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生日快乐

欧阳修,生日快乐
2022年08月06日 00:00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64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活得比柳宗元(46周岁)和韩愈(56周岁)都长,比苏东坡(64周岁)也长。

唐宋八大家承前启后的人物就是欧阳修。中华文化的精神感染和传承这东西,真的挺玄妙的,冥冥之中,有灵魂碎片在时光里传递。十岁的时候,欧阳修在叔叔家的破书箱里找到了几本旧书,其中就包括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他非常喜欢,读了就停不下来,这样记了一辈子,受用了一生。所以,一个孩子十岁左右真的应该在心田种某种缘分。

唐宋八大家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才华,主要也是由欧阳修发现的。苏洵教子,就用欧阳修的文章风格训练苏轼。此外,曾巩和王安石是好友,而曾巩是欧阳修弟子,顺带着也影响了王安石。

欧阳修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嘉佑二年(1057)当了一次科举的主考官,亲证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次考试出了八个文学大家,九个朝廷宰相,还有思想家、军事家,被称为“千古龙虎榜”“天下第一榜”。

但欧阳修的丑闻、绯闻其实也挺多的,比如“偷情外甥女”“爬灰儿媳妇”,留恋“烟花酒巷”等等。据说他还长得又矮又丑。人无完人,总有时代局限性和个人修为修不到的地方。保持真实,不虚伪,不掩饰,“面对-解决-放下/创造”,倒也是一个有心之人普遍的心路历程。

人么,不是神,总有好好坏坏的各部分组成。尽量对自己好,对别人也好,其程度越深,能量越大。欧阳修呢,是一座桥,能自己通往彼岸,也能让别人通过。他的历史意义很大。因为什么呢?

他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意义,就是在他之前,还没有这样的百科全书派的人物,在他之后,百科全书派的人物就多了起来。

所以,他的意义,就类似现在的斜杠中青年的鼻祖,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星。

他在政治、历史、文学、金石学等等领域都做到几乎顶尖水平,他是历史学家、文物研究者、伦理学者、鉴赏家、艺术评论家、哲学家、诗人等等。

苏东坡就是他亲自发现的更全的百科全书派。所以他还是伯乐。他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邵氏闻见后录》)

现在这个年代,似乎谁都在说要回归自我。因为金钱至上、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乌卡时代、BANI年代之下,人们自己也善变,自己也动摇,所以才会有一阵风,一个流派,一群人,都在说,要做自己,回归自我,要专注主业,要聚焦,要笃定。这些在哲学上其实就叫“追求本体”。

其实古代的时候,那个自我永在,根本不用回归,总是从情感、心灵、直觉、本能、意志等高感性方面去寻找人生生命的意义。

而这种把性情、性灵等等带入政坛的,恐怕也有欧阳修的功劳。

欧阳修24岁以崇政殿甲科第14名的进士身份考中,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当官41年,65周岁去世。

他自称“庐陵欧阳修”(注:庐陵在今江西),却生在四川绵州(注:现在的绵阳),对,跟苏东坡一样,也是个四川人。3岁时,曾任军事推官的父亲欧阳观去世(注:从八品,幕职,掌助理军政),从此家道中落。

不过,母亲郑氏很顽强,完全不悲不怨,顽强生存,史载“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之以书”,因“画荻教子”(注: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出自《宋史·欧阳修传》),她被后世称之为中华四大贤母之一。

四大贤母之中,孟母、岳母大家都熟,陶母是陶侃之母,也就是陶渊明的老祖奶奶,可以剪掉自己的头发卖钱招待贤人。

后来,欧阳修是在他叔叔欧阳晔家里长大的。欧阳晔也是一个推官,总算给他创立了一个基本的读书环境。

当了官之后,他把自己定义为一名谏官。并因为谏言三次被贬。他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但他并不想改变。

景祐三年(1036年),谏官高若纳诋毁范仲淹,他则谏高若纳,却因此被贬夷陵。不过,他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不就是下放么,到了田间地头,马上跟老百姓打成一片。

第二次被贬,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等人被排挤(怎么又是老范!),欧阳修也被压制,被贬滁州。然后是扬州、颍州、南京等地任职,十年都在外,这就是他自己所谓的“十年困风波,九死出槛阱”。不过,他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等,都没有“不堪之穷愁”,而只有山水之乐。

