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苦等中国游客,谁会“孤注一掷”?

缅甸苦等中国游客,谁会“孤注一掷”?
2023年08月17日 09:19 观察者网

近日,文旅部办公厅发布通知,从8月10起恢复第三批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令人惊讶的是,在亚洲国家名单中,缅甸也赫然在列。据缅甸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只有45万外国游客进入了缅甸,其中以中国和泰国的游客数量最多。虽然与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远不及泰国、老挝等周边国家。毫无疑问,中国游客锐减对缅甸旅游业来说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挑战。

作者 | 小军哥(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其实,在恢复中国公民赴缅旅游之前,缅甸已经对外国游客做出了一系列放宽限制的举措。例如,推行线上签证申请等政策措施,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然而,与泰国、老挝等周边国家相比,缅甸的旅游业恢复程度相对缓慢。

△资料来源:根据东盟各国行业信息整理(仅供参考)

据缅甸酒店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开始到今年3月结束的2022-23财年,缅甸共接待外国游客36.74万名,其中中国游客近5万人次,仅占13.15%。由此可见,中国作为入缅旅游第一大客源国,在缅甸旅游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支撑作用。

今年7月底,缅甸与吉林省签署了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关系合作备忘录。缅甸酒店和旅游部部长称,中国是缅甸发展旅游业最可靠的市场,缅甸期待中国游客的回归。但是,当下缅北地区愈演愈烈的电诈和“嘎腰子”谣言,却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外国游客望而却步。

缅甸旅游业发展概况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缅甸仍然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之地。

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位于中南半岛西侧,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与中国、东南与泰国和老挝接壤,面积676578平方公里,是东南亚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约5580万,共有135个民族。

缅甸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令人向往。西北部有超过海拔4000米的高山峻岭,白雪皑皑,美不胜收;南部则以迷人的滨海景色著称,拥有专为游客量身打造的滨海旅游区。人文旅游方面,缅甸有着“佛塔之国”的美誉,特别是万塔之城蒲甘堪称举世罕见。

△仰光大金塔(@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自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以来,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采取了系列措施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从1989年开始,缅甸政府延长了外国游客在缅逗留时间,通过一站式边境等措施简化通关手续,进一步促进了边境旅游活动。1990年,缅甸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关于旅游业的法律《旅游法》,其中规定允许私人和外商经营国内旅游业,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蒲甘佛塔(@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1992年,缅甸成立饭店和旅游部,主管饭店旅游总局、饭店旅游服务公司以及餐饮公司,并对国内旅游业进行宏观政策指导。1994年,缅甸进一步成立了“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和缅甸国际航空公司,积极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缅甸还在1995年制定了未来旅游业发展计划,旨在通过增加入境旅游人数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实现在20世纪末接待50万入境游客的目标。

这一系列措施为缅甸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缅甸旅游业从1994年底的13.23万人次,逐步增长至2000年底27.29万人次。其中,亚洲国家一直是入缅国际游客的主要客源地,尤其以泰国、中国和韩国为主,而来自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国际游客相对较少。这一发展趋势也增加缅甸旅游业对周边国家的依赖度。

△曼德勒皇宫(@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2011年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又颁布了《缅甸经济特区法》,明确了开发商和投资人的特别权力及引进和利用外资优惠政策,并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点发展。2012年3月,缅甸重新加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并对27国开放仰光国际机场落地签证(不含中国)。2014年,缅甸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放了电子签证服务,为国际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入境条件。

边境旅游和城市旅游是缅甸吸引外国入境游客的重要目的地。2016年以来,随着缅甸边境口岸的开放,利用与泰国、中国两大客源市场接壤相邻的优势,中泰两国游客从边境口岸赴缅人数占缅甸入境旅游总人数的60%以上。据缅甸酒店和旅游部消息,截至2018年,从中缅边境赴缅的中国游客已突破60万人次,成为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边境旅游客源国。

2017年8月,缅甸发生了严重的若开邦罗兴亚人事件,导致欧美赴缅旅游人数大幅下降。为应对旅游业危机,缅甸政府于2018年10月推出了针对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落地签和免签政策。在这些措施推动下,中国游客成为撑起缅甸旅游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2019年以护照方式赴缅的中国游客接近60万人次,成为入境缅甸的外国游客中人数最多、增幅最大的国家。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赴缅最大客源国的背后

自古以来,中缅两国人民就以“胞波”(亲戚)相称。正是基于这样的情谊,两国于1950年正式建交。上世纪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争端树立了典范。如在云南瑞丽边境地区,可以目睹到“一寨两国”的奇观。在这里的两国人民同饮一口井水,同族同俗,通婚互市,生动展示了边境地区和谐共处的画卷。

△瑞丽边境“一寨两国水井”(@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自建交以来,中缅双边关系保持平稳向前发展。2011年5月,中缅正式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中缅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国家机制和东盟“10+3”合作框架等多边机制推动下,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2年底,中国不仅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国,还成为了赴缅国际游客的最大客源国。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梳理分析发现,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入缅国际旅游市场最大客源国,除了拥有庞大的出境游消费群体外,更重要的是受益于两国毗邻而居的特殊地缘关系,以及两国经贸和文旅合作日益紧密所带来的成果。

