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 | 盲品时请注意这些让人误入迷障的感官骗局

解惑 | 盲品时请注意这些让人误入迷障的感官骗局
2024年01月12日 14:00 葡萄酒评论

在目前国际通用的WSET葡萄酒考试中,对于盲品“味觉的品尝”有七个方面的描述:甜度、酸度、单宁、酒精度、酒体、味道浓度和余味长度。其中最容易描述错误的往往是甜度、酸度与酒精度

// 一款喝起来有点甜味的莱茵高雷司令,可能标注的却是干型;

// 同样酸度不同残糖的两款葡萄酒在口腔中的酸度差异却很明显;

// 明明喝起来不觉得酒精感很重,其实却已经达到了14.5%... 

到底该如何在盲品时避开这些感官骗局?

甜度

首先要分清楚两个方向,这款酒是确确实实有残糖(欧盟标准在4g/L以上),还是只是在甘油和芳香的成熟果香氛围中形成的感官欺骗?

前者更多地出现在白葡萄酒的品鉴中。而后者更容易发生在红葡萄酒的品鉴当中(比如Amrone della Valpolicella),丰富的草莓、樱桃、蓝莓、李子等红黑莓果气息常常会让我们的嗅觉感官刺激大脑,形成这个食物有甜味的错觉,也就是学术上说的感官联想。

而人的味蕾需要在残糖达到3-5g/L的时候才能真正品尝出来(一般干型酒都在2g/L左右),盲品时记住这一点,仔细辨别就能发现其中的关窍。

酸度

拿到一款盲品酒,我们可以在嗅觉阶段就基本判断出它的品种,再根据品种典型性去推测它的酸度。又或者,在嗅觉阶段无法肯定判断品种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酸度和风味物质的类型反推适用范围内的产区和品种。

那么重点来了,有哪些品种是高酸品种?不同品种的典型风味都是什么?产区对风味的影响又有哪些?或许我们可以从品鉴专家和专业葡萄酒网站上找到一些学习方法。

部分经典产区和品种相对应的酸度表现

有趣“葡萄品种周期表”

当然这些品鉴经验并非一成不变,对于盲品爱好者来说也并非学习捷径。只有客观地长期积累产区和品种品鉴经验,不断挑战不同的风格,才能逐渐理解并掌握风味间的微妙差异与特点。

分别说了甜与酸后,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值得关注!

甜味可以削弱酸度对口腔的刺激,不同品种的酒体也会对酸度的尖锐感有不同程度的修饰。比如雷司令和长相思都是高酸品种,但雷司令的酸度集中在口腔中部,是比较纤细悠长的;长相思的酸度相对更宽广一些,且有些“砺齿状边缘”。

简而言之,喝起来越甜的酒往往酸度越高(现在你也可以理解为啥香槟喝起来那么酸了吧~);或者酸度一样,品种或残糖量不同的两杯酒喝起来也会不同。或许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感受酒液在口腔中能刺激出多少唾液,口水分泌越多,其酸度就越高。

酒精度

如何能比较准确地判断酒精度?

对于盲品常见的普通静止葡萄酒来说,酒精度和甜度的平衡关系是要点之一。成熟度越高的葡萄,其积累的芳香物质和能转化的酒精度也相对越高,同时,酒精度又能提高味蕾对“甜味”的敏感度,所以一款喝起来比较“甜美柔顺”的酒,这时你可别低估了它的酒精度!

就个人经验来说,在咽下一口酒之后,在咽喉部感受一下气流的回升,如果喉部能感觉到一些灼热感和酒精感,那么一般来说这款酒的度数应该在14%以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