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滴水湖畔,“科技”与“保险”加速双向奔赴。
12月16日,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成果展暨临港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揭牌仪式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会上,聚焦科技与保险融合发展,首期《上海市科技保险产品目录》正式发布,临港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也同步揭牌亮相。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生力量,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年以来,加快培育科技金融、金融科技、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新兴金融活力持续迸发。
沪上财险业也积极投身其中,在助力科技原研突破、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护航“大国重器”出海等领域持续深耕,为助力科创与金融两翼协同贡献保险力量。
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与之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作为科技金融的重要一环,科技保险致力于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2022年3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工作方案》正式发布,临港新片区自此承担起为全国科技保险发展积累经验,打造集聚科技保险创新主体新高地、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样板间的重要使命。
目前,科技保险的发展难点主要集中在需求与供给不匹配。一方面,科创企业风险容忍度较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保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等潜在特点,决定了传统保险服务难以满足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
活动现场,首期《上海市科技保险产品目录》重磅出炉。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稳定经营、布局海外市场等各个环节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新型风险,着力构建“1+3+6+174”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并以清单式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投保便利。
目前,该目录已在“科创在线”平台正式上线。“科创在线”是在上海市科委指导下,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搭建的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作为链接科技企业和保险服务的重要通道,平台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财险业实现科技保险保费收入40.5亿元,为科技企业签发保单超过2000万张,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20万亿元。
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的背后,是上海市科技保险工作专班的不懈努力。记者了解到,该专班由上海财险业牵头成立,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等多家在沪险企也先后设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或组织,在健全机制、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涵养生态等方面开展诸多探索。
例如,首发落地汽车芯片专属保险、国产材料应用责任保险、集成电路流片环节费用损失保险等,服务芯片自主可控;签发全国首单全球储能系统损失补偿责任保险、首批专利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等,支持科技企业出海;首次实现网络安全保险在特定行业的批量化出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落地上海地区首张研发费用损失保险,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兴金融是临港新片区面向未来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的重要实现路径。
何为新兴金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认为,与传统金融相比,新兴金融具有服务对象新、手段新、生态新等特征,更侧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多依赖数字技术等金融科技手段,生态系统构成更加多样、开放与包容。
站在第二个五年开放发展的新起点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强调,临港新片区将坚持产业和金融协同发展,打造与产业实体更“紧”的新兴金融中心。作为上海最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临港新片区更加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智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以更大力度发展科创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加快构建特色更加鲜明、生态更加完善的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产业强,金融兴”。
为打通保险从服务“窗口”到企业“门口”的“最后一公里”,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临港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的揭牌仪式。
据介绍,临港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是上海市首个科技保险基层服务机构,将采取总分站联动模式,有力汇聚各方的资源优势,推动科技保险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保险服务,激发科创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以此推动临港地区的科技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发展。
随后,工作站与临港新片区四家科技孵化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常务副总经理李四华表示,通过签约,大家在政策辅导、产业研究、保险宣教、资源共享、风险减量等方面达成全面合作共识,未来将携手打造多方主体高效互动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临港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的揭牌,标志着保险在服务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希望未来能为临港新片区打造出更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科技保险创新高地。”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峰表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保险的发展将为临港乃至整个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记者:王莹
文字编辑:姚惠
版面编辑:毕丹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