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个人是座岛,我们是群岛

舟山:个人是座岛,我们是群岛
2022年11月25日 00:00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81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六爷,曾是杭州地产圈里一位小有名气的设计师,早在多年前就激流隐退,去桐庐深山开民宿。那时候桐庐乡村还没什么名气,他是第一批先锋。后面伴随资本的涌入又撤退,民宿再也不是香饽饽,这两年叠加疫情就更加艰难了。

在民宿最火的那几年,他就说,民宿只是一个夫妻老婆店的小生意,不值得被这么大书特书。很多民宿教父上了各种流量舞台,收费培训、众筹开店,不亦乐乎。而他这个先锋,则流转在浙江的大山里,埋头做事情。

他是个不发朋友圈的人,听别人说他在舟山搞了个项目,自己投钱不少不说,前后打造就花了五年。现在又因为疫情和各种原因,经营也难。我们都有点替他可惜,毕竟这五年可是杭州楼市最火的五年啊。

直到有一天,有朋友说他在舟山定海做了一些“好玩、伟大”的事情,大家都想去看看。原来,他做的是“海岛共建、乡村振兴”,这几年我跟随秦圈也去考察过一些丽水、修武、桐庐等乡村振兴的项目,乡村的文艺时尚确实令人惊艳。这两年在外跑多了,品质再高级、设计再惊艳,也觉得审美疲劳了。

但六爷的项目让我感到一种浓郁的“在地化”,他在定海海边的村子里,租下了30多栋宅子。乡村书店、云南弥勒风格的红砖房,还有在建的美术馆。在他的带动下,乡村办起各色手艺工坊、特产小店,村口建起了邻里中心,手工作坊前立了一块标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共富工坊”。

虽然这种偏红色的主题,跟他的时尚品质有点不搭,不在一个调性上。但是这不就是一种“共富”吗?求大同存小异,多样化的存在,就像当年的田子坊一样,倒也别有风味。

他本来擅长做的是民宿。长三角的民宿,但凡高端一点,其实都要靠上海、杭州的客户。疫情之下,举步维艰。只有转换思路,从旅游转向“在地”,扎扎实实地做当地化的生意,才有出路。他的烤肉店一开出,就受到当地年轻人的欢迎,打开了本地化的市场。只是疫情之下,各种生意都很艰难,削尖脑袋想各种办法,一时半会儿也难有转机。

六爷躬身入局,讲了很多建设中的小故事、小感动、小心酸和小困惑,还跟我讲了舟山这几年的大变化、大格局,我听来也感触良多。

舟山,不止普陀

舟山,在中国海岸线的中段,南北海运与长江河运的字形交汇处。它由大大小小不同的岛屿组成,舟山市府设在舟山最大的本岛。

多年前,我到舟山要么是辗转去普陀山,要么因为舟山地产项目出差在朱家尖匆匆留宿。也不光是我,很多人对舟山的印象也仅停留在普陀山的烧香、沈家门的排挡这两件事上。

普通人度假很难想到舟山,不是好,而是长三角好地方太多、太卷。再加上,因为沈家门和普陀山太有名,它们几乎是“海鲜+烧香”的代名词——东南端的沈家门,是著名的渔港和重要的海产品的集散地。舟山的带鱼、梭子蟹万分鲜美;东边普陀岛上的普陀山,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庙宇古迹,绵延千年历史,被称为海天佛国

可能因为这两张名片太耀眼,让人忽略了舟山其他的特色。忘记了舟山是一座群岛!舟山是我国第一大群岛,超过1390个大小岛屿组成了舟山,其中最大的是舟山岛,它的形状犹如海上的一页舟,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也由此得名;最小的岛面积则不足1平方公里。

群岛,代表着多样化的生态。就像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其生态多样性成为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灵感之源。群岛的魅力,在于生态的平衡、生物的多样性。

在舟山的诸多无人岛上,现在也有很多“神鸟”飞来繁衍。我曾经看过一场舟山“神鸟徙来”的直播——那是在定海五峙山列岛飞来的大凤头燕鸥和中华凤头燕鸥,看它们栖息繁殖的日常动态,那些一身雪白的燕鸥,翘着灰色的尾巴,大张着金色大嘴,顶着一头乌黑的“杀马特”发型,十分可爱。

