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观察者网 刘程辉】“美国对贸易协议不上心,正让拉丁美洲转向中国。”英国《金融时报》5月24日以此为题刊文称,近二十年来中国与拉美贸易往来实现飞速增长,除了贸易,中国还通过援建基础设施在当地赢得了更多朋友。相比之下,美欧虽然也推动过贸易和基建协议但收效甚微,或没有任何结果。有美国智库人士担忧,“美欧公司正在剥离他们在拉美的资产”,“我们必须鼓励他们留下来”。
5月10日,中国与厄瓜多尔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厄瓜多尔自此成为中国第27个自贸伙伴,也是继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之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4个自贸伙伴。
《金融时报》注意到,巴拿马和乌拉圭也正在计划与中国签订类似协议,而推动自贸协议的厄瓜多尔总统拉索,还是一位受过美国教育的保守派人士。专家认为,厄瓜多尔与中国的经验表明,除非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能够提供更好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否则他们在拉丁美洲将面临进一步输给中国的风险。
文章称,本世纪以来,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20亿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49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南美最大的贸易伙伴。
“贸易不是唯一的问题。”文章指出,中国通过援建或资助公路、桥梁和机场等项目赢得了拉丁美洲的朋友。如今,已有20多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倡议;自2005年以来,中国已向拉丁美洲政府和国有企业贷款超过1360亿美元。
相较之下,美欧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合作却乏善可陈。
文章写道,拜登政府已经排除了新的贸易协议,这让拉美国家感到沮丧;欧盟花了20年时间与南美南方共同市场谈判自由贸易协议,但至今尚未批准。
“你必须在西半球开展经济竞争,否则你就会失去它,但我们没能进行有效的竞争。”美洲委员会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埃里克·法恩斯沃斯(Eric Farnsworth)表示,美国两党越来越担心联邦政府缺乏积极的拉美贸易议程。美国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局首席副助理部长里卡多·祖尼加(Ricardo Zúniga)也承认,“我们现在的政治现实是,没有人支持扩大自由贸易协定”。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一直炒作拉美地区的腐败、民主、环境、人权以及与中国做生意存在的风险。比如,美国要求拉美国家避免使用华为建设的5G通信网络,但美国和欧洲的替代品往往更昂贵。
此外,在中国一直在稳步投资拉美并开展贸易之际,美欧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倡议,但收效甚微。
欧盟推出的“全球门户倡议”曾被视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但仅承诺向拉美提供35亿美元。特朗普政府于2019年推出了对标“一带一路”的“美洲增长”倡议,但无疾而终。此后,拜登政府还尝试过“重建更美好的世界”计划,但巴拿马总统劳伦蒂诺·科尔蒂索上月对英国《金融时报》坦承,该项目没有任何结果。“虽然演讲非常精彩,但美国应该‘坚定承诺(给予)经济支持’。”
去年6月,拜登宣布了另一项美国倡议,即“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旨在为美洲地区国家提供除了中国之外的合作选择。但近一年后仍未宣布具体投资,该地区前三大经济体中的巴西和阿根廷也没有加入。
“拉美人仍然不太确定这会带来什么。”华盛顿美洲对话智库的玛格丽特·迈尔斯说(Margaret Myers)。
《金融时报》注意到,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西总统卢拉今年对中美的访问形成了鲜明对比。
2月,卢拉率领一个小型代表团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并与总统拜登会面。白宫随后发表声明称,双方会谈的重点是民主、人权和气候变化,尽管提到了贸易和投资,但没有宣布任何交易。
4月,卢拉的中国之行持续了三天之久,还带来了数十位商界领袖和各州州长。中巴签署了约20项价值100亿美元的协议。卢拉特意参观了华为在上海的研究中心,随后表示“没有人会禁止巴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巴西还签署了寻求在半导体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卫星监测领域合作的协议。
文章认为,阻碍美国发展与拉美经济关系的障碍之一是资金问题。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被要求优先考虑中低收入国家,这就将拉美大部分地区排除在外。另外国际上的多边开发银行对于向中高收入或高收入国家提供贷款也有限制,但中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目前,欧洲领导人正试图在7月与拉美国家举行峰会,弥补近十年来对该地区的忽视。但一位欧盟外交官承认:“如果我们失败了,可能就不会再有峰会了。这是重启两国关系的最后机会。”
《金融时报》还称,欧洲和美国公司一直在出售拉美地区的资产,但中国买家正在进入这个市场。
巴西财政部长费尔南多·哈达德(Fernando Haddad)表示,“随着那些公司离开巴西,我们几乎正在经历一段美国撤资的时期。福特汽车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正在讨论将巴西的一座工厂出售给中国的比亚迪,以生产电动汽车。”
“谈论投资很好,但美国和欧洲公司正在剥离他们在拉美地区的资产。”迈尔斯说,“我们必须鼓励他们留下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