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婚姻好不好,看这一点,八九不离十

你的婚姻好不好,看这一点,八九不离十
2024年06月18日 19:57 青年文摘

作者:天雅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在恋爱、婚姻中,不知你是否有过类似体验——

跟伴侣相处前期,两人感情还算和谐,没啥大的矛盾。

直到有一天,伴侣的前任突然“闯”入了你们的生活:

可能是前任有事联系了你的伴侣,可能是伴侣不经意提起了前任;

也可能二者都没有,但你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伴侣前任”这个人……

这时你整个人突然就不好了:

伴侣的前任过得好不好?

他们后来还有没有联系?

伴侣心里还有没有前任?

…………

基于这份好奇,你可能会去搜寻各种蛛丝马迹,做出各种猜想。

你的本意或许是想寻求一份确定感:确认你们的感情没有受威胁。

但越是这样做,你的内心反而越敏感不安,对彼此的关系愈加没信心。

现实中,很多人的恋爱、婚姻出现危机,就是由“伴侣前任”引发的。

在一段感情中——

我们为何会如此在乎伴侣的前任?我们内心真正介意/需要的是什么?

我想起了两个相关的经典案例:

一个是电视剧《不够善良的我们》里的女主简庆芬。

简庆芬是一名普通中年女性——

跟丈夫结婚12年,有房有车,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除了平时有点忙、有点累,她的工作生活基本顺遂。

某天晚上,她突然感慨:日复一日的生活,很久没有那种“真的好快乐”的感觉了。

于是她点开丈夫前任——Rebecca的社交账号,发现对方正在过着无比精彩的生活:

每天都有惊喜,有1800万新台币的存款,还有个比自己小10岁的男友。

对比之下她觉得自己糟糕透了,忍不住去想象:如果丈夫当初娶了Rebecca会怎样?

从那以后——

她开始一边窥探Rebecca的生活,一边审查丈夫的一言一行,试图从中找到“丈夫对前任念念不忘”的证据。

在持续的猜疑中,她变得越来越敏感,有时还会跟丈夫无端争吵,导致夫妻关系越来越紧张。

《不够善良的我们》剧照

另一个案例来自我的一名来访者沫沫。

沫沫跟男友同居3年,生活AA制,相处基本融洽,没啥大的矛盾。

有一天晚上,男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前任联系他,想向他借钱。

沫沫有些不解:“为什么分手了还向你借钱?”

“她工作不稳定,经常捉襟见肘,之前也常常向我要钱。”男友解释道。

“那你会给她吗?”沫沫继续问道。

“谈恋爱时会给,分手后就没给了,刚刚我也拒绝她了。”男友回答道。

当时沫沫没说什么,内心却忍不住好奇:

前任到底有什么资本,能让男友过去频频给她钱。

后来通过社交账号发现对方是个极其普通的女生时,沫沫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埋汰男友:

“又丑又没能力,亏你当初还对她这么好;我这么漂亮又能干,也不见你珍视我!”

从那以后——

她开始对男友诸多挑剔,嫌他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冲男友发脾气,两人关系越来越糟。

图/CC0

以上两个案例中的情感危机,看似都跟伴侣前任的突然“闯”入有关。

不一样的是,跟伴侣前任的现状比较中,简庆芬“输”了,沫沫“赢”了。

可无论是输是赢,都无法令她们获得发自内心的满足,反而还会令她们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失衡,不断纠缠内耗,影响自己当下的亲密关系。

既然如此,她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跟伴侣前任去比较、竞争呢?

那是因为:透过伴侣前任,会折射出她们在当下亲密关系中的缺失与渴望。

电视剧中的简庆芬,婚后生活基本顺遂,没有大的风浪,但她在婚姻中缺少一份来自丈夫真正的看见与认可。

这份缺失,一方面来自丈夫对她的忽视,另一方面来自她对自我的压抑。

比如:

每年她过生日,丈夫都会买某个牌子的蛋糕,她并不喜欢,但她不说;

手机通讯录里,丈夫备注她的全名而不是老婆,她很介意,但她不说;

她照顾瘫痪的婆婆,很希望丈夫能够看见她的付出,夸夸她,但她不说……

在这样的氛围下——

她很难在婚姻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也很难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当从社交账号看到丈夫前任Rebecca活得如此潇洒、如此快乐时,她内心长久以来的压抑和对快乐的向往,瞬间就被折射出来了。

