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研究的原动力

做好研究的原动力
2019年02月12日 20:14 谭天论道

地这

做科研是很辛苦的,也不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作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解决的是他为什么要做研究?或许有人说因为我喜欢,因为有兴趣,然而,当研究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还能保持初心吗?你还有足够的驱动力吗?这就涉及到一个做好研究的动力问题。那么,研究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它源自:乐趣、意义和追求。

一、要有乐趣

女博士陈莹而立之年出国,不惑之年学成归国,在这过程中兴趣是她做研究的最大动力。学术论文高被引学者刘海涛教授认为好奇心是做研究的源动力,他说“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充满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而学术研究就是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他还说“我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学术研究就是探索一切的未知,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兴趣和好奇心都是做好研究必须的,但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乐趣才是做研究的真正动力,因为乐趣是一种生活态度。

做研究很难很累,何乐之有?其实,苦与乐是相对的一种主观感受。如果你把探索求知领域作为一种生活乐趣,就会不以为苦反以为乐,那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再说面对研究难题以其苦脸去做,不如笑对人生,以苦为乐。我倡导“快乐学术”,常对我的研究生说,你不觉得研究这个东西挺好玩的吗?事实上,一个真正热爱研究的人,当他攻克一道难题,闯过一道难关时,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攻克科研难题后那份快乐,不以研究为乐趣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二、意义何在?

常听到有人问做这个事情有意义吗?对于科研,意义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对整个科研工作的认知,就是说你认为做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意义何在?这关乎你的价值观,如果你认为这个事情非常值得去做,那你就会全力以赴,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反之就不会如此卖力。二是对某个研究课题的判断,这个选题有没有价值?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如何?我不太赞成为研究而研究,研究一定是有目的的,为了解决某个学术问题或应用问题而进行的探索和创新。对于一些意义不大价值不高的选题我是不愿意去碰的,但如果这个选题很有价值,再难我也要想尽办法去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数学,爱因斯坦追求研究中的美,这些都是科学家们对研究意义的认知和判断。

有意义或者有价值的研究项目还会得到科研立项和经费支持,解决做研究的物质基础。不过,我认为这对于人文社科不是最重要的,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要做实验,要使用仪器设备和大量耗材,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诚然,现在不少新闻传播学研究也要做实证,也需要经费支持。但我认为有价值的研究与课题不是有必要关系的,例如我最好的研究并不是来自课题研究。况且目前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大多是应用性研究或对策性研究,在此我希望国家更多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

三、要有追求

作为研究生,如果他对研究功利心很强,只是为了拿文凭或找一份好工作,那么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不会感到有任何乐趣。就会导致要么轻易放弃,要么浑浑噩噩混日子。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教学外,科研也是必须的。但在繁忙的教学、生活以及行政杂务的重压下,还能不能坚持做科研确定是一大考验,这就要看你做研究的定力和动力足不足了。人是要有一点追求的,这样他的人生才有目标。作为一个研究者也要有学术追求。不说为此奋斗终身,至少在他做研究这一人生阶段要有追求,要有事业心。

我认识一位青年学者曾扬言在某个领域做到全国第一,有没有做到第一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他这些年研究成果很多,可以说少有成就。有不少人对科研有兴趣,也明了研究的意义,但不能持之以恒,在名利和挫折面前往往选择放弃,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一是他的人生目标不那么明确,二是他没有为实现目标坚定不移的决心。这种追求如果信仰,不仅目标明确而且行动坚定,对自己严格要求,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与执著。即使我们不能为此奋斗终身,也要有一个阶段性现实追求目标,否则你将一事无成。说低一点就是事业心,说高一点就是献身精神。如果都没有,在面对种种打击和诱惑时你很容易退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