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评天下|科创板会否再迎制度创新

金评天下|科创板会否再迎制度创新
2024年06月14日 18:34 金融投资报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本周A股继续在低成交中玩转“电风扇”行情,只是周四科创板的异军突起,让市场又开始浮想联翩。

对于科创板的异动,从大的政策角度看,此前似乎有所预期。高层会议最近提出,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基于此,科技属性强的科创板出现异动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这里云集了不少科技前沿优势企业。

在目前A股存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去激发市场活力?有传闻称,为活跃资本市场,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科创板有可能会降低门槛,比如,将现在50万元的资金门槛降低到10万元。此外,为增强交易活跃度,科创板有可能会试点有限制的T+0交易制度。

从以往的经验看,科创板似乎一直都带有先行先试的特点。例如科创板率先实施了20%涨跌停交易制度,率先引入了做市商制度,等等。因此,如果要在目前存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活跃科创板,实施适当的制度创新也是很有必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科创板中不乏大市值公司,比如中芯国际、百济神州、海光信息、金山办公等都是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还有传音控股、联影医疗、中微公司、晶科能源、百利天恒、寒武纪等800亿元市值以上的公司。怎么活跃这些公司的成交,从而起到示范作用,这是值得探讨的。

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情况看,交投活跃才能吸引资金的关注,才能吸引流动性源源不断地进入,从而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英伟达、苹果、特斯拉、Mate、微软、亚马逊等长期都是美国股市交投最活跃的品种,也正是因为有了活跃的交易,才能让全球资本关注并投资这些优秀企业。科创板中的许多公司都是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比如目前销售排名居全球前三的中芯国际,还有国产AI芯片的佼佼者寒武纪,以及半导体产业龙头的中微公司、澜起科技等,技术实力都不弱,但受制于A股存量资金有限,一段时间以来交投颇为低迷,很难体现出中国特色科技股的价值。目前市场流行的“科特估”是一个新概念,要撑起这一概念,最关键的是要有资金的磁吸效应,否则就是“雾中花水中月”。

当然,降低交易门槛是不是就一定能让科创板的交易活跃起来,还有待观察。因为仅仅降低交易门槛其实意义不大。创业板也是10万元的门槛,也有很多好公司,但交投依旧不见活跃。而且降低门槛只是能吸引中小散户进入,这些散户面对的是机构等交易对手,能有几多胜算?

因此,配套T+0交易制度有一定的必要性。T+0交易制度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有人担心T+0交易会引发高频交易,令投机风盛行。其实这可以用制度加以约束,比如单日限定一个账户3次或者5次T+0交易,资金依旧实施T+1回转,这样既可以让普通投资者日内纠错,又能最大限度地抑制投机炒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在科创板实施20%涨跌停试点后,创业板也跟着实施了20%涨跌停交易,这是因为这两个板块具有同质化特征,科技属性都比较强。因此,如果科创板要进行交易制度的创新改革,应该把创业板捎带着一起,这样对沪深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才算公平。

创业板里也有很多科技龙头,比如动力电池全球巨头宁德时代,高端医疗设备巨头迈瑞医疗,有工控小华为之称的汇川技术,通信设备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半导体领域的卓胜微和华大九天等。创业板涉及的行业比科创板还略广一些,但企业性质都差不多,如果不看代码只看公司,一般人是分不清这些公司是在科创板还是在创业板的。

如果对科创板和创业板都实施制度创新改革,可以给市场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在垃圾股问题基本解决后,市场有限的资源要向硬科技聚集。毕竟,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参与全球化竞争,已经让自主可控的核心科技发展时不我待,而资本市场需要为这种发展方式出力,投资者也能充分分享科技发展的红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