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位于海防前哨的湛江,这座港口城市也是一个军港,这让我想起苏小明那动听的《军港之夜》。我有不少同学是舰队子弟,我也因此对部队尤其是海军有更多关注和了解。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此时也让我回想起数十年来与海军官兵的情缘,其中有的海军朋友至今都有联系,比如南海舰队录像室杜主任,尽管他早已退役退休。
一、当年我采访的战斗英雄当上将军
湛江是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我所工作的电视台就在舰队机关旁边。我和驻守海疆的官兵也有不少来往,有的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8年,我作为一名电台记者,到医院采访了赤瓜礁对越反击战负伤的战斗英雄杨志亮,记得由于航程长航速慢,他回到大陆时伤口已严重化脓。如今杨志亮已晋升海军中将,为南部战区海军政委。
在湛工作期间,我与当地驻军部队有过不少合作。1996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策划制作了驻湛部队大型文艺晚会《粤西军魂》,我任晚会总导演,电视节目荣获“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我编导的反映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的四集纪录片《越过大洋去握手》,先后在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还通过凤凰卫视欧洲台和美洲台在海外播出。
二、从《越过大洋去握手》到越过网络去握手
2005年,我收到一封标明紧急救助的电子邮件,来信人是江苏的一位小学教政治课的女老师,她在准备全市网络教学公开课时在网上发现了这部片子,她认为这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当时的网速很慢没法下载,她不知怎么找到我的邮箱,请求我刻录一张光盘寄给她,我满足了她的要求。据悉她的公开课大获成功,之后我们虽有联系但从未谋面,后来听说她当了校长。互联网就像宽阔的海洋,我们虽然远隔千里,仍可以伸出友谊之手。
三、军港是我影视创作和获奖的源泉
我到湛江电视台工作后,跟部队官兵尤其是海军的朋友有了更多的接触与合作。我上过军舰,采访过舰长。我们一起喝酒我们合作做节目,记得有一次一艘美国军舰访问湛江,中美两军士兵还进行篮球比赛,没想到南海舰队的弟兄们竟然把美国佬给打败了!在军地联欢的晚宴上不擅喝酒的我向那位裁判员(南舰的一名军官)敬酒:哥们,干得好!
由于单位紧挨着南海舰队司令部,也给我的军事题材影视创作带来便利。我创作了四集电视纪录片《越过大洋去握手》,反映我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五大洲四大洋,扬我国威军威;我策划、组织和导演了驻湛部队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粤西军魂》,被市领导誉为湛江自建国以来最高水平的演出,这个节目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这些奖有一半应归功于那些保卫祖国海疆的军人。
四、我的军队朋友,我的部队学生
由于创作的原因,我结识了不少军队朋友部队首长,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的好友湛江军分区支副政委因要值班不能与家人团聚,我去陪他喝了一宵啤酒。我还有幸认识我的偶像,中国纪录片学会会长、纪录片《望长城》总导演刘效礼将军(下图)。我的一个优秀研究生要去当兵,我支持他,如今他驻守雪域高原,在海拔4500米的阿里每天进行三公里跑的高强度训练。在八一建军节里,这篇回忆文章就当我给这位边防军官及其他部队朋友的节日礼物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