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安到养老:你的关切,就是它的心心念念

从平安到养老:你的关切,就是它的心心念念
2024年04月09日 00:00 秦朔朋友圈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从历史的长河看,每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都是努力响应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产物。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波工业化浪潮中,在南海边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了解决工人因工伤而失去生活保障和未来退休的问题,工业区要求区内工厂为每个工人缴纳养老、医疗、雇主责任险等费用,缴纳比例为劳务费的20%。这些资金汇集到一定数量,需要专业化管理,于是在1985年,招商局社会保险公司挂牌成立。它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从工伤保险这一险种入手,开始办理商业保险。这就是中国平安最初的起源。

“平安”二字,来自1987年11月,作为蛇口社保公司代表的马明哲,到香港参加一个保险研讨会,在收到的名片中,从香港太平和民安两家公司的名字里获得了灵感,“以后成立保险公司,就叫平安,给人们带去平安”。1988年5月27日,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正式开业。

1988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只有5.08%,2023年底这个比例上升到15.4%。1988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养老”被提及的数量为0,“计划生育”被提及了8次。2024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养老”被提及了13次,“计划生育”被提及了0次。

时代的变迁让人唏嘘,需求的变化,则如沧海桑田。

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社会。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1.1%,达2.97亿人。预计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

从1988年到2024年,平安的资产规模增加了20多万倍。从应对年轻工业化的挑战到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平安的责任也有了新的内涵。而对一家始终把人民需求放在首位的公司来说,时代提出的问题从来都是发展的动力,公司的本质就是用商业机制和创新手段,为社会解决问题。就如《道德经》所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

按照中国老龄协会的概括,中国的老龄化有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任务重。所谓“任务重”,用经济学家的话就是“未富先老”。

给定这样的大背景,不难理解,要解决好老龄化问题,必须多层次、多支柱共同努力。单靠政府或单靠市场都不行。同时,虽然中国整体上“未富先老”,但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其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他们不仅希望延年,还要“享老”,即健康、富足、充实地乐享晚年

我们从两个维度来讨论“享老”,一个是养老保险,一个是养老服务。

说到养老保险,中国有三个支柱:

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广覆盖,保基本,一支独大。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第二支柱。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达3.18万亿元,参加企业14.17万个,参加职工3144.04万人。

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是对前两者的补充,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规模仅81.6亿元,不过潜力很大。

说到养老服务,这是普遍的关切,也有不少的痛点——

过去买了传统保险产品的,觉得产品里包含的养老配套服务不足;服务人员的数量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说,养老护理人员潜在的人才需求是1000多万,现在只有30多万。中国每千人口护士数量只有3.7人,发达国家一般是8~15人;医疗资源的利用冷热不均。占医院总数9%的三级医院承担了全国58%的诊疗人次数,而一级医院平均床位利用率不足50%,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签约使用率不到10%;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医疗养老服务商超过100万家,但标准和规范的差别很大,也缺乏独立第三方的有效监督。

一个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充满着潜在高质量需求的大市场,平安责无旁贷,“综合金融+医疗养老”跃升为其最重要的战略。通过投资、保险、医疗、养老四个服务平台,服务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建养老金融生态,打造中国特色的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以此开启自身的新一轮高质量增长,这就是平安集团全力以赴的方向。

极致的背后是专业

2016年,平安养老险就成为首批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2006年和2017年,平安养老险分别落地了国内第一单在人社部备案批复的企业年金单一计划,以及第一单职业年金计划受托人招标项目。这都说明,在服务养老保险第一、第二支柱方面,平安集团是最早的先行者,目前也是规模最大的服务提供商之一。

对第三支柱,虽然总体规模尚小,但平安格外用心,不仅提供了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截至2023年末平安寿险有效重大疾病保单达6000万件、总保额超8万亿元,而且创造性地提供了晚年有储备(财富管理)、长者更长寿(健康保障)、养老有尊严(品质养老)的一站式建议解决方案。

2021年,平安人寿从健康、医疗、慢病三大服务场景出发,重点打造了“特色体检、在线问诊、门诊预约陪诊、控糖管理和重疾专案管理”五大方面的15项服务。目前慢病管理服务已覆盖了150万中老年人群。

2023年开始,平安健康险又联合平安健康(01833.HK),试点推出了“家庭医生”+“就医陪诊+住院陪护+三日理赔”服务,提供咨询、诊断、诊疗、服务的全程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平安产险则在5个省份13个地市为失能人群提供长期护理保障,定期走访、服务重度失能人员及困难群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人寿与平安健康合作,整合社会专业资源打造的“保险+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23年底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为8万多名客户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平安的策略是以人为本,以三位一体的管家服务为核心,构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十大场景养老服务。

目前中国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随着家庭单元越来越小,子女往往不在身边,“居家不靠儿女独立养老”就成为普遍选择。而从平安居家养老事业部整理的案例可见,居家养老其实是非常专业的问题。

比如有的失语失能老人,过去做过手术,想洗一个舒服澡,即使身边有家人,也可能因缺乏护理知识误伤老人。所以平安提出“专业助浴”,当平安管家接到客户发来的需求后,会立即联系供应商,安排专业助浴师上门服务。助浴前会先做科学评估,检查老人的皮肤状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氧等,确保入浴安全。洗浴时,助浴师会调节合适的水温,给老人按摩揉擦,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还会通过交谈舒缓老人的情绪,并格外注意保护老人的隐私部位。

