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让企业应对碳壁垒心中“有数”

瞭望 | 让企业应对碳壁垒心中“有数”
2025年01月07日 18:27 新华社客户端

  欧盟碳壁垒下,数据统计成本、从上游企业获取原料数据难等带给出口企业压力

  亟需提升国内碳排放数据计量、标准、认证等方面能力,并推动国际衔接,增强我国碳数据话语权、主动权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梁姊 李亭

  碳壁垒给一些出口贸易商带来额外挑战。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对欧出口企业2023年10月1日起申报碳排放数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数据统计成本、从上游企业获取原料数据难等带给我国出口企业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欧美各国陆续围绕“减碳”制造贸易壁垒,亟需提升国内碳排放数据计量、标准、认证等方面能力,并推动国际衔接,增强我国碳数据话语权、主动权。

王鹏图/本刊

  与碳壁垒交手

  CBAM将根据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进口产品征税。其于2023年10月起试行,主要面向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六个行业。2023年至2026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出口企业需向欧盟报送其碳排放数据,无需通过购买CBAM证书向欧盟缴纳费用。2026年起则需缴费。欧盟还将评估是否将碳关税征收范围扩大到其他商品。

  据了解,国内向欧盟出口特定产品的企业已于2024年1月起,填报上一季度的产品碳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已经历四个填报周期。

  欧盟碳壁垒带给全球范围内相关企业额外挑战。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咨询业务部副总监钱冰告诉记者,所在交易所协助国内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时发现,在碳数据填报初期,较多企业“一头雾水”。“不仅国内的出口企业不懂该如何准确填报碳数据,很多时候,欧盟的进口企业对于相关规则也不甚掌握,需要同步指导。”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碳数据填报难题,较多企业选择直接填报缺省值。根据CBAM规则,企业碳排放数据缺失时,可用缺省值估算产品碳排放强度。相关缺省值源于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欧盟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对能源密集型行业(如钢铁、化肥、铝和水泥)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估值。缺省值原则上为出口国对应产品的平均碳排放强度。

  然而,多位受访者提醒,欧盟发布的缺省值可能高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实际碳排放强度。对缺省值的过多使用,会一定程度影响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采用缺省值是企业在碳数据填报初期的适应性、缓冲性选择。北京京城绿色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岳明珠说,2024年以来,对于CBAM碳数据填报,不少企业仍处于观望、咨询和学习状态。特别是一些出口复杂产品的企业,不仅需要填报生产制造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其原材料(前体材料)如果被涵盖在CBAM名录当中,也需要一同填报碳排放值。在此背景下,碳数据填报初期,优先采用缺省值被企业视作更具经济性的选择。

  这种“缓兵之计”或难以为继。天津市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武凤玲说,按照欧盟政策要求,从2024年7月开始,CBAM所涉出口企业如果原材料的碳排放量大于总排放量的20%,就不能使用缺省值填报。不仅如此,欧盟进口企业对于CBAM所涉出口企业提供碳排放数据的要求也在逐渐细化。

  “后期,欧盟会对出口企业碳数据进行核查,企业如果没有遵守欧盟的缺省值使用限制,恐将失去进入欧盟市场的资格。”武凤玲说。

  钱冰说,CBAM过渡期的数据填报也是为欧盟制定低碳竞争政策网络提供参考。“大量使用包括缺省值在内的低质量数据,可能造成欧盟高估我国出口产品碳排放强度,从而在后续政策制定上进一步施压。”

  企业面临数据获取压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较多企业选择填报缺省值,一是借此减轻数据填报成本,二是难以获得上游原料数据。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企业掌握内部生产过程排放数据,技术上实则不难实现。对于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电表等统计碳排放所需基础设施,我国已有相对成熟的搭建路径和经验。但是部分企业仍对付出相应成本感到犹豫。此外,开展碳排放统计工作的前提是进行专业人员招聘或培训,一些企业对付出相应薪金和时间成本仍有顾虑。

  更大的难点在于获取生产链条上游碳排放数据。岳明珠说,当前,出口复杂产品的企业较难获取原材料隐含碳排放量。“在原料供应商本身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下游出口企业难以与其沟通协调并获取数据。”钱冰说。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面对一些提供原材料的上游企业——尤其是话语权较强的“大厂”,下游生产商和贸易商并不具备谈判优势。它们难以要求上游企业因为其面临的碳壁垒压力,额外统计并提供原材料碳排放数据。某出口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连自身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数据统计都很难完成,无法要求上游企业做相同的工作。”

  在岳明珠看来,一些上游生产商和供应商暂未意识到碳数据填报同样关乎自身利益,即出口企业如果在海外市场遇阻,相关损失会传导至上游。

  钱冰说,一些出口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分布在多个省份,这种生产链条分散的情况,也客观加剧了数据收集难度。

  构筑数据能力

  受访专家认为,全球绿色博弈背景下,我国应加速构筑数据能力,增强话语权、主动权。

  近年来,发达国家加速制造碳壁垒以维护产业利益。CBAM之外,欧盟、美国、加拿大等正组建“绿色钢铝贸易同盟”,要求同盟各国进口的钢铁、铝产品必须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苹果、微软、谷歌等企业也开始组建“绿色采购俱乐部”,通过选择性采购排除和减少碳含量高的产品等。

  面对碳壁垒,国内相关机构创新碳数据获取机制。2024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达成了首笔应对欧盟碳关税的数据交易。即由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将生产链条上游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打包成为数据产品,经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合规管理并上链存证后,与下游企业进行交易。

  “数据交易为上游企业的数据统计带来收入,提升了上游企业统计相关排放数据的内生动力。”钱冰说。

  进一步则是增强数据主动权。受访专家建议,应加强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尽快公布一批主要能源品类和重点基础产品碳排放因子,为企业开展核算提供基准数据。同时,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沟通衔接,推动我国数据库得到国际认可,将本国产品的碳排放数据解释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受访专家建议,应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推动标准的国际衔接。推进我国碳排放核算、评价和认证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机构品牌。通过建设数据库、标准、机构等,系统性增强我国碳数据话语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