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积累】塔里木河,断流30年!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是怎么重新“复活”的?附冰间湖

【地理积累】塔里木河,断流30年!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是怎么重新“复活”的?附冰间湖
2024年06月16日 08:27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塔里木河的名字在古突厥语中的意思是“沙中之水”,它委婉曲折地延伸进了大沙漠的肌理之中。在南疆绿洲文明的历史上,塔里木河曾经是丝绸之路上重要城池的生命线,譬如楼兰、尼雅……

地理位置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里木盆地北部

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

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全长2179千米

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

也是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最终注入台特马湖

塔里木河流域因丝绸之路而成为三大古老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中华文明交汇的走廊

气候特征

塔里木河流域远离海洋

并被高山阻隔

形成了中纬度干旱区

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气候

表现为干燥少雨、多风、

蒸发强烈、年气温差较大、

日照充足、冬寒夏热

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

流域多风沙和浮尘天气

因为远离海洋并被高山环绕

整个流域降水稀少

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

土壤植被

塔里木河流域内土壤类型

主要有绿洲潮土、风沙土、

草甸土、盐土等

流域中心风沙土面积最广

占流域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塔里木河沿河两岸

还发育着胡杨林土

即林灌草甸土

塔里木河流域 

地处干旱地理环境

荒漠地带占统治地位

植被有山地植被和平原区植被

平原区植被主要由

不依赖天然降水的

非地带性植被构成

多分布于地下水位较高的

河漫滩、湖滨和低洼地

主要依靠地下水维持生命

沿河形成断续的、宽窄不一的

绿色植被带

千年胡杨

胡杨,维吾尔语称为“托克拉克”

意为最美丽的树

它是随青藏高原的隆起

出现的古老树种

相传,这种树活着站立1000年

死后不倒1000年

倒后不腐又是1000年

沙漠中的树和沙漠中的河一样,死亡并非是生命力的丧失,而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换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在塔里木河沿岸

呈走廊状分布着的胡杨林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天然原始胡杨林

它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罕见的

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群落

对调控维护干旱荒漠地区

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旅游资源

塔里木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

除了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外

还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

以及著名的巴音布鲁克湖

还有具有神秘色彩的          

盐泽罗布泊

和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图1)

博斯腾湖(图2、3)

塔里木河流域不仅有各种自然奇观

还保留了大量古代文明遗址

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堪称世界古文明的宝库

仅阿克苏境内古丝绸之路上

就有全国和自治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

如古楼兰城遗址、

香妃墓、克孜尔千佛洞等

墓(图1)

古楼兰城遗址(图2)

克孜尔千佛洞(图3)

我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四大文明的汇聚的福地。

纵然面积宽广,河流里程悠长,甚至是国内内陆河的第一,却是断流了三十年!

身为南疆的母亲河,滋养着千万人口,断流三十年,如今塔里木河安然无恙,又是怎么“复活”的?

南疆母亲河

在新疆发展路上有句话,便是这新疆能够利用水资源发挥多少功效,这新疆的发展空间便有多大。

所以,“水”在新疆尤为关键,然而这对于新疆的气候和地形来说,水却是尤为罕见。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的南部,发源于塔里木盆地周边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等山脉,其中光是覆盖率便达到了南疆5个地州40多个县市兵团等地

而这塔里木河虽然发源于144条河流,但这气候却是使不上力气。

该地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干燥少雨水,蒸发强烈,四季气候悬殊,温差大,气温日变化剧烈,以及多风沙以及浮尘的特点。

也是因此气候特点令塔里木河的水流成为“谜”一样的关键。

实际早在古代时期,塔里木河便极负盛名,且古时的塔里木河有众多支流,而如今也不过只有三条有水支流汇入塔里木河。

当然除去气候变化影响之外,人为因素也占据上乘。

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其中流通塔里木河其中一个重要支流的便是尼雅河,而这尼雅河也是这古精绝国与汉代所设西域都护府之间的直接通道。

而这尼雅河的断流和这古精绝国衰落却是脱不开干系。

自然地,与这尼雅河有着河流交流的塔里木河神秘色彩也便多了几分。

只是这与塔里木河交流的河流开始接二连三出现断流,还是令人开始思考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为与塔里木河重要支流之一的喀什噶尔河也已经完全与塔里木河断流。

大量重要河流的断裂令塔里木河也出现逐步吃不消的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塔里木河断流有了端倪。

光是在塔里木河干流的末段,400公里的河道便已经干涸。

本是众河流与塔里木河汇交,但这塔里木河也有了断流之际,这新疆又当如何过活?

救河成了唯一道路。

挖取130多个取水口,建造8条拦河坝,为了取水,靠近沿岸的农民是没少下尽心力,然而终是跟不上这塔里木河断流的速度。

无法避免塔里木河断流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已经在塔里木河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地下水位减少,河道两侧的胡杨林出现大片的衰亡。本就多沙的地带,塔里木河周围大田的作物际也是被连根拔起。

漫天飞沙、庄稼物难以存活,塔里木河已然岌岌可危!

