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得主戴蒙德|多维度跨学科人类简史,陈嘉映、梁文道等人力荐!

普利策奖得主戴蒙德|多维度跨学科人类简史,陈嘉映、梁文道等人力荐!
2022年09月25日 00:00 秦朔朋友圈

如果你也关心人类的“大历史”,那么贾雷德·戴蒙德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他发表于1997年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曾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轰动,次年揽获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图书奖。

|图源豆瓣

这本书引入国内后,曾带来一阵研读“大历史”的浪潮,至今也依然是这类主题著作中的必读之作。本书赢得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赞誉:

“这本书我到处推荐。[…] 当年,好多人反对宏大叙事,其实,宏大叙事有它不可取代的位置,尤其是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很难被过于细密的论述吸引。最近20年,兴起所谓‘大历史’,出版了很多类似的宏大叙事,良莠不齐,我脑海中最好的一部,还是我最早读到的这部‘大历史’。”

——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这应该是过去20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部全球史以及环境史著作了。[…]难得的是,其流畅叙事、新奇观点,以及广博材料,不只风靡大量非专业读者,还能刷新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梁文道(传媒人)

让我们先来聊一聊到底什么是“大历史”,应如何读“大历史”。

人何以为人?

所谓“大历史”,是一门探讨“人何以为人”的学问。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说法过于宽泛,无法知晓到底我们能够从这类历史著作中获取什么知识,那不如换个方式来看,你是否想过下面这些问题,或者当你看到这些问题是否感到困惑,觉得无从答起:

为什么黑头发、黑眼睛会给生活在中国而非北欧环境中的人类带来优势?

长胡须或者不长胡须对男性各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种好处在中国、欧洲和日本北部有所不同?

为什么中国这么容易实现统一,而欧洲实现统一就难上加难?

为什么女性有绝经期,与基于自然选择的期望不一致呢?如果绝经对女性有某种好处,那么为什么绝精对男性没有好处呢?为什么人类男性没有绝精期呢?

为什么现代化出现在欧洲而没有出现在非洲?

在中国,糖尿病集中发生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富人身上。与之相反,在美国,糖尿病在受教育程度低的穷人中最常见。为什么糖尿病的发病分布在中国与在美国完全相反呢?

美洲的苹果和葡萄是可驯化的,但为什么直到欧洲人到来它们才被驯化?

这些问题是否或多或少地曾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恭喜你,你也是一名大历史的潜在爱好者!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大历史”,是一个涉及学科范围广、考察时间跨度长、研究地理范围大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而上面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又实则有着可追溯的终极原因。

有没有可能通过某位作者的笔,让大众一次性解开谜团?

这就是今天我要向你推荐的,戴蒙德大历史经典系列:《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三种黑猩猩》《崩溃》《昨日之前的世界》《剧变》。

本套书从多角度解读人类如何走到今天,试图从历史中找寻应对危机的答案。

但也请你不要认为这是一套“答案书”,我更愿意将它当作是看待人类社会的“方法论”和一场新奇的“思维实验”。

图源 豆瓣

戴蒙德的书往往从一个简单的发问入手,或横向或纵向,或宏观或微观,将我们关心的议题抽丝剥茧,从表因探讨到内因、从近因挖掘至终极因。

他将生命科学与人类历史巧妙地结合,称得上是同类书籍的开山之作。

他最初的两部大众读本《第三种黑猩猩》《枪炮、病菌与钢铁》发表后,后人所著的大历史作品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近年来大火的《人类简史》。

这一次,中信出版集团将戴蒙德的5本相互关联的经典著作一举推出,给你一把开启“大历史之门”的钥匙。

最“不务正业”的科学家

|贾雷德·戴蒙德

读大历史,为什么一定要选戴蒙德的作品?