舟山近年来做了很多生态保护的举措,保护生态就像保护群岛,再小的岛屿也不能被遗忘。而生态保护也是“舟山共富”中的一环。

舟山的“海岛共富”有诸多环界、计划,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叫“小岛你好”的计划,通过针对不同小岛的量身策划、打造,引入投资、产业,激发海岛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具有海岛韵味的共同富裕路径。

小岛,你好

舟山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有弊,它西靠杭州湾、北接上海市。因为离宁波、上海、杭州太近,一方面带动了旅游业,但另一方面也被虹吸了不少本地年轻人。

舟山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港口货运、临海工业和旅游业。这些产业带来了外来人口,但舟山年轻人还是更愿意去大城市定居工作。

舟山有四个区县、一千多座岛,经济、人口的分布并不平衡。像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经济实力雄厚,富裕的程度比较高,人均GDP也在省内居前,仅次于杭州、宁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舟山房价这么高的原因。

但舟山另外还有一些小岛,岌岌无名,岛上也住着人,尤其是老年人群体。2019年有个数据,舟山的老龄化程度是浙江省首位,很多老人就居住在偏远的小岛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岛,你好”的海岛共富计划适时推出,是个特别应景的事儿,它以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导向,实施海岛共富行动,进一步激发海岛发展内生动力。将每一个小岛打造成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富的令人向往的美丽海岛。

不同的小岛有不同的侧重,比如有人在默默无闻的刺山岛上建起了一个轻奢露营基地,曾经的荒岛成了杭州、上海乃至本地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全网曝光流量几千万,还吸引了本地村民回来盖房建民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岛上的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

“小岛,你好”,除了常规的投资、开发建设外,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通过年轻人社群来进行日常维护运营。社群的创始人也是舟山本地的90后海归姑娘Grace,她经营着一个500人的舟山本地年轻人的非盈利社群。他们以舟山作为场景载体,挖掘和实践在地内容和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重塑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说是舟山社群,内容却是落地舟山又不止于舟山。比如他们曾经在六爷的书店里举办过一场“科幻文学夜”,我也是因为这场活动加入到这个舟山社群的。那一晚,活动邀请来了科幻界的翘楚作家,虽然没有华丽高大上的布景舞台,但在大海星空下的书店,听一位知名作家的分享,这样的活动真是令人难忘。

除了有大V站台的活动,平日里的社群活动也是比较日常的。这些年轻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探岛”。周末假日,一群人去探一个“盲盒”岛,在一座老龄化的、名叫“蚂蚁”的小岛上,店铺的名字叫想得开饭店、随意发廊、开心肉店;还有漫山遍野的紫花;岛上的老人开着TUTU车热情骄傲地介绍他们的历史。

年轻人登岛,最让他们感动的是来自于岛上老年人的热情。这些老人很多时候是很孤独的,在近乎与世隔绝的岛屿上,只要有年轻人到来,就会很开心,拉着他们聊天。而年轻人在和老年人聊天中,也收获了历史,觉得自己的探索很有意义。

现在舟山前期有12座小岛将投入建设旅游项目,让小岛不再成为孤岛,而是能去链接城市、链接游人的新岛,让原本老龄化的孤岛再次发挥内生的活力!

在地化的探索

80后六爷和90后Grace在舟山做的“岛建”是一场在地化的探索。“在地”是什么?“在地”强调的是多元文化的价值,是在工业化的大城市之间留下的个性化空间。

我们的地产、城市,表面上打着“尊重历史、尊重文脉”的口号,其实也就拿着统一的规划模板、工业化的居住产品,四处复制。这样的城市,虽然能够高效集约地利用土地,但它抹杀了多样性,将很多非标准化的东西排除在外了。

我觉得他们就像是一群环保主义者,行走在群岛之上的“热带雨林”间,保护着村落、岛屿,哪怕是燃起很微小的生机。当然在跟当地融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矛盾和心酸,他们最大的心酸是和村民沟通很难。村民的思维很难转变,很难像市民一样讲规则、守规矩。这就导致很多事情无法顺利推进。人和人的沟通,说说简单,但其实是两种思维的碰撞。这项工作六爷已经做了五年,还是让人有很多有心无力的时刻。

虽然心酸,也有价值。他们的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同频的年轻人。现在他们的社群越来越庞大、大大小小的活动也日渐频繁,这座岛上正产生着越来越多的链接,这些链接不仅让当地人更了解家乡,也让我们外来者更了解舟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