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州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这场灾难中,及时报道是抢险救灾报道的首要要求。当地媒体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灾情信息,让公众了解灾害的实际情况。感人报道也是抢险救灾报道的一大亮点。媒体通过讲述灾区人民的坚韧与顽强、救援人员的英勇与付出,展现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性光辉。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些灾害报道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加强。除了抢险救灾报道外,媒体还可以深入挖掘灾害背后的原因、防灾措施以及灾后恢复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展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全面报道也是灾害报道的基本要求,媒体通过多个角度、多种形式,全面报道了灾害的各个方面。包括灾害的原因、受灾情况、救援工作的进展、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应对措施等。这种全面报道让政府和群众对灾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利于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灾救灾措施,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减灾的认识和救灾的信心。
比如这则救灾报道《梅州73岁老人洪水中漂流6公里获救!》,我认为这个洪灾救人的新闻报道太单一且单薄,主要讲海事部门如何英勇救人。但在老人漂流救助的新闻中仍存在种种疑点,不能满足公众了解灾情的信息需求。
疑点一:老人是在玩漂流?玩了6公里的免费漂流,老人家很过瘾吧?
疑点二:老人坐筏会不会为了捞浮财?捡洪水垃圾中有用的东西?
疑点三:老人是如何得到无动力PVC排筏的?洪水期间PVC排筏管理是否出现问题?
……
面对灾害险情如何做好防范?如果事故不明、防灾措施不给力,灾害隐患无法消除,就会导致事故险情频发。可能海事部门忙于救人,只能提供单一的新闻报道,导致网上新闻同质化严重。
我认为媒体记者应该及时跟进,实地调查,做好深度报道。我们过去的灾害报道是报喜不报忧,认为负面报道等于负面影响,现在要改变“灾害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的错误新闻观,要让灾害报道更立体更有效。
其实每年洪水都会出现这类漂流涉险的事故,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解决和社会综合治理,更需要媒体深入调查,发现问题,为防灾减灾提供信息支持。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报道不能只求快,还要追求质量和深度。
其实,关于灾害新闻除了救灾报道外还可以从 10 个方面发力:1. 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2. 灾害中的人性光辉;3. 科技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4. 灾害对环境的长期影响;5. 灾害救援的国际合作;6. 心理援助在灾害后的重要性;7. 社交媒体在灾害信息传播中的作用;8. 灾害经济学;9. 从灾害中吸取的教训与启示;10. 虚拟现实技术在灾害模拟和培训中的应用。目前我们的灾害报道还比较单一,还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空间。
(本文由AI辅助写作,你给打多少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