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高考地理如何考查风,高考中常考的地方性风+试题(山谷风、峡谷风、焚风、布拉风、冰川风)

【地理拓展】高考地理如何考查风,高考中常考的地方性风+试题(山谷风、峡谷风、焚风、布拉风、冰川风)
2023年11月22日 00:02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点拨高考】高考对风向、风力的考查范围、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一、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是受三个力共同影响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而影响风力大小的只有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仅影响风向。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因素。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一般题目中可以通过等压线密集程度判断,等压线越密集代表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强,风力越强。气压差异是因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因而更完整的表述应该把地表的冷热不均的程度表述清楚。例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压差异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势力较强。还有欧洲冬季西风势力强盛也是因为冬季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大。

2、摩擦力

一般来讲,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是风的阻力,摩擦力越大,风力就越小。一般而言,海面比陆地风力更大;陆地地面越平坦开阔,风力越;建筑物越密集,风力较小(峡管效应除外),如城区的风一般比郊区或农村小。

3、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越高,风力越小。我国冬季风势力强,故在广阔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国家兴建了三北防护林来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恢复自然植被对环境的保护功能。

4、地形起伏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峡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基本一致,风力大。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二、风向的判定

1.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

(1)绘图法: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画出任意一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2)“左右手”法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

2.根据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判定风向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例如“”就表示北风四级。

“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

三、风力的判定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经典高考试题】

(2019,海南卷)

1.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 偏南风      B. 偏东风      C. 偏北风      D. 偏西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即谷风出现在白天;图中信息显示,祁连气象站所在地上午的风向变化是“SSE”→“SE”→“SEE”→“N”→“NW”,即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从图示信息尤其是11时以后的风向、风速信息可以看出,白天主要是北风,即当地谷风的风向是北风。由此可知,当地白天主要是偏北风,即当地谷风的风向是偏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谷风环流原理:在白天,山坡受太阳辐射加热后升温更快且气温更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山谷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推动空气由山谷沿坡面向山上运动,形成谷风。谷风在山坡和谷地温差最大时达到最强,通常为午后至日落前。在黑夜,山坡的冷却速度要快于山谷(地形封闭)且气温更低,此时山坡与谷地间的气压梯度和白天正好相反,山坡近地面产生高气压,谷地产生低气压,气压梯度力推动空气由山坡向谷地形成山风。山坡和谷地在进入午夜后温差变大,因此午夜至日出前后是一天中山风最强的时刻。

(2020,浙江卷)

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 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 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2. A    3. B

【解析】

【2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此时是12月份,是冬季,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是冷锋的主要降水区,可能存在降雪,B正确。丙丁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有降雪,CD错误。故选B

(2020,江苏卷)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此时①地最可能(   )

A. 暴雨倾盆水难排   B. 细雨蒙蒙衣难干   C. 烈日炎炎似火烧   D. 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分析,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故选C

【5题详解】

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选A

【素养提升】

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 随海拔的升高(  )

A. 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 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 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 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7. 该图所示地点位于(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赤道地区   D. 无法判断

8. 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转偏向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B. 地面摩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小

C. 水平气压梯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D. 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变低

【答案】6. D    7. B    8. B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箭头的指向代表风向,箭头的长短代表风力的大小。由图可知近地面风箭头的长短变化大,随高度增加,箭头的长短变化减小,所以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变慢;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随高度增加,风向偏转幅度加大。故D正确

【7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总是与等压线垂直,而且由高压指向低压;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中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基本平行,由近地面与高空的风向可知,风向右偏,为北半球,故 B正确。

【8题详解】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面摩擦力逐渐变小,而空气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风向、风速发生改变,故 B正确。海拔高度不影响地转偏向力大小,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升高而增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由水平气压差决定,受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影响不大 。A、C、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风速与风向的主要因素,第二小题难度较大,需利用高空与近地面的风向来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的位置关系

9. 下图为某时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等压线判读风向是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因为是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45°即风向。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地吹北风,②地吹西北风,③地和④地吹偏南风。因为③地较④地等压线密集,故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③地。故选C。

