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宇树科技机器人爆火,犹如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悄然到来。在许多人看来,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但眼下有一个现实问题面临抉择——究竟是提高生产效率重要,还是解决就业难重要?或者说,现在的劳动力资源究竟是不够用还是有所富余。
其实在就业市场承压的背景下,机器人能替代的大多还是简单重复的重体力劳动,或者说是一些线性劳动。当然,在AI的加持下,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但始终需要关注的是,无论是人工智能也好,还是机器人也罢,它们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简单地替代。简单替代的结果就是大量劳动力闲置,这也会引发深层次的矛盾。
因此,对机器人征税的主流观点是: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社会效率,但也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那么政府有必要对机器人相关领域征收一定的税负,并补贴给剩余的劳动力。
不过,目前对于这一说法也有一定的争议。由于机器人主要替代的是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岗位,其最终结果是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并反哺给人类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就像蒸汽机时代汽车替代了牛马,大幅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但也并没有对蒸汽机单独征税。
对机器人征税还有一个理由是,许多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劳动力就业。如美国联邦税收收入部分来自工资收入,欧盟也有较大比例税收来自劳动力报酬。机器人取代人力会造成与就业相关的税收流失。但是,如果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全社会的利润显著增长,那么完全可以利用税收总额的增加来转移支付对于闲置劳动力的生活补贴。
此外,对机器人征税来补贴因为被机器人替代而丧失工作的劳动力,这也有养闲人之嫌。毕竟,不劳而获并非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始终在不断进步,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也会不断提高,谁也无法阻挡时代迅猛发展的步伐。这个时候,单纯的征税补贴不如让更多劳动力找到更适合的工作机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价值。比如,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应用后,对于后台的安全人员需求也会不断增加,以前开出租车的司机,就有可能变身为后台安全员。
总而言之,对于机器人征不征税,怎么征税这一争议可能会长期存在。即便征税,也不是为了单纯地养闲人。我们必须适应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转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这样才不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