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环境逐渐好转

权益市场环境逐渐好转
2022年06月24日 00:00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569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吴照银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上半年股市出现了较大跌幅,主要股指最大跌幅都在20%以上,有些指数跌幅甚至超过30%,绝大多数行业指数深度调整,极少有个股能幸免。短时间内这么大的下跌幅度在A股历史上都是比较少见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净值不断下行,市场的人气也非常低迷,新开户的投资者人数屡屡创下新低。

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比如股票估值过高、增量资金不足、疫情冲击、俄乌战争、全球通胀、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等。

经过了连续下跌后,股票的估值已大幅调整,经济、政策等基本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权益市场环境因而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权益市场基本面见底回升

受多种因素影响,上半年经济走势较弱,主要经济指标逐月下行,4月和5月房地产、汽车、手机、餐饮等主要行业的收入都出现了较大的同比负增长。从上市公司层面看,一季度全部A股盈利增速为3.32%,明显低于2021年全年18.32%的增速。

根据目前获得的4月和5月的高频经济数据看,二季度企业盈利增速会继续下降,由此可见上半年股市下跌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企业盈利是个相对滞后的经济指标,影响经济的一些重要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疫情逐渐进入可控状态,经济见底回升

上半年经济下滑,上海等地的疫情暴发是重要因素。疫情从深圳、苏州等地开始,然后蔓延到上海,波及到郑州、北京等多个城市,而这些城市都是经济重镇,且对周边甚至全国辐射影响都比较大。

上海从3月末到6月初都处于静默状态,而上海是金融、贸易、航运物流中心,影响了全国经济。5月中旬开始,上海社会面感染人数几乎清零,封控中的感染人数也在快速下降,全国其它地方的疫情也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居民也逐渐适应了受疫情影响下的工作生活。

随着疫情从二季度末好转,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轻,各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快速恢复。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疫情数据分析,二季度大概率是今年经济的最低点,下半年经济将快速回升,企业盈利也将迅速上行,这是构成权益市场好转的基本面基础。

| 图一  全国的新冠感染人数变化;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政策发力,财政、货币多点开花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货币政策就在慢慢放松,从降准开始,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有序放开。两会后,国务院每周召开一次常务会议,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府债券、水利工程、养老保险、专项再贷款、消费、出口退税、农业生产、能源保供、就业、交通物流等领域积极出台政策,稳定经济增长。针对资本市场波动,316日,金融委会议进一步强化了稳经济、稳资本市场的态度,增强了市场信心。

| 表一  “两会”后国务院密集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不断放松,降息、降准轮番发力。去年7月至今,人民银行多次下调准备金率,择机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积极支持实体经济。

4月人民银行下调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既反映了准备金率下调空间所剩无几的现实,也反映了人民银行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的首要任务。经历多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准备金率已下降至8.1%而人民银行放松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要防范输入性通胀,保持粮食和能源价格稳定。除降息、降准外,人民银行还先后投放1000亿再贷款到交通物流领域,新增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

| 表二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

人民银行还通过下调存款利率、鼓励降低拨备覆盖率、压低市场回购利率等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目前市场还预期发行特别国债、汽车下乡补贴、发放消费券等多种手段,整体上看宽松政策还会继续,给下半年经济增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同时也有益于权益市场的好转。

物价将下行,有利于经济扩张,有益于提升估值

上半年全球物价上行,原油、农产品价格在俄乌战争的刺激下不断上涨,工业品价格也维持在高位。中国需要大量进口农矿产品,资源品价格的上涨提高了中国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以至于中国的PPI长期维持在高位,CPI上半年也呈现上行趋势。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吞噬了中下游行业的利润,消费、制造业上半年的利润因此出现大幅下降,对整体经济也有抑制作用。

但是美联储从3月开始加息,并且加息幅度越来越大,615日超预期加息75基点,市场预期7月继续加息75基点,并且从6月开始缩表,意图控制通胀。在加息初期,因为利率水平仍较低,加息对控通胀的作用有限,但随着利率水平快速上升,总需求开始收缩,通胀率将会下行,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也将会下降。

中国上半年的输入型通胀在下半年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原材料价格将会走低,这对中国经济扩张较为有利,也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

随着通胀的下行,整体的利率水平也会下行,至少利率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流动性也比较充裕,这对权益市场的估值较为有利,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水平因此而提升。所以下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受海外需求收缩影响趋于下行,权益市场环境会从盈利和估值两方面呈现好转。

A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

值对短期市场的波动没有指示作用,但是从长期看,估值的顶部和底部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市场的绝对低点是买卖双方即时交易出来的,具有不可测性,但是市场的绝对估值底部对长期投资有参考价值。