【点睛】

10.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是14日6时的气压形势,根据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14日6—9时甲地还是位于低压中心东侧,先作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知甲地风向为偏南风,B正确。故选B。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完成题。

11. 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B. 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

C. 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D. 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12. 此月份悉尼(151°E,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11. C    12.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压线图的综合判读。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风向判断,甲处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阴雨天气,而乙处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所以选C。

【12题详解】

结合图示的海陆分布与气压分布状况判断,甲大约位于印度半岛形成低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则南半球为冬季,悉尼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所以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风向与气压高低分布的基本特征:风向斜穿等压线,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并结合北半球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判断季节即可分析。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 ①处为陆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4.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 湖陆风使城市空气湿度下降

【答案】13. D    14.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风向和风力符号可知,图中①处风向为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A错误;③处风向由陆地上空吹向湖泊上空,②处为下沉气流,B错误;③处是一个风旗,风力大于①处,C错误;④处为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城市地面硬化,湖陆之间热力差异会增大,湖陆风增强,A错误;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使湖陆风减弱,B错误;湖陆风使城市受湖泊的调节作用增强,昼夜温差缩小,C正确;湖陆风使城市湿度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湖陆风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需要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15.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P处为高温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低压,N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P,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东南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考点:风向判断

16. 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米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单位:百帕)”,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 偏北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东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因此近地面高压处与高空的气压差大于近地面低压处与高空的气压差。读图可知,南昌附近气压差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南昌附近近地面气压东南高,西北低,图中的等值线可以近似看出等压线,再根据风向作图方法判断,此时南昌近地面风向为偏南风。故选B。

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 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B. 东北、西北、东南、西北

C. 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 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答案】17. B    18. 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在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主要是等压线疏密。图中显示,在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处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乙处风速最大,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8题详解】

乙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因在北半球,右偏形成西北风,排除ACD。甲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因在北半球,右偏形成东北风;丙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因在南半球,左偏形成东南风;丁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因在南半球,左偏形成西北风。故选B。

【点睛】判断风力大小的基本方法是:在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主要是等压线疏密。判断方向的基本方法是:在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判断一个地区的风向应先判断当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即可得到当地风向。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1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从l4时到20时,合肥

A. 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B. 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C. 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D. 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20. 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A. 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      B. 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C. 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      D. 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答案】19. C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从l4时到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B、D错。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C对,A错。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14时宿州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比合肥低,A错。冷锋降水在锋后,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多,B错。20时合肥是雨后,空气质蹙好转 ,C对。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D错。

二、综合题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1)说出珀斯气候类型及成因。

(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答案】(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成因:地处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2)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3)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

【详解】(1)图中珀斯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

(2)从图中看,珀斯位于沿海地区,风向一日内变化可能是海陆风;从图中看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白天,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3)珀斯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从图中看珀斯西临辽阔海洋,摩擦力小,对风的阻挡作用弱,因此风力强劲。

22. 下图是我国某地某时的风向、风力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字母M标出图示地区一天中等压线最密集区域的位置。

(2)图中可能有两个锋面,请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

【答案】(1)(2)见下图

【解析】

【分析】本题以风向、风力分布图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高、低压与天气、锋面特点、锋面气旋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锋面两侧风向等的差异确定封面的位置。

【详解】(1)等压线最密集区域气压差异大,风力就大,故位于标风旗(8-12级以上)处。

(2)锋面处于低压槽中,气流辐合,为风向改变处;其中左侧的锋面冷空气势力强,为冷锋;右侧的锋面暖空气势力强,为暖锋。

【点睛】风力情况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风向秆(向下的竖):指出风的方向,有8个方位;风羽(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1--2级:1竖杠1横;3--4级:1竖杠2横;5--6级:1竖杠3横;7--8级:1竖杠4横;8级以上:1竖杠1三角(像个小旗子)。

23.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受______气压控制,垂直方向上盛行________(上升或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气流呈_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