《不够善良的我们》剧照

沫沫也有类似情况,她这些年跟男友相处基本和谐,没有大的矛盾。

但在男友身上,她又很难体验到真正的情感联结。

这份隔阂,一方面来自男友清晰的边界感,另一方面来自她的独立本性。

去年沫沫从公司离职,跟朋友合作创业,资金周转比较紧张。

男友每月会定时把房租、水电费的账单发给她,按AA制结算。

有时沫沫不得不透支信用卡,男友也不会主动提出帮她垫付。

有一回,沫沫深夜拉肚子有些虚脱,让男友帮忙去楼下买药。

男友买回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关心她的身体,而是拿着收据向她要回药费。

沫沫当时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但基于两人一向财务独立,她没说什么。

在这样的氛围下——

她很难从这段感情中感受到支持、爱与温暖,也很难放心地把未来托付给男友。

当偶然得知男友曾经对一个“远不如自己的前任”如此大方时,她内心一直压抑着的不安全感和对被爱的渴望就被折射出来了。

其实简庆芬也好,沫沫也好——

她们真正在乎的不是伴侣前任过得好与不好,而是她们内心渴望却被伴侣屡屡忽视的情感需求。

这是她们在当下亲密关系中始终悬而未决的缺憾。

也因此,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当伴侣前任突然“闯”入而引发我们强烈不适时,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与之去比较、竞争,也不是揪着伴侣的过去不放,而是透过这份不适,去觉察我们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和内心的渴望。

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关注回归自身,回归到自己在伴侣身上未被满足的缺憾。

然后试着跟伴侣开诚布公地聊一聊,表达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与渴望。

当然,对于习惯在关系中自我压抑的人来说,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电视剧中的简庆芬,由于无法向丈夫表达需求,极度压抑之下的她出轨了。

这件事给丈夫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搬离了家,两人进入冷战状态。

在几次尝试沟通无果的情况下,简庆芬给丈夫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

……出轨,当然不是因为爱(他),但是我有需要。

我需要有人可以听我说说话,紧紧地抱一下我,就算陪我一起哭也好。

在那段(照顾婆婆的)时间,如果有谁可以告诉我“简庆芬,你做得很好,辛苦了”,我就会在所不惜。

可惜,那个人不会是你,也不能是你。

我恨你,恨你把我的爱视为理所当然……

在短信中,她放下了前期在丈夫面前所有的讨好与压抑,诚实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需求。

而丈夫也在那一刻逐渐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对妻子情感上的忽视,继而进行自我反省。

《不够善良的我们》剧照

后来夫妻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和自我调整,带着各自对婚姻的领悟与成长,重归于好。

当然,影视剧的结局或多或少带有理想的成分。

在现实生活中,沟通未必一定能促成圆满。

比如沫沫。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觉察与探索过后,沫沫决定跟男友开诚布公地聊一聊。

当聊到“钱”这个话题时,两人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男友坚持AA制,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生活,彼此互不亏欠。

因为他已经从上一段恋爱中吃过金钱的亏,不想再吃第二次亏了。

然而,伴侣间锱铢必较,这并不是沫沫真正向往的恋爱/婚姻生活,她期待两个人能够在生活中相互扶持、患难与共,而不是各顾各的。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她向男友提出了分手。

虽然这样的结局并不圆满,但它让沫沫学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确认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勇敢地放下一段不匹配的亲密关系,继而去追求更和谐的亲密关系。

写在最后

其实,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的羁绊从来都不是伴侣的前任。

无论伴侣的前任是什么样的人、过得好不好,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

我们真正的羁绊是:

当我们在这段关系中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们是否愿意坦诚地跟伴侣沟通?伴侣是否愿意去倾听,并努力满足我们的渴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一起努力,相互扶持,携手并进;

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试着放下对伴侣的期待,让关注力回归到自己身上——

满足自己的渴望,照顾好自己,为自己的需求负责,好好爱自己,安慰内在的不安。

当把力量带回给自己以后,我们将会因此变得更加完整。

继而带着这份完整,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在看」+「转发」愿你我都能透过关系,看见自己,关爱自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