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出走与她的逃离

她的出走与她的逃离
2023年05月26日 00:01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5212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母亲节刚过,安徽省岳西县公安局发布了一则警情通报:2023年5月13日9时31分,接群众反映,称在天堂镇衙前河东山桥下疑似有人溺水。

初步查明:死者王某某和储某某、储某三人系母女。5月12日晚,王某某带两女儿 (8岁、2岁)外出。23时40分许,王某某用从家中携带的绳带,将两女儿与自己缠缚后投河溺水身亡。

是怎样的一种处境,让安徽岳西的这位母亲如此决绝。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她为什么不去出走,为什么没有逃离?

难道,有些女性成为母亲原本就是一种错误吗? 

傅东心

傅东心成为母亲会不会是一种错误呢?

放在时代背景下有些婚姻因其充满无奈性而显得是一场误会。在这种婚姻下孕育孩子当上母亲,对于很多女性而言,都是“认了命”的接受。

不过傅东心比较任性,似乎不愿意认这个命。在孩子长大成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她选择了离开,没有拖泥带水,独自上路。

傅东心是《平原上的摩西》中的人物。同为具有东北下岗潮这种时代大背景题材的剧集,《平原上的摩西》热度远不如五月初完结的《漫长的季节》。不过在“季节”刮起的这阵旋风中,却意外倒逼出了对于“摩西”的重新关注——一部分人开始回追这部年初上映的剧集,一月份那时,《狂飙》和《三体》正在同步热映,相较之下“摩西”要冷峻一些。

在回追的过程中,我被剧集中那熟悉的年代感吸引,也被傅东心这样类型的人物所触动,总想说点什么,如鲠在喉。

很多人讨厌这个人设,觉得傅东心“就只是一个不接地气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女文青。”包括导演本人张晓磊在某个播客中也有同样的表达。

27岁的返城知青傅东心爱读书,擅长画画,父亲是大学教授。通过相亲她与卷烟厂工人庄德增结婚。婚前两人异常坦诚,女的说:“我知道你糙。可你也别嫌我细,只要你不嫌弃我的胡思乱想,我们就可以在一起。”男的说:“但凡这世上有人吃得上饭,我绝对让你吃得上饭,但凡有人吃香的,我绝不让你吃次的。”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种坦诚先行,才保障了婚姻的相安无事,直至儿子庄树的长大成人。

婚前的27年岁月里,从时间线上判断,可以想见傅东心原本有一个还算幸福的童年,长至青少年时期,知识分子家庭的体面一扫而空,她无从抗拒而成为知青洪流中的一员。

难以想象她的知青生活是属于王小波笔下的荒诞主义还是属于路遥笔下的写实主义,总归,到了返城就业阶段,27岁的返城女知青傅东心已然被描摹上了“暮色青春”的现实主义色彩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结婚生子,时代变迁。很多人的丈夫下岗了,她的丈夫奋斗有果,儿子也在经历了青春期的动荡后出息起来。房子越住越大,生活越过越殷实,傅东心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安。

太多人误解了傅东心,不懂她那“飘忽忽”的状态究竟是自命不凡还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与隐忍。我愿意相信是后者。

人当然是有选择的自由,但往往没有选择的资本啊。固然,在那个年代,傅东心们能返城获取一份工作已经是不错的出路了,能与工人阶级联姻也已经是一种福分了。

她们本分地当着妻子,当着母亲,即使是扮演着妻子扮演着母亲,终究没有失职。其实,她们不是不接地气,而是那方寸之地“气”不够足,她们的呼吸总显得有些艰难。

唉,性别凝视的单一和性别思维的固化,令人心酸。

傅东心的不安就像地下的植物种子、冬眠的动物生灵,悄然等着时节一到就复苏。人到中年,儿子已完全独立,傅东心拉着行李出走了,很决绝。

傅东心的出走颇有“存在主义”色彩。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萨特如是说。

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通过自由承担责任,任何人在体现一种人类类型时,也体现了自己——这样的承担责任,不论对什么人,也不管在任何时代,始终是可理解的。人,“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的或者体现特殊理想的目标,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就是践行者。他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傅东心究竟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原著,都没有明确给出,不过傅东心一定是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一定是。

不然,她怎么能找得到自己。不然,她怎么能拉着行李箱说走就走了呢。

傅东心还是幸运的,出走前可以与世界和身边的人都相安无事,她走得比较从容淡定。

(此外,幸运的还有儿子。作为“婚姻产品”而非“相爱产品”的儿子庄树不缺爱,父爱很浓烈,同龄伙伴之间的爱很健康,足以弥补母爱的寡淡。就此而言,庄树比开头那则警情通报中的储姓小姐妹要幸福得多啊。)

杨措

美丽的藏族姑娘杨措更是始终不安的。

杨措的出走一样决绝,但相较之下,杨措走得非常匆忙慌张,所以我把“出走”二字从她身上去掉,用“逃离”取以代之。

杨措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2015年作品《塔洛》中的人物。

塔洛的世界观是二元的:人非好即坏。杨措骗了他的钱从此消失就是一个“坏人”。他想做“像张思德一样的好人”和遇到“像张思德一样的好人”的信仰随之崩塌。

但他又不能确定遇见了一个坏人,那么惹人爱的一个姑娘怎么能是坏人呢,话里话外,塔洛就一直在传达他那种犹豫不决。

“塔洛”在藏语中有“逃离者”的意思,意味着对原有生活方式的逃离,万玛才旦导演说,选择这个名字时是经过斟酌的。“在今天的世界,你到哪里去远比你从哪里来更重要。”

