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地理】为什么上厕所叫“解手”,这一词语从何而来?为什么是“上厕所”而不是“下厕所”?这是个地理问题!

【厕所地理】为什么上厕所叫“解手”,这一词语从何而来?为什么是“上厕所”而不是“下厕所”?这是个地理问题!
2024年09月13日 10:47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解手”是世人皆知的常用通用俗语,意即大小便,或曰“上厕所”;雅称为“出恭” 或“内急”。

对“解手”一词的释义,则可追溯到先秦。

《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知“解”是排解的意思。“排”、“释”、“解”都与排解同义。排泄大小便的意义就是从“排解”义引申来的。“解”的这一意义汉代文献中已见使用。如东汉王充《论衡·寒温》:“人中于寒,饮药行解,所苦稍衰。”这是说人身体受寒后吃药排便,痛苦就会缓解。后世一直沿用。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四《食牛报》:“昔年疾伤寒,旬馀不解。”这是说十多天排不出大便。

元无名氏《盆儿鬼》杂剧第三折:“俺可要起来小解了。”

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解手”一词与一次大移民有关。

据记载,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

通过这种方式,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明朝初年,发生了“燕王扫北”战争,两军会战于山东境内,山东的老百姓可遭了殃,山东人民十之八九死于战乱。血染大地,尸骨遍野,无人掩埋。当时的地方官员,因无法完成上缴国家的税收任务,纷纷上奏朝廷,朝廷准奏,决定从山西河北向山东大移民。

行走途中,被押解人员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各路押解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把“大便”演变为“解大手”,把“小便”演变为“解小手”,沿用至今。

还有两个和手相关的词汇。一是“背手”,有许多人说,背手也是大槐树后裔的典型特征,因为在大槐树下移民时,为防止百姓逃跑人们都是被反绑着手走路的,行走多日也就成了习惯,至今大槐树后裔们还有这种习惯,如今背起手来走路,倒也觉得挺舒服。

另一个是“连手”,在洪洞当地和很多地方还把朋友称为“连手”,是因为移民外迁时手都被串在一条绳子上,是手连着手的,经过长途跋涉,同甘共苦,等到了目的地也成了患难见真情的朋友,一般用这个词来来表示极其亲热的朋友,只有对很好的朋友才会用到。

抖音上,一个解释“人们为什么说上厕所,而不是下厕所?”的视频点赞转发超10万。

创作者言物许以汉朝时的文物陶猪圈为例,对汉朝时人们把厕所建在二楼,一层用作猪圈,上厕所的过程进行还原。这种独特的布局可以让人的排泄物作为猪的食物来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由于如厕需要上楼解决,上厕所也就由此而来。视频时长不足两分钟,在展现古农耕文明智慧的同时,也刷新了当代人对古人上厕所的认知。

创作者言物许讲“古代厕所”的视频及网友留言

其实,这就是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地区众多民族普遍采用的传统居住形式,最早可溯源至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干栏式建筑以其防潮通风、能够避免水患及虫蛇走兽之害等特点,非常适应南方的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住居文化。其中以傣、哈尼、侗、壮、苗、土家等民族为代表,他们的传统民居很多至今仍沿用干栏建筑形式,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地理环境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结合传统民居特点考查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或自然环境对民居取材、布局、朝向、结构的影响。

(一)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1、降水

①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

我国云南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的竹楼,颇具特色。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多采用歇山式屋顶,坡度陡,达45°~50°,利于排水。竹楼属于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下部架空,起到防潮、防虫、通风的作用。

俄罗斯传统民居

房屋屋顶坡度较大,窗户较多,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

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又能遮阳。

②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土质,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

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

2、气温、光照

①气温较寒冷的地区,

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 以紧缩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炕、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

②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

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高度大于北方,出檐比北方深远,有时山墙坡度也相对较大,门窗较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从宅院结构看,为了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

③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如陕西“地坑院”、冰屋)

3、风

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福建平潭“石头厝”、台湾兰屿“地下屋”)

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

西北地区风沙比较大,房屋一般开窗比较小,且院落比较狭窄,院墙较高。

风影响房屋朝向、街道走向。(如大理白族传统民居)

(二)地形、水文

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建筑选址和地面处理方面反映突出,影响建筑景观,这种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利用山丘的坡度, 或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或出挑楼层和廊檐,前后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 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台,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相互衔接。

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 面街背河,顺河展开。河谷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

(三)其它因素

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

窑洞: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强,土层深厚

2、宗族、防御、文化传统

客家土楼材料以黄土、杉土为主(就地取材),以卵石筑基(防御洪水),墙厚窗小,一层二层不设外窗(冬暖夏凉、防御)。

归纳整理: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请总结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有哪些呢?

1. 气候(气温、降水、采光、昼夜温差、风、空气湿度等)

2. 地形、地质(岩石、土壤、冻土、黄土等)

3. 水文 河流

4. 材料获取(就地取材、价格低廉)

5. 蚊虫鼠蚁(湿热)

6. 当地的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2.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3.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习题链接

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为背景素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是近几年高考题一种新的切入点:

经典高考题回顾:

(2018年全国3)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C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2017·课标全国3)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4—6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2017·海南卷)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被誉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该村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冬季多暴雪。村中的“合掌屋”(如图)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顶坡度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屋全部采用当地木材建造,这种传统保留至今,合掌屋与穿插其间的花草植物、小溪流水、水田水车等,构成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乡村景观。

分析合掌村独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

当地冬季多暴雪,形成了造型独特(合掌形)的建筑。(3分)当地森林茂密,使就地取材建造木屋的传统得以保留。(3分)依山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2分)农田、房屋与山地、溪流、花草植物等交织,形成独特的山村景观。(2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