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不懂就对了,如果都看得懂我就没有机会了。”官宣入股永辉超市后,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说。
7月30日,叶国富来到河南郑州看了胖东来帮助永辉超市调改的第一家店,正是这次出行让他看到调改后永辉超市的潜力,也推动了一笔60多亿收购案的成交。
9月23日,名创优品公告宣布,旗下全资附属公司骏才国际拟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6.68亿股股份(约占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9.4%)。收购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
外界疑惑这场突如其来的合作:一个是以小百货起家的零售商,一个是以食品类为核心的连锁超市运营商,虽均属零售业,但实际运营天差地别。
这种疑惑也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态度上,9月24日,名创优品港股盘中一度跌超37%,收盘时市值缩水近百亿港元,永辉超市一字涨停,作为卖方之一的京东港股上涨超10%。
“大家看不懂就对了,如果都看得懂我就没有机会了。”披露交易公告后,对面汹涌的质疑,叶国富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说。
名创进,京东退
此次,名创优品收购的26.68亿股股份中,有19.13亿股(约占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1.1%)来自牛奶公司,后者属于怡和集团;另外7.55亿股(约占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8.3%)来自京东世贸与宿迁涵邦,二者为一致行动人,均由京东控制。
制表:左宇
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但据昨晚名创优品电话会上公司首席财务官张靖京所言,交易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公司不会作为永辉超市的控股股东、实控人,也不会合并财务报表。
62.7亿元的交易款名创优品将以现金支付,这也并非小数目。
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名创优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2.33亿元,尚无法覆盖交易款。对此张靖京解释,“公司目前账面现金近70亿元,几乎没有有息负债,未来预计能从银行等外部渠道获得60%交易对价的低成本融资。”
至于标的公司永辉超市,其是一家以生鲜商品经营为特色的连锁超市运营商,主要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及社区超市,门店总数约850家,遍布全国逾25个省份及直辖市。
近些年,永辉超市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10.6亿元、900.9亿元、786.4亿元,连年下滑;归母净利润也连续三年为负,累计亏损超80亿元。
今年上半年跌势未止,永辉超市收入同比下降10.1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34%。
卖方京东或许也早有撤退之意。
2023年末,京东方面持有永辉超市13.39%的股权,上半年其两次披露减持计划,截至股权交易公告日持股比例已降至约11.25%。交易完成后,京东方面预计持股不足3%。
零售巨头走近拐点
外界疑惑,经营状况不佳的永辉有何魅力吸引名创优品豪掷千金?
网上流出的电话会议纪要中,名创优品的管理层花了较长篇幅向外界描述为何入股永辉。
叶国富先是讲述其两年前首次去胖东来,店内产品、熟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胖东来是近两年零售行业里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商业模式很成功。
近期,叶国富又考察了胖东来以及多家胖东来帮永辉调改后的店,改店后销售都很火爆,这让他看到了机会。叶国富认为胖东来更适合中国的家庭销售模式,想基于此重塑中国线下超市的格局,几家调改门店取得的业绩大幅改善,让其觉得能复制到全国其他地方。
但个别门店的成功也不意味着全部,永辉超市想要转型成“胖东来”的道路还很长。
对名创优品而言,公司希望永辉调改成功后,能成为吸引客流的超市,对名创渠道升级也很有帮助,能帮助名创拿到更好的点位,使公司布局更加完善,分散周期性业务风险。
当前,名创优品需要在中国市场找到更多突破。
今年上半年,名创优品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靠海外市场拉动。期内其海外收入同比上涨42.6%至27.32亿元,国内收入50.27亿元,增速17.2%,远不及海外市场。
在中国内地,名创优品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线下业务,截至6月末,其拥有4115家名创优品店,较一年前净增511家。门店数量虽在增加,但单店效益却在下降。上半年,公司可比同店GMV(商品交易总额)下降1.7%,而去年同期为增长28.1%。
这显然是一个不利的信号。
对于这场62.7亿元的豪赌,资本市场选择用脚投票。
9月24日,名创优品港股股价低开,盘中一度跌至20港元/股,跌超37%,最终报收25.05港元/股,总市值315.5亿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缩水近百亿港元。
反观永辉超市9月24日开盘一字涨停,报2.48元/股;作为卖方之一的京东,港股股价也大涨,最终报收124.6港元,上涨超10%。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