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时,股票相对其它类资产价格就显得便宜,场外的资金就会进来买入,尽管股价可能还会因为短期因素继续创新低,但是股价越跌,场外资金入场意愿越强,最终会托起股价。

| 图二  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从图二可以看出,沪深两市滚动市盈率不到15倍,在过去十年中处于第三低的位置,仅比2015年5月的12倍和2018年12月的13倍高;从市净率看,目前沪深两市市净率为1.5倍,在过去十年中处于第二低的位置,仅比2018年12月的1.4倍高。

另外,与全球市场横向对比看,A股的估值也处于偏低的位置,目前A股的市盈率与法国、德国股市市盈率相当(见表三),仅比恒生指数高,大幅低于美国三大股指和日经225的市盈率;而市净率仅比恒生指数高,低于美国、日本、英、法、德国股市的市净率。

| 表三  全球主要股指市盈率(TTM)和市净率(2022年5月30日)。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长期的估值高低还可以通过证券化率来比较,即全部市值除以GDP来衡量估值的高低。截至5月底中国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为74万亿,2021年中国GDP114万亿,那么中国股市的证券化率约为65%,即使算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和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中国的证券化率也不超过100%

而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5.5万亿美元(2022530日数据,下同),纳斯达克总市值为23.1万亿美元,美交所总市值为0.17万亿美元,三大交易所合计58.8万亿美元,2021年美国GDP23万亿美元,这样美国的证券化率为255%,远高于中国。即以证券化率来衡量,美国股市现阶段的泡沫仍然远高于中国股市泡沫。

估值进入历史底部区间,说明市场的风险从长期看已经较低,或者说,这个位置买入股票或股指,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亏钱的概率较低,获利的概率较高。比较其他类型资产,以较长的时间维度来衡量,股票胜出的概率较高。但是股指没有出现趋势性反转,说明短期仍有利空因素存在,这也是普通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短期仍不容易出现趋势性反转

短期市场仍存在一些利空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市场仍需在底部盘整,进行充分的筹码交换,长期看好的资金进场,短期看空的资金离场。站在年中的时点看,仍有下列一些利空因素压制市场反转。

外围压力较大,全球风险偏好继续下行

从下半年看,外部的利空因素可能更大,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本轮经济周期不一致,二季度是中国经济的谷底,但是美国经济二季度才开始出现回落,并且美国二季度的通胀仍然很高,货币收缩也才开始,因此下半年美国仍处于通胀高位而经济下行的滞胀状态,美股仍处于利率上行而盈利下行的戴维斯双杀阶段。如果美国跌幅过大,A股即使跌幅不及美股,但难免会受到美股的下行冲击。

| 图三  美国利率和美股呈负相关。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市场仍缺少增量资金

不管宏观因素如何变化,决定市场涨跌的最直接因素仍是资金。从年初以来,市场的增量资金越来越少,导致股指中枢不断下移。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公募基金、北向资金以及散户的资金和杠杆资金等几个方面,其变化趋势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突然的上升或下降。整体来说,这几个方面的增量资金目前看都没有出现明显增加。

首先,公募基金发行量逐月下降。近几年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与市场走势呈现明显的同向关系,2020年偏股型公募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月度发行规模达2700亿元,直接推升了当年的股票牛市行情;2021年偏股型基金月均发行规模约为1500亿元,这决定了当年市场整体为平衡市,上证综指全年围绕3500点上下窄幅波动。

进入2022年,公募基金发行越来越弱,发行规模逐月下降,近几个月发行都不到100亿。由于偏股型基金发行不力,基金重仓股走势就很差,很多基金重仓股股价出现了腰斩甚至更多。股基发行较弱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随着宏观基本面的稳定,赎回压力也在减小,因此市场下跌的动能在减弱。

| 图四 公募基金发行量逐月下降。数据来源:WIND;中航信托

其次,北向资金呈现流出趋势。北向资金近几年一直净流入,每年能为A股市场贡献数千亿资金,并且北向资金主要买入业绩良好的行业龙头公司,这对股指的贡献更大。

比如2021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达4400亿,支撑了股票走势,但是今年以来北向资金非但没有净流入,前5个月反而呈现净流出状态。6月前三周北向资金较为活跃,每周净流入约200亿元,但全年看流入量仍明显不足。而且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以及美元强势升值导致资金流出,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一正一反对市场仍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融资规模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融资规模是市场的放大器,当市场向上时,融资规模上升;反过来融资规模就会下降。年初融资规模达到17000亿,随后市场连续下跌,融资规模也在逐渐下降,到5月底融资规模下降到了14500亿,今年以来净减少2500亿。当然如果股指向上,融资规模也会上升,从经验上看,融资规模的变化大约滞后于股指一到两周。但缺少趋势性的牛市行情,融资规模在短期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