贾雷德·戴蒙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看过他的生平经历,我总结为:他从小都是一个努力地“不务正业”的人。

田野调查中的戴蒙德

他的母亲是一名钢琴家、语言学家,还是一名教师。所以他3岁开始识字,从6岁开始学习弹钢琴,从10岁开始学习英语语法和散文创作,还在11岁学习拉丁语,在16岁学习德语。

父亲是一名医学家,他帮助创建了小儿血液学(儿童血液疾病)学科,在父亲的影响下,戴蒙德对科学产生了兴趣。虽然其父母都不是观鸟人,他自小就喜欢上了鸟类,从7岁就开始观鸟。

11岁进入名校,因其从小就认为将来的人生中会一直从事科学事业,所以专心投入历史、语言和写作的学习;

17岁考入哈佛大学,又一次避开主修的医学,将余力全部用在诸如俄语、德语文学、作曲、口传史诗、动机心理学和天文学等与医学无关的课程上;

大学毕业前,他放弃医学院深造的机会(虽然他已经被录取了),转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生理学博士;

戴蒙德是巴赫的忠实粉丝

而在剑桥求学期间呢,用他的原话说,“我有很多闲暇时间作为钢琴演奏者和其他音乐家演奏室内乐,在大学合唱团演唱,自学管风琴,开启我演奏伟大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有管风琴作品的逐梦之路。”

回到美国开启科研职业生涯的他,逐渐发现被寄予了将余生奉献给胆囊研究事业的期望,把余生用来研究胆囊让他感到太受限制和束缚。

于是,1963年起,他与好友策划到世界各地去观察、研究鸟类。

走到一处必有所学

转机发生在1964年,他首次踏足新几内亚岛,一个让世界其他地方黯然失色的神奇古老的小岛。至今为止,他一共去了31次。他坦率地说,在这里是为了研究鸟类,以及向岛民学习——

“从新几内亚岛岛民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养育子女,如何预知危险,如何领导他人,还学会了许多其他东西。”从他的经验来看,新几内亚人至少和欧洲人一样聪明。

|图源网络

而他的岛民朋友,亚力,一位岛上的政治领袖,向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是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再运来这里?而我们黑人没搞出过什么名堂?”

即便是今天,岛上的生活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仍有很大差别,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差异?

亚力的问题看似简单,却难住了博学广识的戴蒙德。而这也成了他“大历史”写作的起点。数十年来,他的大众科普类著作,虽主题略有不同,但也都没能逃开这个问题。

有人戏说,亚力的问题不就是在问,“梨树上为什么长不出苹果吗?”

但如果你真的把这个问题看得如此简单,可能因为你并没有真的去系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亚力之问,直指的是寻求差异产生的根源。

在我们无法给出自己的答案时,不妨跟随戴蒙德的脚步,打开视野,让它成为你思考历史的一点灵光。

戴蒙德擅长用科学的门路解答历史问题。

他既有着生理学研究的知识背景,也有着数十年做演化生物学田野研究过程中与各种类型的人类社会近距离接触的亲身体验。这让他以一种崭新的、跨学科的角度思考人类历史的演进路径。

长期的全球范围内的田野调查,让戴蒙德深知,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在沃土上牢固生根,迅速结果,而这使得上世纪广泛流传的“种族优越论”逐步瓦解。

这无疑是颠覆性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地理解世界的底层逻辑。

而让他最终着手撰写这一系列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更是无比真诚——

“我想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因此需要开始把世界上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呈现给大众。” 

“这些书讨论的是公众会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决定我的儿子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所处的世界的状态。” 

即当下的问题和人类可能的未来。

未来已至,我们仍需历史

戴蒙德的大历史经典系列从多角度解读人类如何走到今天,试图从历史中找寻应对危机的答案。在采访中,他也向我们吐露出内心的担忧与不安。

关于未来,大众要了解并学习的内容太多了。这不是一群科学家昼夜不停地实验与产出就能够解决的事。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开始有意识地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机制与未来的可能。

而这些,就要求我们去了解历史、认识人类、思考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内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图源网络