(2)若甲、乙中有一处是锋面,则锋面为处,根据两侧冷暖气团运动状况,此处为锋。并在图中用锋面的符号标出次锋面。

(3)C、D两地中_____地将经历此次锋面过境的全过程,试描述该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4)E、F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__地,简述其原因。

(5)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______风(风向),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印度半岛盛行____风(风向)。

【答案】(1)高 下沉 顺时针 晴朗干燥 

(2)乙 冷 略(准确使用锋面符号)

(3)D 未来几天内D地将迎来一次阴天、刮风、降温的降水过程,阴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4)F F处等压线较E处等压线密集 

(5)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风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图中A地气压是大于1040,受高气压控制,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在高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晴朗干燥。

(2)甲为高压脊,天气晴朗,不会形成多雨的锋面,若甲、乙中有一处是锋面,则锋面为乙处,根据两侧冷暖气团运动状况,此处吹偏北风,为冷锋。

(3)根据上题结论可知, D地地将经历此次冷锋锋面过境的全过程,未来几天内D地将迎来一次阴天、刮风、降温的降水过程,阴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4)F处等压线较E处等压线密集,E、F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F地。

(5)根据图中我国境内主要受高压控制,此季节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印度半岛属于南亚季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24. 下图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问题。

判断此时南京的风向,比较呼和浩特与南京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偏北风;南京风力较大;理由: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压线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读,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再结合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可画出此时南京风向为偏北风;根据等压线密集状况可以比较风力大小,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此时呼和浩特处于高压中心附近,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点睛】

25.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地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判断此刻台北的风向。

【答案】(1)西北风甲地比乙地风力更大原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3)画图如下图所示(用平滑的闭合线将图中所有数值为875的点连起来即得到875百帕的等压线,其他同理。连线时注意不能交叉,不要漏点)低气压或气旋。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根据图上的信息可以推断风力的大小、风向、冷锋过境时的天气,难度一般。

【详解】(1)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甲地比乙地风力更大。

(2)A为冷锋,冷锋A到达北京时,会出现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等天气。

(3)用平滑的闭合线将图中所有数值为875的点连起来即得到875百帕的等压线,其他同理。连线时注意不能交叉,不要漏点,绘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为低气压或气旋。此时台北吹西北风。

不同地形由于热力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局部气压的差异,形成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峡谷风、焚风、布拉风、冰川风,属于地方性风。

1

山谷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从山坡吹响谷地的风,称为山谷风。(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023秋·湖南邵阳·高三校联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洱海、点苍山间的白族传统民居有“三坊—照壁”(“三坊”是指坐西朝东的正房和分立两侧的厢房,“一照壁”是指正房对面高大的墙壁,往往涂成白色)的特点。下图示意洱海、点苍山、白族传统民居位置以及民居结构和当地风频玫瑰。

(1)在图中画出夜晚点苍山、白族传统民居和洱海之间的风向,并说明绘制的原因。

(2)白族传统民居的选址和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特点。试说明理由。

【答案】

(1)绘图如下;

原因:夜晚,点苍山降温快,气温相对较低,形成山风,气流沿山坡由山顶流向山麓,白族传统民居与洱海之间吹陆风,近地面气流流动方向为点苍山→白族传统民居→洱海;洱海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高空气流流动方向为洱海→点苍山。

(2)图示区域盛行风为西南风,白族传统民居坐西朝东,可以避开盛行风及山风;白色照壁起到反光的作用,可以增加房间采光;顺应地形地势,便于排水等。

(2022秋·江西·高三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市区地处成都平原,西临青藏高原边缘的龙门山,东临四川盆地中的龙泉山(市区距龙泉山较近),局地环流形势受地形和建成区环境影响较大,东侧较西侧复杂。在背景风较弱的时期,成都市区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研究表明,较强的谷风可以越过山顶到达背风坡。下图示意成都东西向地形剖面。

(1)成都市区东侧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从东侧地形和城区位置的角度,简述成都市区东侧环流较西侧复杂的原因。

