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海淀区发布商业航天五年行动计划

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海淀区发布商业航天五年行动计划
2024年04月30日 15:08 泰伯网

4月29日,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是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系列活动之一,主题为“星地融合 万里同频”。大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新材料和新能源科技发展中心、泰伯网承办,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支持。大会由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主持,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于英杰,北京市海淀区长李俊杰,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彭锐锋为大会致辞。

区长李俊杰在介绍海淀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时说,海淀区航天领域创新资源密集,空天信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面向空天信息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企业协同联动,推动人工智能资源优势赋能卫星制造、卫星配套、卫星组网、卫星运营、“通导遥”应用等核心环节,加快实现空天信息科技领域“全面领跑”。认真落实“南箭北星”布局部署要求,加快打造产业集群,用好用足“四区”政策叠加优势,持续深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汇聚相关领域企业、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创新高地,培育挖掘头部企业,集聚领军人才,服务保障空天信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扎根海淀发展。面向未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做强做优空天信息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海淀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代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商业航天领域联合基金项目指南》。2024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商业航天领域联合基金将重点围绕可复用火箭总体设计、火箭推进技术、卫星组网与通信、宇航遥感与监测等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布局,共设置33个指南方向,包括14个重点项目指南和19个前沿项目指南。鼓励优势科研团队围绕企业提供的应用场景开展研究,形成创新突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商业航天领域联合基金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商业航天领域基础研究发展,以基础理论创新促进核心技术突破。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唐超发布了《海淀区建设商业航天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2028年)》。行动计划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将全力实施战略力量牵引行动、产业链条提质行动、应用场景加速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创新生态优化行动五大行动。

海淀区作为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北京市科技研发核心区域、“南箭北星”产业布局中“北星”主要承载区,海淀商业航天产业链完善,涵盖卫星研制、地面站与终端设备、卫星测控、卫星运营、“通导遥”应用等。除此之外,海淀现有商业航天企业和相关机构超200家,占全市60%。头部企业占全国的1/4,纯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超300亿元,航天产业规模超千亿,在轨运营商业卫星近百颗,占据国内近1/3。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成熟,已初步形成涵盖卫星研制、地面站与终端设备、卫星测控、卫星运营、“通导遥”应用等产业链生态体系,航天技术实力和产业资源处于全国领先。该行动计划的发布,将加强市、区政策联动,将商业航天纳入整体产业布局,引导更多资源向商业航天产业领域集聚,进一步巩固海淀区在北京市乃至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引领者地位,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大会现场,北京环宇空间技术发展基金会、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在海淀区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持下,将面向商业航天巨型星座建设需求,开展空间信息通信、能源动力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星座高质量建设,加速实现商业闭环。大会现场还启动了“商业航天开放平台伙伴计划”,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北京市经信息局、北京市发改委、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空间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国家惯性技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等机构参与启动仪式。该计划将联合研发、设计、制造、发射、测控、运营、投融资以及产业服务等领域的商业航天创新主体,组成覆盖全国的产业发展与服务联合体,打造开放共生的资源聚合平台,推动商业航天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构建开放共生的产业生态。

泰伯智库在大会上发布《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全景研究报告(2024)》。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将进入一个高低轨卫星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时代。2023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50亿元,到2035将超过1500亿元。考虑到卫星频轨资源的有限性,各国在低轨卫星领域竞争加速,“抢占式”发展成为必然,卫星互联网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据悉,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卫星互联网领域最具洞察力、最具专业性的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前瞻地对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市场动态、应用场景、竞争格局、典型厂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对卫星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严谨的预测与展望。

大会论坛环节结合全空间互联、手机直连卫星,通导遥一体化,卫星应用场景等产业关注焦点,设置了有关多模态遥感智能解译、智慧低空产业体系、SAR卫星应用场景创新、空天信息产业从机制创新到技术创新、释放天地一体下的卫星应用潜能等多项议题,汇聚航天领域院士及专家、领军企业、创新企业等深度交流,探讨天地一体构建中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大会期间还举办了“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全面解读海淀区科技创新产业相关政策,海淀区相关领导与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主体圆桌座谈,共商空天信息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大计。

2024年,“商业航天”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及新增长引擎之一。泰伯智库认为,到2025年,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2.8万亿元,2030年将接近10万亿元。加强应用牵引,将空天信息产业的应用向C端拓展、加强产业链上的交流互动,是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大会作为首届北京市空天信息产业品牌活动,实现“以会促产”,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发展的氛围,推动科技创新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促进产业链跨区域协同,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为北京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打造千亿级空天产业集群积蓄力量、聚合资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