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举办“入木:黄永玉百岁版画艺术展”。
作为黄老百岁巡展的第二站,此次共展出163套作品,及11块木刻板。
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
他刀底下所刻的,也是他生命里所有的。
这本《入木》在2020年首次面世,当年即售罄,豆瓣更获得9.5的评分。
今年,在黄老亲自修改、增删下,它以更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全书收录黄老亲选的400+版画作品,创作时间横跨50余年。
作品题材涉及新中国、新面貌,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等。
更惊喜增录《排球上树》《参军》等重要作品。
黄永玉作序,王明明撰写前言,收录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人的细致品读文章。
艺术大师朴素的真与情,跃然纸间。
装帧为裸脊精装大开本,封面是细腻雅致浅灰色绒布。
配以压凹工艺印制的黄老手书“入木”,遒劲稳健,令人触手难忘。
随书附赠两幅宣纸印制的黄永玉版画代表作品——《海和幻想》《火车开向南方》。
无论是装裱起来作为室内装饰,还是悉心留存、馈赠他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黄老说:“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书)里了。”
艺术鬼才,生活顽童
|年轻时的黄永玉在大雅宝工作室1954年
黄永玉,99岁,画家、诗人。
1924年生于湖南常德。
12岁失学,背着一把木刻刀流浪各地。
15岁起,陆续发表木刻作品,小有名气。
29岁进入中央美院,成为该校最年轻讲师。
56岁,他设计新中国第一枚猴年邮票(1980年)如今价格暴涨万倍。
年近70,他背着画具在意大利街头写生。
80岁,登上《时尚先生》封面。
93岁,开法拉利飙车。
98岁,仍在创作3米多的巨幅画作。
徐悲鸿与他一见如故,
与弘一法师偶遇,便得其珍贵绝笔。
生活里的黄永玉,是个十足的老顽童。
爱豪宅爱跑车,爱名犬爱烟斗。
更自称,身上带着一股“湘西的匪气”。
他希望在身后被人提起时,用的称呼是“这个混蛋”。
但若说起他最爱的事,还是艺术。
在中国艺术界,他被称为“鬼才”“多面手”——
版画、油画、国画、漫画、雕塑无不精通。
问他为什么爱画画,黄老的答案是“好玩”。
白岩松说:“老了以后要做一个像黄永玉一样有趣的老人。”
木刻才是根
也许你是因为“猴票”“兔票”,才认识黄永玉老先生。
确实,近40余年来,黄老的创作大多集中于丹青水墨,这也淡化了他版画大家的身份。
实际上,木刻版画,才是让他进入艺术世界的那块“敲门砖”。
黄永玉先生的版画艺术特色鲜明,独具异彩,独开一派。
他对于黑白的运用灵活自如,刀法变换,线面俱下,游刃入木,神而明之。
更重要的是,木刻似乎对他一生的行事作风都带来了深入骨髓的影响:
“我一辈子本事不大,受正式教育的机会不多,过日子倒是从来不敢苟且,不敢懒惰,怕都是刻木刻养成的习惯,一刀一刀小心往下刻,深(生)怕出现差池。”
|《鲁迅先生》235×140mm,1953年
要说现代木刻版画,还要先讲一个人——鲁迅。
1931年,鲁迅在上海举办了“木刻讲习会”,仅有13位学员,却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进程。
这一年,黄永玉8岁。别说参加讲习会,即便长大一些,他也未曾接受正式的美术教育。但鲁迅所带来的“版画潮”,深深影响了青年黄永玉。
|《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工作者》350×450mm,1954年
15岁的黄永玉,便参加“东南木刻协会”,后于而立之年进入中央美院,任教于版画系直至退休。
可以说,在他人生的上半场,版画才是真正的自我表达出口。
明代是传统木刻版画的发展高峰阶段,其用途即书籍插图,直至20世纪版画才逐渐脱离书籍,自成一系。
黄永玉的版画即是从插图起步,16岁时的作品《下场》,就曾被发表在《大众木刻》月刊上。
后又陆续为野曼、彭燕郊、黎焚薰、郭沫若等人的诗歌、诗集创作插画,也为诸多童话、寓言故事配插图。
真正确立他在现代版画界地位的,是1956年黄永玉为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所创作的系列插图。
我们可以将这组插画,看作是黄老独特版画风格形成的开端。这种细腻精致、装饰性强的作品,也符合了当时人们对新式版画的审美需求。
异于同时期的版画,黄老的作品多数处于主流之外,创作时考虑的更多的是文学性、装饰性。
比如上面这两幅,既“借鉴中国传统书籍插图的线条,又用套色表现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鸭子开会》150×200mm,1953年
他不盲从时风,不随波逐流,不虚伪,不违心逆己。
作品构思新颖绮丽,有感而发且想落天外。画面充满童趣与幽默,有着清新明朗的意趣和情调。
|《储木厂》255×340mm,1954年
50年代之后,反应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是黄老创作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他的刻刀跟随他的步履,走过大江南北,记录过新中国工农业的发展,及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万斤稻上的舞蹈》,270×390mm,1958年
也细腻刻画过街巷里弄、民族风情、社会新风。
他的笔下,尽是世俗风貌,颇有直抒胸臆的恢弘气派。
|《春潮》,400×550mm,1961年
又如这张创作于60年代的《春潮》,可以说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画面中流畅的线条所表现的美的意蕴,像诗那样具有婉转的优美。画面中波浪的组织、鲨鱼的造型、装饰的利用,以及画面的黑白关系等,证明了版画能够代表新中国的时代特色,体现了版画在新中国转型的成就。”
|左,《列宁像》,310×275mm,1960年;右,《罗丹像》,322×275mm,1960年
黄永玉先生一生刻过诸多肖像。
鲁迅、夏衍、雷锋、高尔基、契诃夫、爱伦堡、罗曼·罗兰、列宁、罗丹……
|《齐白石》,240×340mm,1954年
这张创作于1954年的《齐白石像》,在表现齐白石先生的众多艺术作品中,显得极为独特。
齐白石更亲自在版画上作了题跋,可见这幅作品也颇受他本人的喜爱。
|《劳军图》局部,620×2960mm(原作尺寸),1949年
黄永玉的创作,始终忠于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真实纯粹,蕴含着多元的精神慰藉与人性启迪。
这也是其版画艺术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来欣赏品读的原因。
这本书中,不仅收录了黄老题材丰富的版画作品,更收录了王明明、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吴洪亮等人的文章。
内容涉及这部版画集的缘起,对黄永玉版画艺术的创作历程的回顾梳理,与其作品风格演变的分析总结。
别册中,收录黄永玉版画艺术相关文献,资料性强。
附录辅以黄永玉大事记,帮读者爬梳、厘清其艺术历程。
他的画面上尽是乡村的纯朴和儿童的天真……他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刀底下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臧克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