(3)与下午相比,从山谷风角度推测成都市区西侧夜晚空气质量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答案】

(1)龙泉山高度较低,上午太阳照射龙泉山东坡,东坡升温后气流上升,越过山顶后受重力影响加速下沉,形成偏东风;成都市区因热岛效应,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吸引偏东风深入;成都经度位置偏西,地方时慢于北京时间,平原风(谷风)取代山风的时间较晚。

(2)东侧的龙泉山较矮,存在越过山顶的下沉气流;市区东侧距离山脉更近,下垫面热力性质对比更明显。

(3)下午空气质量更好。夜晚东西两侧山地降温快,形成下沉气流,山风使冷空气下沉到市区;成都市区由于热岛效应,且盆地不易散热,气温较高,暖空气抬升;易出现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下午盛行较强的平原风(谷风),成都东部龙泉山海拔低,污染物向东侧扩散,空气质量改善。

2

峡谷风

峡谷风是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强风。

峡谷效应又被称为狭管效应,峡谷风又被成为穿堂风。

达坂城位于峡谷口,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高楼峡谷风直接影响了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为了避免峡谷风效应危害,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2023春·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大凉山地区德昌县境内高原与深切河谷间高差达5633米,受季风环流、山谷风环流等多种风的影响,风能资源较为丰富。2011年,四川首个风力发电场——安宁河谷风电场一期示范工程在凉山州德昌县麻栗乡投产;2022年10月,位于腊巴山主山脊西侧的腊巴山风电项目开始吊装,吊装对风速要求极为苛刻,每天只能在凌晨至早晨风速最小的几个小时里施工。下图为德昌风电场等高线及风轮机分布图。

(1)说明安宁河谷风电场风能开发的优势。

(2)推测冬季腊巴山风电场凌晨前后风速最小的原因。

(3)简述腊巴山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答案】

(1)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地形相对平坦开阔,利于施工;临近河流,可以与水电互补,提高输电稳定性。

(2)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吊装地位于山脊西北侧,山区夜晚吹山风(为东南风,或偏东风),可削弱冬季风;凌晨前后气温最低,山风风力最强,削弱冬季风最大,所以凌晨前后风速最小。

(3)项目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设备运输难度大;施工区域海拔高,风力强劲,有效施工窗口期短,工期长;冬季施工,气候寒冷,冰雪覆盖面积广;施工区域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3

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称为焚风。焚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的现象,称为焚风现象。

中纬度地区,山脉相对高度达到100-200米时,就可以产生焚风效应。要是达到800-1000米以上时,焚风现象更为明显。一般焚风持续1-3天,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气温迅速上升。

世界著名的焚风区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高加索山、北美落基山东坡、格陵兰西岸、南非好望角、亚洲阿尔泰山等。焚风创造过3分钟内气温上升17℃的记录。

(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校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明治”焚风是指当低空(600-2100 m)出现焚风时,由于近地表稳定的冷气团不会被焚风驱逐,从而出现大气层垂直结构分为三层的现象。乌鲁木齐属峡口城市(坐落在通往丘陵地区的关口城市)。冬季,来自东南方向的气流常常导致乌鲁木齐出现的“三明治”焚风现象。下图示意乌鲁木齐周围地区地形图。

(1)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冬季“三明治”焚风频发的条件。

(2)说明乌鲁木齐“三明治”焚风频发对生活、生产造成的危害。

【答案】

(1)乌鲁木齐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乌鲁木齐地势较低,且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南下冷空气易在近地表积聚。冬季,乌鲁木齐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低空气温升高;且地处峡口,狭管效应明显,加剧东南风。

(2)生活:大气污染现象加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频率增加等)

生产:近地面产生霜冻灾害,不利于农业发展。(生产、生活各答1个点,言之有理即可)

(2022秋·山西晋中·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大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气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示意某月份太行山东坡暖脊。

(1)指出太行山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图示太行山暖脊可能出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太行山暖脊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南北狭长分布;平行于太行山走向(或呈东北-西南走向);暖脊等温线数值南高北低,等温线向北凸出。

