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啊榆林

· 这是第4637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四方君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2013年,巡视榆林后,陕西省委巡视组在反馈意见书中写道,“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亟需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出身于榆林的经济学家张维迎也曾表示,榆林这么多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是经济增长。

十年过去了,资源型城市榆林的发展模式变了吗?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20007月才成为地级市,辖129县,面积4.29万平方公里,有6.77个上海那么大。其户籍人口为385.59万,常住人口362.18万,与绝大多数西部城市一样,人口处于流失状态。

榆林是“家里有矿”的城市,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其市政府官网显示,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榆林不仅“家里有矿”,而且矿多、矿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储量1490亿吨,占到全国1/5,占陕西全省86.2%,占全市面积54%,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1年,榆林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435.18亿元,超过银川、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太原等省会城市,位居黄河“几”字湾陕甘宁蒙晋区域首位。

在内地城市GDP百强榜中,2021年榆林排名以蹿升11位的幅度冲进全国前50强,排在全国第46位,进步位次仅次于福建宁德的12位,与鄂尔多斯并列成为2021年全国进步第二快的城市。

今年上半年,榆林GDP又以2969.84亿元的成绩,排名全国第43位,并首次超过洛阳,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名。

名次进步快,是因为去年以来榆林GDP名义增长快如闪电。2021年其名义增速32.9%、全国第二;2022年上半年名义增速34.21%、全国第一。

但GDP不只有名义增速,还有实际增速。2021年榆林GDP实际增速7.9%,2022年上半年实际增速7.2%,均远低于其名义增速。其中2021年的实际增速7.9%甚至低于全国8.1%的平均数。

GDP名义增速是包含价格变化的增速,实际增速是剔除价格变动、只考虑实际产量变化的增速。

作为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13.35%、全省总产量78.83%的煤炭大市,得益于煤炭价格大涨,榆林这两年GDP名义增速大涨,但是剔除价格上涨因素的实际产能和产量并未同步快速提高。这意味着,一旦煤炭价格大幅回落,榆林的GDP将会大受影响。

回顾过去,榆林经济走势皆与煤炭行情联系紧密。2002年至2012年,在煤炭市场“黄金十年”里,榆林GDP年均增速跑赢了全省和全国水平。十年间,榆林原煤产量扩大了10倍、吨煤价格增长近3倍,在资源市场的强势带动下,榆林GDP年均增速达到16.7%。

但进入2012年后,煤价连续47个月下跌,榆林经济发展受到冲击。2012年榆林GDP增速自2000年后首次低于全省增速,2013年,坊间陆续出现“陕西第二增长极榆林濒临覆没”“榆林经济归零”等质疑,2015年和2016年榆林连续两年增长低于全国增速。

作为区域经济观察者,我喜欢挖掘区域经济的成长亮点、可复制的发展模式。这两年榆林GDP进步位次最多最快,但我一直没写,是因为在我的价值观里——只吃资源饭,算不得英雄好汉。

对榆林有偏见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巨大反差。

2021年,榆林人均GDP15万元,是全国均值8.1万元的1.85倍,排在全国第15位,仅次于广州、稍高于杭州。

但2021年榆林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8073元,不仅低于陕西省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更是远低于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更别提广州和杭州了。

GDP是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了,但百姓的收入呢?道路千万条,百姓收入第一条。不能让当地绝大多数百姓受益的发展,不符合当下共同富裕的主流价值观。这也是经济快速增长之下,榆林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的原因之一吧。

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我更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关注科技创新等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情况。但观察下来,榆林资源行业一业独大,利润高企又会加速生产要素向其集聚,躺着就能赚钱又会减少企业家对科研创新的投入。

2021年榆林市GDP占全省18.2%,但技术合同交易额仅占全省的0.2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排在全省末尾,仅为0.25%,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0、省会西安的1/20。同时,2021年榆林专利授权数为3102件,其中,发明专利151件,分别占全省3.6%、9.7%。

如果跳出陕西,站在全国角度来看,榆林的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数甚至低于2020年新晋百强的四川省宜宾市。2021年,宜宾市GDP3148.08亿元,低于榆林近2300亿,排名全国第98位,但其全年获得专利授权6059 件(近乎榆林2倍),发明专利168件。 

境内外上市企业榆林仅1家;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占全省1.52%,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608家,占全省5.43%。

2021年,榆林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全国第36位,44.6%的增速则高居全国第一。但榆林资源优势所带来的财富积累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科技投入与经济体量位势不匹配,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严重不足。

从营商环境的外部评价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296个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营商环境排名,榆林位列全国第194位,远低于其经济体量排名。

营商环境排名靠后,市场主体也相对较少。去年底,榆林市场主体保有量为31.7万户,而GDP相近的洛阳,市场主体保有量为62.21万户。

从投资和消费来看,榆林也不乏隐忧。2021年榆林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下降13.5%,工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持续收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低,只有703.25亿元,而洛阳这一数字为2291.2亿元。

榆林,只是在GDP数字上成为了中西部地区第一地级市,但在综合竞争力上、在高质量发展上,尚需继续努力。

资源的倚赖总是有限度的。

7月27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已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了2021年的56%。

加之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作为硬性约束指标明确提出,榆林必须认识到,摆脱“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跨越资源诅咒陷阱、迈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已迫在眉睫。

其实榆林主政者早已在谋划产业升级、城市转型。

2017年,榆林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调研,确定了一批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和重大事项,谋划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18年,榆林市决定建设科创新城,同年成立科创新城建设筹备领导小组。2020年,科创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榆林科创新城总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呈组团式城市结构。建设之初,市委市政府便确定科创新城不走普通城市扩张的老路子,而是千方百计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创新人才,聚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能源创新的新城。

与此同时,2018年,榆林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三大目标。

也就是说,资源城市转型,榆林拿两把斧开路,一把是科创新城,一把是“煤化工”。

榆林瞄准世界一流煤化工基地目标,建设了“煤头化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快煤化工产业链与油气及新能源等多产业耦合、与数字信息产业融合集成;布局高端合成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链,打造煤基特种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基地,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目前,榆林已建成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多个大型化工项目。2021年榆林煤间接制油、甲醇、乙烯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4%、5%。

但煤化工再怎么提高附加值,也是以煤炭为原料,制造过程伴随着大量碳排放,更长远地来看,榆林转型应该尝试第三把斧——向宜宾这类城市学习,积极承接沿海城市的新兴产业转移,用更加多元、新兴的产业结构实现更稳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对当地百姓更加友好的发展。

我国共有262个资源型城市,约占城市数量的30%,资源型城市大多因矿而立、因矿而兴,往往也因矿而困。像鹤岗、玉门这些现阶段发展不好的资源型城市,都是错过了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晴天不修屋顶,雨天难免后悔。

离碳达峰还有8年时间,趁现在煤炭价格还在高位运行,期待榆林不要拘泥于煤,解放思想尝试更多转型路径和模式,为全国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趟出一条新路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