每年合计收益472x12=5664元。

成本回收年数=电站总投资/每年电站的总收益=32000/5664≈6年。如果电价上升20%,光伏的成本下降20%,那么,这个回收期可以缩短到四年。

所以,日照情况中等的地区,大约6年可以收回成本。电价高的地方、补贴高的地方,回本更快。如果家里有新能源车,每天行驶,总电量肯定是超标的。

还有一个情况是,考虑到现在的限电,将来电力供应不稳,光伏可以保证家里用电的稳定性,避免停电对生活的影响,新能源车有电可充。

那么,城市中出现大量的光伏,就不仅仅是为了节约,或者为了赚钱,而是保障生活方式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高层的顶楼、叠墅、别墅、联排等“有天空”的户型就会多一些自给自足的自我保障性优势。

从现在来看,新能源车在全球都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但本身的商业模式、业态、生态,都并没有成熟,还处于一个演化阶段。最终稳定时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当下还有氢能源路线、甲醇路线,到底哪条路线能成为未来的方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