(2)冬季;华北平原气温低于0°C。

(3)冬季,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团移经太行山区时,一部分在山脉西侧受阻挡堆积;另一部分受山地抬升作用翻越山顶到达东侧背风坡,在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地区下沉,增温明显,形成暖脊。

4

布拉风

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狭隘通道向下倾泻的寒冷而干燥的暴风,称为布拉风。该词源于古希腊语Boreas(寒冷的东北风)。这种风像瀑布一样从高山滚落下来,级冷极快,我国天山南侧和长白山地区有发生。黑海和好望角地区也有发生。

亚得里亚海,布拉风从山上滚下来

布拉风的形成条件地理帝编辑:迎风坡有利于冷空气堆积;适合的气压梯度;背风坡陡峻且相对高度不大,使爬越山顶的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不多(多了就不冷了)。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长349km,宽135km,面积37,555k㎡,是世界上最浅的海(位置见下图).流入亚速海的河流有顿河、库班河和许多较小的河流。布拉风是一种从高原、山地“突袭”到温暖海边的具有飓风力量的极冷的风,有“冷空气大瀑布”之称。亚速海海域是布拉风多发地区之一。

(1)指出亚速海海域布拉风多发的季节,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这里布拉风的形成过程。

(2)简要说明布拉风对亚速海海域及沿岸地区农业、交通造成的主要危害。

(3)试分析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1)冬季。冬季,大陆降温快,冷空气聚集,形成高压。亚速海海域降温慢,形成低压,海陆之间气压差增大(且距亚洲高压近);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来自北部高原山地的冷干气流快速流向亚速海低压区,风力骤然增大,形成布拉风。

(2)布拉风性质干冷,风力强劲,受其影响下的地区气温骤降;导致附近陆地上森林、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海域迅速封冻,影响海上航运:大风掀起巨浪,损毁沿岸港口、码头设施。

(3)受多因素影响,亚速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亚速海海水浅,阳光较为充足;附近陆地上有多条河流汇入,带来大量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海面风力大,海水扰动强,海底有机物质上泛,为海洋生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5

冰川风

沿着高山冰川表面向下吹的风,称为冰川风。地理帝又在其他资料上见冰川风被称为:下沉(降)风。

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气温相比要低得多,近冰川面的空气密度较大,冷而重的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冰川风。风速可达3米到10米每秒(7级风左右),厚度可达到2000米。

夏季晴朗的白天,冰川表面与周围温差对比最大,冰川风最强盛。

我国青藏高原、天山、祁连山都有此风的存在,期中珠峰北坡冰川风很强势,北登上造成很大威胁。

(2023·福建漳州·统考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风是冰川区因冰川的制冷效应使空气冷却下沉,在近地面形成的下沉风。玉龙雪山东坡发育多条冰川(下图),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为山谷冰川,南北两侧有高低不等的山石,面积1.52km2。某科研项目在白水1号冰川设置了3处自动气象观测站,所在下垫面11月至次年4月积雪(4800米站为10月至次年5月积雪),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全年谷风发育显著,冰川风不发达,夏季不明显,冬季相对明显。

用箭头在图上画出研究区冬季冰川风风向并解释研究区冰川风不发达、夏季不明显、冬季相对明显的原因。

【答案】

研究区冬季冰川风风向如下图。

原因:冰川规模较小;夏季气温较高,研究区表面积雪融化,反射率降低,冰川制冷效应减弱,且夏季午后山谷与山顶同一海拔上空温差较明显,上升的谷风更为明显;冬季气温低,研究区表面积雪覆盖,反射率增大,冰川制冷效应加强,冰川风增强。

(2022秋·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风是指在冰州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指出珠雅朗玛峰北侧河谷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2)说明冰川风对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山谷风的影响。

(3)推测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及理由。

【答案】

(1)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风势力强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空气和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强盛。

(2)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冰川风势力变弱。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量增加,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面积减少,且冰川变得破碎,冰川面上空气和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