且这风沙作祟的本领远超乎想象,库木塔格沙漠每年以3到5米的速度向西推进,甚至有着要往西边跨过塔里木河道与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会面”的迹象

而一旦“二者相遇” 在西风的助力下,我国甘肃青海等地便会被淹没其中!

三十年,断流!

那后来的塔里木河又是如何“活”的?

“复活”塔里木河

2000年,新疆开始对塔里木河下游实施应急输水,以水治水,只是干涸太久,加上气候使然,塔里木河将这新水源吞噬干净。

该缓解方法终是只能作缓冲,塔里木河需要大救!

2001年,救助塔里木河行动正式提上日程。

实际投资超过120亿元,占据新疆GDP的8%,以比全年财政收入还要多出4.25亿元的力气去治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制定合理的水量分配方案,签定用水目标责任书,三年的时间便将塔里木河每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从194.8亿立方米下降到平均152.7亿立方米。

建设荒漠林恢复以及封育工程280万亩,建设草地改良工程104万亩,新建流域水量调度控制站11处,改建水量调度控制站26处。

而一年为塔里木河节约下的水源总量相当于26座天山天池。

截至到2019年已经补水20次,2020年河流两岸的胡杨林开始得到补给。而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玛湖面积也已经恢复到500多平方公里

光是在2022年便在塔里木河沿线各州市投入抢险机械28560台,维修加固113处护栏。

2024年3月22日,我国正式启动第二十五次向下生态输水第一阶段工作,此次生态输水量在2000万立方米,进一步加强河道与支沟河汊的水力联系。

此外计划引洪5.1亿立方米为胡杨林补水。

如今的塔里木河终不是那个曾经干涸的河流,迎接塔里木河流的是无限生机。

冰间湖是嵌入海冰内的开放水域,主要分布在南极和北极地区。这些区域的冰间湖对于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海冰生成、底层水形成以及初级生产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冰间湖的存在和变化对海洋动物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它们提供了换气和觅食的“绿洲”。冰间湖的动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模型难以复制的复杂耦合过程!

一、冰间湖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冰间湖的形成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潜热冰间湖和感热冰间湖。潜热冰间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来自陆地的强烈下坡风,这种风使新形成的薄冰不断向更远的海洋运动,而下面相对温暖的海水不断上升,从而在海冰下方形成一个开放水域,即冰间湖。此外,南极冬天盛行的下降风也是导致潜热冰间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感热冰间湖的形成则是由海洋输送到冰间湖的海洋热量足以融化原来的海冰所导致的。这表明,除了风力作用外,海洋本身的热力条件也是影响冰间湖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

冰间湖的形成机制涉及到风力和海洋热力条件的相互作用。潜热冰间湖主要由风力驱动,特别是下降风的作用,而感热冰间湖则更多地依赖干海洋热量的输入。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冰间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冰间湖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具体影响?

冰间湖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冰间湖通过其特有的物理和生态过程,能够影响全球海洋和大气的温度、风力模式以及热带地区的隆水量。这一点从南极洲冰间湖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研究指出海洋通过冰间湖逸散的热量对这些气候要素均具有影响。此外,冰间湖的存在对中尺度大气环流、上层海洋垂直混合和生态系统等也有着重要影响。这表明冰间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也是理解气候变化、海-冰-气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

进一步地,冰间湖面积与地表空气温度之间存在更高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很可能是由于温度与冰间湖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这意味着冰间湖的变化可以作为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指示器。随着冬季冰层的变薄,冰间湖的扩张可能会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如甲烷,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增温潜力的温室气体。因此,冰间湖的变化不仅影响局部或区域性的气候,还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冰间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影响全球海洋和大气的温度、风力模式以及热带地区的降水量;对中尺度大气环流、上层海洋垂直混合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以及作为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指示器,其变化可能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对全球气候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三、冰间湖在海洋动物活动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冰间湖因其开放的水域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成为磷虾等小型生物的聚居地,同时也吸引了海豹、鲸鱼和鸟类等较大动物的光顾。这些大型动物可能会利用冰间湖作为其冬季的“绿洲”,从而成为重要的栖息地。

2.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冰间湖的存在对底层水的形成和当地的净初级生产力有重要影响。如果未来冬季冰间湖频率下降,可能会影响南极底层水的形成,进而影响到整个罗斯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巨型冰间湖还会对洋流、大气和碳循环产生影响,海底积蓄了大量来自生物遗骸的有机碳。

3.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西伯利亚冰间湖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北极鱼类以及几乎全部的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北冰洋最大的冰间湖之一,拥有最为古老和厚实的海冰,不仅是北极熊的重要栖息地,也是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迁徙走廊。

4.影响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动力学变化:在南极阿蒙森海冰间湖的研究表明,水团、光辐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是控制冰间湖CDOM动力学变化的主要因素。这表明冰间湖在调节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影响CDOM的变化,进而影响海洋光学性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冰间湖在海洋动物活动中的作用多方面且复杂,包括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以及影响有色溶解有机质的动力学变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