为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品质化,平安联合了40多家康复护理服务商及业内产学研专家,共同发布了居家养老“护联体”,建立起“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的全链路服务标准,并推出了“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比如有的子女不在父母身边,也可以为老人下单“住家护理”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上岗的护理师上门,进行神经、骨骼、心肺、疼痛等4大类康复护理服务。如果老人患有基础疾病糖尿病,在护理会按时量血压、血氧、心跳、血糖等数据,并定时记录,让老人舒心,子女放心。

“平安管家”是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的品牌,包含了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平安还自建了智能守护平台,借助智能设备监测居家环境、行为意外、体征健康3个方面的29项风险,一旦监测到异常告警,就会向紧急联系人发送异常消息提醒,生活管家则会根据异常事件的紧急程度,远程介入,协助处理异常。

“专业创造价值”是平安的核心文化理念,“专业,让生活更简单”是平安的品牌口号。在打造医疗养老服务时,这些理念一以贯之,就是用最专业的标准、工具和资源,把简单和便捷的体验带给客户。

砥砺不止,无边有恒。平安曾三十年磨一剑,引领行业的综合金融创新。而今,源自基因里的对责任使命的极致追求,让它再度自我刷新,跨界到同样与民众幸福息息相关的医疗养老行业,二次创业,二次迁跃。

超越榜样

1988年,马明哲带领13个年轻人,对着“平安”的招牌豪迈立志:“百年老店,诚信为基。

如果说,36年前诞生的那一刻,平安将劳合社等百年险企视为长大后要成为的榜样,如今,持续自我刷新中的平安,又想要成长为什么模样?

从全球对标来看,平安的蓝图,像是美国“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

富国银行创立于1852年的旧金山,最初服务于淘金者的活动,在采矿营地开设办事处,后来一步步成长为全能型的以客户为导向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提供商,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恐慌情绪持续蔓延,富国银行的股价也跌到了9美元。当时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有人提问巴菲特,如果用你所有的钱只买1只股票,你会买什么?巴菲特回答,那就是9美元的富国银行了。足见其对富国银行独特模式的青睐。金融危机后,富国银行就进入了持续上涨的阶段,目前股价57美元左右,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

聚焦零售客户和中小微企业主进行交叉销售,是富国银行独特的商业模式。富国银行曾在年报中强调,一切以客户利益为重的销售理念,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个人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和证券等,实现客户迁徙和交叉销售是其商业模式的基石,是其收入和利润不断增长的基础。

而这一点,和平安的综合金融的模式异曲同工,即面向各个业务领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个人客户、企业客户和机构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客户继续率、客户加保率的不断提升,给用户提供更多综合金融产品,更多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实现客户价值、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

联合健康则是美国最大的商业健康险公司,经营保险和健康服务两大业务,目前市值4200多亿美元。联合健康的成功,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打通线下医院和医生网络,通过预付制全程参与客户的就医过程,实现医疗资源的供给与控费。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美国以私立医院为主,院方之间竞争激烈,而保险公司因为有大量客户资源,在医疗生态中的议价能力很强。而在中国,因为有庞大的公立医院体系,商业保险公司的话语权一向较弱。

平安的选择,不是复制联合健康的模式,而是依托2.3亿个人客户和在医疗养老方面多年积累的资源,“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

首先,通过“保险+服务”,可以助力客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慢病防治,减少重疾发病率,从而有效减少客户的医疗支出和保险公司赔付支出。

其次,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全天候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平安健康已搭建了9大专科的在线诊疗平台,患者可以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方式远程问诊,7×24小时接诊,60秒快速响应,疑难杂症可远程会诊;在线下,平安已布局了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等业务板块,还收购了北大医疗集团;在合作网络方面,平安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

因此,平安不是像联合健康那样“挟客户以令医院”,而是充分发挥整合资源、建立标准的优势,与医疗养老生态圈中的各相关方,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联合健康在数据分析和技术服务方面有很强优势,旗下拥有专业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为顾客提供疾病管理、护理协调、身心健康服务及个性化护理计划。平安也高度重视科技赋能,截至2023年6月底,平安医疗健康专利申请数逾4400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精准诊断覆盖疾病4600种。平安健康打造了专门为医生服务的“ChatGPT”AskBob智能医生,基于4000万医学文献、20万药品说明书、2万临床指南等中英文医疗知识图谱以及融合深度学习模型,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精准诊疗推荐和辅助决策。

在前不久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管理层亦直言,要打造“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

如果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平安能真正实现“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的蓝图,将不仅为最广大的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其自身的价值也将获得巨大提升,并形成强大的战略护城河。

结语

3月29日,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他提出,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民生就是方向,挑战更是机遇。平安的目标是持续构建具有特色的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用专业让老年人更幸福。

马明哲还给2024年提了一个小目标,就是把医疗照护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聚集,力争2024年内实现“三到”网络覆盖至70个城市,让老年人不出家门也能便捷“享老”。所谓“到线”,是提供及时的线上服务,“到店、到家”则是通过供应商提供线下面对面和上门服务。

从创业之初“给人们带去平安”的初衷,到今天“让养老变享老”的愿景,人民的关切,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期望,就是平安的心心念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心系人民,心系社会,心系国家,这才是克服一切困难、穿越一切周期、可持续地创造价值的根本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