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名字》,女性寻找新存在主义

《她们的名字》,女性寻找新存在主义
2022年09月15日 00:00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707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2k+·

从《小敏家》《盛装》《幸福到万家》,再到现在的《她们的名字》,女性的形象被批量再造。当今社会女性如何存在,如何立足,如何寻找意义,这种思潮在影视作品里该会维持一阵子了。

现在的台词,都普遍会金句化,成为一种个性宣言。人们精简着表达,以求直击人心的传播。

面对羞辱能气定神闲,反手便还以颜色,《她们的名字》里的雷粒,诠释了什么叫“我最强大的肌肉就是我的心脏”。

那些台词写着:

  • 在我的世界里,我不希望被人养,我也不想养别人。”

  • “钱揣在兜里才是自己的。”

  • 有人问,你豁得出去吗?她能回答,“我太敢了”。

  • 有人说,“我特别羡慕你,你好像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就有跟这个社会抗衡的能力。”她回答,“我从来不希望自己是个女强人,更不希望在别人眼里是个奇货可居的标签。”

另外一个女性角色是温柔漂亮的全职主妇任多美,她可以变成全职主妇,也可以面对背叛和挑战,切换回来重新回职场。现代女性不仅要在身份之中不断切换,也要在无常之中切换自己,感情会变,关系会变,生活会变,自己改变和接纳变化,比被改变被强加,自如得多。

大胆追求爱与自由的前提,就是自己内心足够强大、笃定、勇敢。《她们的名字》的主旨是,“结婚和名片,都拴不住她们的名字。”

结不结婚,有没有孩子,职位高低,都不能阻碍她们追求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现代的部分女性,越来越看不出来到底几岁,婚育状态如何,事业如何。她们追求自由自主,无龄感,无身份感,无束缚感,不被定义,自我定义,成为一种独立追求。她们的底色是看过世界之后的勇敢,因为社会会教会她们,越是惧怕,越要面对,越能面对,越不负爱与自由。

现在的社会,流量明星们竟因嫖娼纷纷“塌房”,暗暗折射出一个冷僻的视角,这个社会上,感情、性资源的差别可能比贫富差距更大,比人们想象中的大的多。女性很难在感情和两性关系上掌握很大的主动权,但在事业上、自我成长上可以,她们自律自强,清醒高效。

这几年的社会思潮,都在强调女性的自我成长。确实,当温饱问题解决,消费主义陷阱已经踏过,情感问题千年看不破,女性就在开拓内心世界,进行浅层、中层,慢慢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浅层的极致,就是搞事业女性群体的集体崛起。一线城市的女人,都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深圳女人爱搞钱”,已经不是标签,而是某种行动主义。其实在上海的女人何尝不是如此,且时间更早,十几二十年前,一批女人就在上海滩创业,只是那时候资讯和人生故事传播还没那么发达、便利,概念名词也没那么流行。

时候,很多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的人,在国外大公司事业有成,也想着回来报效祖国。他们和她们都认为当时被送出去的,欠祖国至少十年服务期,加上孩子都已经长大,无论男人女人都可以重新回到创业状态中来,于是一批人就回来上海扎根,你可以看到生物医药行业,女创始人特别多。她们都是在这21世纪初开始在上海创业的。

前阵子见了一个朋友,她自己创业20年,从外地来沪奋斗,从新世纪初的平面广告公司,然后在2011年左右开始另做地产设计公司,在传统媒体衰落之前关掉广告公司,在去年关掉设计公司,她总能踩对节奏。问她秘诀是什么,她说她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永远在解决问题,最不怕的就是无常。前年,团队一个骨干带走10多人和一些客户,她在此时感慨,原来还有一些不快,后来想想真是感谢她,不然她解散公司的时候,还要多赔几百万。人生的事,都是变化的,不要看一时。不要太过于执着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她说,无常这件事也可以是褒义词。解散公司后,她在上海疫情静态管理期间格外轻松,因为不用付工资,也不用操心业务。世界是切切实实变化的,乐观积极的人可以有心灵提示你做决定。

新世纪的头20年,真的是女性事业发展和心态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海归派,奔赴大城市创业派,等等,新的领域出现,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女人拼命跑,就能占据要地。

中层呢?女性还是情感动物,她们需要追求自我情绪的安定和内修。我也见过心脏非常强大的女性,她的事业做得很成功,也能清晰掌握人际关系的种种格局和细枝末节,但是就是内心毫无波澜之后,心宽体胖,因为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什么都能理得顺搞得定。她也问我,这个状态太自适了,怎么办呢?她说想起来,遗憾的只是从小缺乏一种哲学素养和非常深厚的艺术底蕴或鉴赏能力。我说,那您就试着去体会哲学,什么时候都不晚。人对自己的超越,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有有为法则。

最近我对存在主义心理学很感兴趣。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是以个人生命存在意义或价值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主题,以现象学、解释学等与人的特性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帮助个人领悟生命存在的意义或价值进而获得健康发展为目标。

我感觉西方的这一脉,跟中国古人在儒释道里追求存在,很像。有必要多学习,在这里寻求中心交融。

它最初见于欧洲以宾斯旺格(Ludwig Binswanger)、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等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先看宾斯旺格,他曾对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进行创造性解读,阐释了爱的现象学,他说,爱的关系就是我和你之间的平等互惠关系,而且个体自我的本真状态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实现的。找存在,其实就是找本真。

兰克尔,被称为“第三维也纳精神分析”建立者。他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悲惨生活经验为论证,指出生命是有意义的,人有寻求意义的意义,这是活着的主要动机。精神是存在的关键,它使人能够行使意义的意志,正视我们的目标,超过本能与性的需要,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这个词,真的是现代生存法宝。

随后,罗洛·梅(Rollo May)则将欧洲存在主义心理学引入美国,并使之拓展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构成——自我选择论心理学。

梅将存在主义思想应用于心理治疗,他认为人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生活在一个自己是孤独的并最终面临死亡的世界上。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虽然潘多拉的魔盒带给我们灾难,可是当嫉妒、猜疑、贪婪、绝望过去之后,剩下的唯一的东西,便是希望。焦虑的内在根源在于人物自我价值遭到威胁、自我存在感的丧失,它与社会、文化、政治密切相关。

另外还有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罗杰斯(Carl Rogers)为代表的自我实现论心理学,他们强调人性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均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似本能”天性不断现实化的过程。

梅、马斯洛、罗杰斯,被称为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三巨头。

同样,女性的发展,寻找自我实现的本身,更贴合存在主义。原来的女性习惯被社会贬低,甚至自我贬低。其实自我贬低是原始人行为。让心情平静的首要条件是关爱自己,自我同情,而不是自我贬低。能够关爱自己的人,知道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就会发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女性也最能感知无常,抗拒无常就会焦虑。唯一的方法就是接纳焦虑,与痛苦、焦虑、无常并存,然后跟这个世界,经常链接,经常反馈,不断进步。知道黑暗之后,仍能保持赤子之心的清醒,是最难得的存在状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