比如,戴蒙德认为气候变化的严重性,相较于近些年的流行病,一直被公众低估。

原因很明显:流行病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能在一周甚至几天内直接、迅速地杀死人,而气候变化往往是间接、缓慢地取人性命——主要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间接后果,如粮食供应减少、海啸和热带疾病向温带地区传播。

而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另一个矛盾点在于:如果要发达国家居民降低他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降低生活水平,在政治上不可能实现。无论发展中国家反抗与否,地球承受污染的极限也快到了。

“由于人类社会目前有竭泽而渔的倾向,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今日的孩童和年轻人的有生之年,世界的环境问题都必须解决。唯一的问题是:解决之道是我们心甘情愿选择的,还是在情非得已之下,不得不接受的残忍方式,像是战争、种族屠杀、饥荒、传染病和社会崩溃?”

戴蒙德对环境问题的观点在乐观中带着一点苦涩。

传统社会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另一个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新几内亚人比美国人和中国人更稳定,心理上更快乐,尽管他们的寿命较短?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幸福感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心理疾病?这到底是个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滥觞?我们能否从传统社会中学到什么具体的方法改善心理健康?

Morning Sun,爱德华·霍普,1952

他解释道,“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几内亚人从不孤独:传统上,他们与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人一起生活,而不是从美国或中国的农村地区搬到大城市,失去所有童年的朋友。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几内亚人没有手机,也没有社交媒体。相反,他们面对面坐下来,面面相觑,可以不受干扰地聊好几个小时,彼此注视着、倾听着、嗅着,然后开始互相理解。”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愿意亲自去读一读戴蒙德的书了。我以上所列举的,不过是整套书所涉及的上千个问题中的一隅。

你可以从头至尾跟着作者的逻辑慢慢品读,边看边思考,当你读完它,会发现自己的的视野得到了一次飞跃式的提升;

也可以随手选择一个篇章,细细揣摩其中的论证关系以及因果关系形成的来龙去脉,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单独分析。

我相信它能带给你的,是那些只能从大历史中得来的对于未来的新灵感。

影响一代人的思想图谱

这是一套多维度、跨学科的人类简史。

戴蒙德人类史系列融汇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等多维度视角,探究不同社会文明发展的参差。

这是一套历经时代考验、影响一代人的思想图谱。

自90年代出版至今,持续被关注和解读,影响了包括尤瓦尔、比尔·盖茨在内的一众精英的理解世界的方式。错过了戴蒙德的作品,就缺失了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

《第三种黑猩猩》是贾雷德·戴蒙德第一本写给大众的书,也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前传,对“人何以为人”进行论述,奠定了戴蒙德自然主义思维框架的基础。

随书附赠由多位学者执笔的解读本

《枪炮、病菌与钢铁》跨越学科藩篱的宏大历史叙述,洞见1.3万年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出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社会发展轨迹的终极原因。

《崩溃》集结古今10余个案例,解释生态环境对社会兴亡的关键影响,人们面对环境危机的抉择将决定社会的最终结局。

《昨日之前的世界》脱胎于数十年亲身调查,展现39个传统社会珍贵资料,从划分区域、解决争端、教养子女、对待老人、应对危机、宗教信仰、语言多样性、健康饮食等侧面看传统如何反哺现代。

《剧变》借鉴个人危机应对研究成果,巡礼7个国家案例的危机应对历史,构建危机应对的12个步骤,直面个人与国家困局,转危为机。

专家、学者力荐的经典读物

这是一套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鼎力推荐的著作。

陈嘉映、赵鼎新、高毅、钱颖一、俞敏洪、吴军、梁文道、尹烨等,倾情深度解读,剖析戴蒙德作品对于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适配性。

|图源网络

他的文字,每每读起总是能唤起新知,让人以崭新的视角理解已知世界;另一方面,更能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我想正是由于戴蒙德涉猎广泛且目光高远,使得他的书成了每个爱思考的读者的福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