万玛才旦先是作家后成为导演,本片就是改编自他本人的短篇小说。才华横溢的万玛导演,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我独爱《塔洛》。

5月8日媒体传出噩耗,万玛才旦因病逝世,非常意外,53岁正值创作高峰期,有两部待上映的新品正在后期制作中。一时间撼动影视圈——中国电影界痛失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卓越的学者、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藏族导演——这样的后缀不为过。

塔洛是孤儿,牧羊维生,年过四旬才第一次进城办理身份证,第一次遭遇爱情就是碰到杨措。

影片以黑白片呈现,导演解释是,希望用黑白来体现塔洛的精神状态——塔洛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简单的,非黑即白,所以用黑白影片。另一方面,通过黑白可以过滤掉多余的色彩,突出主要人物。

通篇的黑白影像并掩盖不住杨措的炫目光彩。

她衣着打扮时髦流行,人美嘴甜,见多识广,身上混杂着女性的阴柔娇媚与蛊惑狡黠,一副老江湖做派。塔洛遇见她是何等地开眼,第一次见短发的藏族姑娘;第一次见抽烟喝酒的藏族姑娘;第一次见只唱流行歌曲已忘记怎么唱拉伊的藏族姑娘(拉伊是民族传统音乐,流传在青、甘、川等广大安多方言藏区,一种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

塔洛瞬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理发时,藏族姑娘在得知眼前的这个男人隐形资产相当丰厚后,开始步步为营:

——我剪短头发就是为了等你这么个长发小伙子来会我啊。

——我想去拉萨,再然后去北京,再有机会去美国。你可以带我去吗?

于是,故事发展水到渠成:牧羊人以16万元人民币,兑现了杨措的逃离。

杨措的扮演者杨秀措当年毛遂自荐获得了扮演这一角色的机会。她的自信源自于“年轻藏族人的状态,没人比我更熟悉了。”杨秀措的老家就有这样的女孩 ,一般会骗老人,骗人家几千块、几百块。她曾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影片中没有杨措携巨款逃离的具体细节描写,只有塔洛一觉醒来后才发现人去屋空的茫然神情,犹如刚刚经历了夜间睡眠中的一场梦。

16万元,可以先到拉萨,再到北京,能不能去成纽约,作者也不知道。杨措逃离的是贫穷落后还是虚荣寡情,也只有她本人知道。

逃离确实要比出走残酷一些。

出走是一种持续的状态,而逃离这是一种单一的结果。出走还有回归的可能,而逃离则有股彻底重生的劲头。

现实生活中的杨秀措自身就是一例很精彩的“出走”。

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杨秀措讲述了出走细节:

12岁以前,杨秀措一直都在农村的学校。14岁时出演了万玛才旦导演的《静静的嘛呢石》。之后在一个剧团工作。2010年,她瞒着剧团偷偷参加选秀活动《花儿朵朵》的比赛,因进入全国四强而被关注,正式出道。

杨秀措说:“选秀以后,我在公司待了两年多,有很多粉丝,我曾和别人的距离被隔得很远,可是我发现每天都不是很开心,很迷茫。我19岁的时候到北京,那时候是真性情。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复杂,当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内心再也回不到以前,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终于有一天支撑不住了,杨秀措回到青海老家,每天去寺院,跟当地寺院里的和尚聊一些佛法、藏传佛教的历史等等。那一年,她完全了解到了人的轮回。她不能再以一种情绪活着,要真正做自己了。

说得多好啊,人,活着,不能靠一种情绪。

归处

时代的变迁总是那么猝不及防且势不可挡。

如果把20世纪80年代的傅东心放在21世纪20年代的话,27岁的傅东心大概率会选择不婚不育吧。看书、画画儿、发呆,许是她生活的常态,不被打扰,也不必肩负责任。

如果把边远山区的杨措放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里的话,她也许会遇到一位英俊开朗的小伙子,开始一段真正健康的爱情,可以不富有不完美,但会负责任地去讨生活去过日子。

然而这样的“如果”毫无价值,毕竟“灾难一旦降临,就不是个人的痛苦,而是集体的遭遇。”既然我们被流放到这个世界,并且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我们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命运都休戚相关。

人们反抗世界的荒谬,反抗就成为存在的意义。(加缪语

在前不久进行的一场《平原上的摩西》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新老师提到了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待普通人甚至边缘人的“反抗精神”的意义所在——反抗是人最后的美德,这是最动人的地方,它高于法律,高于秩序。

罗新说,边缘人,特别是边缘人中的边缘人,被时代挤压而成了边缘人的人,他们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隐忍,不在于拥有爱。……不管他是你心目中的什么人,他是人,这是很重要的。他不仅拥有爱的能力,拥有忍的能力,拥有继续生存下去的能力,而且还会反抗,这种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是违反社会或者破坏社会规则的……如果不反抗只有爱的能力,那不是人性,他被挤压到那样一个程度还在隐忍,其实就是丧失了人性中间那些最动人的地方,最动人的地方就是反抗,以某种方式反抗。

我怀疑,开头那位母亲的杀女自杀,是不是对这个荒诞的世界为何如此残忍给予的一声应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