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中考作文题……真是一言难尽

上海这个中考作文题……真是一言难尽
2024年06月15日 14:01 EVE爱森森

今天是上海2024年中考,作文题是这个👇

一个礼拜前高考作文题出来时,我先是懵了一下,然后觉得还行;今天的题一出来,我也是先懵了一下,然后……到现在还是有点懵圈……

当然轮不到我说好不好——上海今年参加中考的13.5W考生,都必须硬着头皮写完600字,不然9年寒窗苦读,五五分流,将近小一半的娃无法继续读高中。(前几日涟水女中专生超过很多顶尖学府博士拿下奥赛决赛资格的逆袭故事,似乎让“中专生”的身份神奇了一把,但大家也就看看可以了……)

忍不住想问《我也是个取水人》——这题出的,算什么level?

首先题干出现了非常诡异的描述,第一句就很莫名其妙: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既然是“无形的水”,怎么可以用“一滩”来形容?小学语文老师都可以站出来给差评。

……每个人都用各自取水的方式来认识这滩水……认识水的方式,可以是“观察水”、“触摸水”、“品尝水”,无论如何也不该是“取水”吧?

取水的方式,只适用于水在某个容器里,才能想到取水的各种方法。比如在瓶子里,你得用吸管,或者学习著名的《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

一滩水,人的第一反应是在地上的一滩水,正常人会去“取”这(地上的)一滩水?然后用“取水的方式”认识它?——动物世界里倒是看到蛮多此类画面……总之我脑中的意象非常诡异。

第二句,心灵鸡汤款金句格言,粗看没有任何问题:

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

但出题者为了和第一句“取水”发生关联,形成“呼应”,后面又加了半句“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反正就是不能说人话,人话其实很简单:“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探寻未知、不断成长的方式”。

典型的鸡汤绕弯写法啊,读起来还特别不爽。

我猜测,题目的意图是想用“取水”来表达“探寻未知后,将收获为己所用”的意思?但这个意向的影射非常牵强,而且表达不顺。

说白了,这种“蕴含哲理”的题目,就是装逼过头,绕到自己晕头转向,以至于引起人阅读不适,故意增加理解难度,让考生跑题。

上海历年中考作文题,基本发挥稳定,题干平实易懂,让人觉得亲切又别有一番滋味,能让考生有话可说——好的中考作文题,就该如此嘛!

上海中考近10年来的题目👇

今年这个“取水人”,我个人认为,有失水准。

这题是出给初三学生的,这些娃才15岁,我不知道出题老师要到底要孩子们怎么写,展现出他们的什么能力,才会把题干出得“绕”成这样?

这么重要的考试,语文作文题又是大头,占60分——第一步就是“拆解题干”。但第一句就如我所说,经不起仔细“拆解”。

我还特地去百度搜索了一下,这种“要取一滩无形的水”是不是l哪个我所不知的大作家的名言呢,比喻稀奇古怪且逻辑不畅倒是很容易在文学作品流派中独树一帜,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科目的考题,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无法合理“拆解”,只能换成“猜测”——就像我前面猜的,出题者的意思就是让考生写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探寻未知,然后找到独特的自我成长”。

题眼中还有一个“也”字,就是一定要写明“别人都在探寻,我也在探寻”,如果举例只说自己的探索,那严格的话可以判偏题。“猜测”对了,再去写这篇文章,其实只剩一个字:

有朋友说,本来作文写好就是难的,能有话可写就可以了——老实讲,我觉得这个题目,换我去写,现在的我,而不是15岁时的我,都觉得一个字:难。

它的关键在于写出“探寻未知”的多样性——我们这些初三的孩子们,真的有多少机会“多样性地探寻未知”?读书生活两点一线,最多寒暑假旅游夏令营,还能干什么?还能怎么个多样性?

拓宽眼界,就是到处多走走吗?增长才干,就是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吗?发现规律……物理规律都在书上标着,社会规律他们只有进入社会才能感知啊。

于是,只能是架空的、玩虚的。K9的基础教育,其实很难做到“多样性地认识世界”——这一块,等孩子将来读完大学,真正开始接触社会,倒是有话可说了:灵活就业,不就是“多样性探寻未知”吗

所以,我真的很想知道,中考作文出题者,到底想要考核孩子的啥?说好听点,是描述理想的能力,难听点,就是吹牛的能力。

这种题目,出给我们四五十岁的人来写,说不定还能写出600字有价值的东西——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人的“终身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

初三来写,99.9%必然是空洞的。举再多的例子,贴再多的金句,不能涂改掉空洞的底色。

不怕暴露年龄,我参加的是1997年的中考。当年我们的中考作文题就两个字:《良师》。

我觉得这样的题目就是人人有话可说的好题目——良师并不一定是老师,甚至不一定是人。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一件事。

写贴近自己生活的东西,写能让孩子发挥出感情的东西,必然是有价值的写作——我一直觉得,好的作文题,它不仅仅是一种对能力的考核,而是对考生自我思维的整理过程。

真心希望,能看到中高考出现高水平的好作文题目,而不是这样的“一言难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