他活出了一个旁观自己人生变迁的清乐角色。人生啊,除了功名利禄,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做,有趣的灵魂可以爱。

首先他是痴情学除了公务写过很多自己后来也觉得尴尬无奈的文章之外,还研究文学,史学,经学,甚至开创出了一个新学科——金石之学

史学之中,他认为人事大于命,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大部分都是事在人为,“天人之际难为言也”。

而对于金石之学的开拓就更猛了。他曾将1500多年的石刻文本聚集到一起,持续20年整理,形成了《集古录》,还为铭文写跋尾。

南宋朱熹曾说,“集录金石,于古初无,盖自欧阳文忠始。

一个人干一件事干二三十年,灵魂已经内嵌在事业之中。灵魂的碎片会附着在书画文之中,历经时光变迁,影响代代传人。

欧阳修显然是个性情中人。他用“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来评价韩愈,其实他自己才多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都透露出他的内心空间里的错落有致。

他写的诗呢,写景、抒情、叹古、咏怀都有。他性格张扬,某些“错”也不想改,不想一直正确。不用一直正能量,一直正确。

人有那么一两句话对别人有用,是因为那个人可能也正在绝境和启蒙状态。在其他状态,大家多还是轻松自在内心平和就行了。

欧阳修对词也有开创之功。他喜欢酒,喜欢美女,喜欢歌颂男欢女爱。他率性而为。虽然长得不好看,家境又不行,还曾经两次科考落榜,但是他被文学家胥偃看中,还把女儿许配了他。(“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

等他考上进士之后,两人结婚,但一年后,胥氏去世。从此,他在感情方面似乎到了某种受挫和自由的交替状态中。

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改革(又是范仲淹!),与保守派的胥偃也渐渐疏离。但他其实是为了公义。后来欧阳修也跟胥家重修旧好。

生活总是复杂的。人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解决疑难杂症。

欧阳修喜欢喝酒,喜欢真诚,天生深情人设。有人说,他在女人关那里断送了名声,总是写艳词,做些出格的事儿,被别人称为“老”,胡适说,北宋作艳词并不犯禁。不过他倒是也不喜欢老”这个称呼。他喜欢叫自己“醉翁”“达老”。

他总觉得,生命应该尽性。在《秋声赋》里,他说“人为动物,为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所以要“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北宋前期的士大夫整体上呈现出集体乐观与进取的姿态,那也是一种气氛。比如,山水风月,士大夫们都喜欢。

醉翁喝酒,酒量小,终生爱饮,乐此不疲。王瑶在《文人与酒》里说,酒在文人那,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强调对生命的强烈留恋的。这个解释,估计文人都喜欢。苏东坡也是酒量小,也爱喝,也喜欢看着别人喝。

欧阳修叫“六一居士”,六一是指,一老翁(他自己)、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

苏东坡则说“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欧阳修放逐之后,没有像屈原一样“躁愤佯狂”,也没有像王维一样遁入空门,也不像韩愈那样厌恶佛教,更不是柳宗元那样郁郁寡欢,倔强苦楚,他成了山水之间的醉翁,随时与民同乐。

他的内心是趋于审美的,将苦难变成对自然的爱,对百姓的爱,随时能找到解放感、自由感。他进入了文人内在超越和快乐的新道路。

于是,这些精神都被苏东坡学去了,还超越了。他看着欧阳修被贬,也知道,走政途这条路,避免不了会起起落落,都打好预防针了,所以他更加达观。很多人会认为古代的人怎么那么爱做官啊,官身不自由,不是说归隐就可以归隐的,都要朝廷批准的,所以一切的受束缚,都得靠内心创造和化解。

欧阳修写满眼美好的景色是情绪疏解,强调景色的情绪价值,而青出于蓝的苏东坡则有哲理妙悟,甚至有发自内心的狂放。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有那么多事情,值得去学去练。人人都可以称为斜杠人。

突然觉得其实有才华,学什么会什么的人真的挺多的,人最后就是两件事,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前提,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自己有幸福感,多才多艺是有幸福感的。真正文和艺都好的人,能让自己散发出独特的超越年龄和社会身份的气质。斜杠中青年人,会更年轻漂亮些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