一是陆路入境口岸便利高效。中国和缅甸拥有4个接壤的地区,分别是克钦邦、果敢特区、佤邦和掸邦第四特区。为了促进两国边境贸易,中国在中缅边界沿线设立了11个国家级边贸口岸。其中,瑞丽、畹町、孟定清水河、腾冲猴桥和打洛口岸为一类口岸,孟连、沧源、南伞、章凤、盈江和片马口岸为二类口岸。据瑞丽口岸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仅中缅边境云南章凤口岸出入境旅客数量就突破150万大关。

△中国瑞丽口岸(@德宏网)

二是中缅城市直飞航班较多。自从1956年4月首条中缅航线开通以来,到2019年中国通往缅甸的航线已增加至37条,此前每周约有150多个直飞航班往返两国之间。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济南、南宁、武汉、西安等10多个城市均已开通了直飞缅的航班,以满足中国游客往返入境缅甸的需求。据缅甸酒店与旅游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通过仰光机场口岸入境的中国游客达到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数量与增幅均居10大客源国首位。

三是两国合作机制日益完善。2000年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旅游合作协定》,缅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随后20年里,中缅两国在旅游通关便利化、旅游市场培育、湄公河旅游开发、跨境旅游合作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密切合作。2020年初,值中缅建交70周年国家领导人首访缅甸,并确定2020年为“中缅文化旅游年”,进一步提升了两国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水平。由于全球受疫情的影响,部分计划活动不得不转为网上举办。

△2017年首届中缅旅游合作论坛(@新华社)

即便如此,缅甸近几年对中国游客的待遇并不友好。2018年10月,缅甸政府推出了落地签和免签等优惠政策,但令人意外的是,免签政策针对的是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唯独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证政策。根据缅方落地签证政策,签证费用为50美元/人,停留期限为30天。2019年度以护照方式赴缅中国游客接近60万人次,仅此从中国游客身上赚取了近3000万美元的收入。

△仰光国际机场(@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2020年2月1日,受新冠疫情和政局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缅甸外交部宣布暂停向中国游客发放落地签,此举进一步加剧了缅甸旅游业的危机。据缅甸酒店与旅游部数据显示,2022年入境缅甸的国外游客达23.35万人,比2021年增长78%,但仍不足2019年入缅游客436万人次的零头。尽管中国游客仍然占据着首位,但数量却大幅下滑。

中国游客何时重返缅甸?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最近,缅甸旅游业又盯上了中国游客的“腰包”。

据8月6日《缅甸之光报》的报道,今年上半年前6个月时间,进入老挝的外国游客人数达到了160多万人次。其中,泰国游客人数最多,其次是越南游客,中国游客排名第三,3个国家累计游客人次占总游客量的85%以上。与之相比,今年上半年入境缅甸的国外游客仅有45万人,即不到老挝的三分之一。

面对入缅外国游客几乎“腰斩”的窘境,期盼庞大的中国游客重返“救场”,已成为缅甸政府和当地旅游部门最迫切的首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吸引中国游客,缅甸酒店和旅游部还特地在首都内比都举办基础汉语课程,并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用电子签证e-Visa进入缅甸。

此外,今年7月缅甸还与吉林省签署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关系合作备忘录,互为两地游客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旅游选择。更夸张的是为了吸引境外游客,缅甸许多五星级酒店也大幅降价,以前面向中国游客的房型每晚约为900元人民币,现已下降至每晚最低300多元,降价幅度超过六成之多。

虽然缅甸已被列入中国第三批开放出境游名单,但对于中国游客而言,似乎一点也不兴奋,甚至更加担忧和不安。不少网友表示,“去了那边腰子不保,旅游重要还是命重要?”“天天不是嘎腰子(摘肾),又是绑架的,谁敢去?”“如果最起码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再美的旅游风景也很难让人奋不顾身”……

△缅甸额布里海滩(@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确实,受缅甸政局和缅北持续升级的电信诈骗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不仅中国游客心存各种顾虑和警惕,就连不少欧美国家也避之不及。此前,英国外交部曾警告,建议英国公民不要前往缅甸冲突地区。7月24日,美国国务院也将缅甸旅行警告级别提升至4级,呼吁美国公民不要前往缅甸旅行。

7月25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会见缅甸外长丹穗,就中缅合力打击缅境内电诈网赌等犯罪活动进行专题协调,呼吁双方同其他相关邻国加强协作,共同开展联合打击行动,铲除诈骗诈赌窝点,解救被困的中方人员,将犯罪势力及其组织人员绳之以法,维护中缅友好合作大局。

游客的安全信心是恢复旅游业至关重要的前提。尽管当局将会采取措施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但这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效果。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安全环境将是缅甸旅游业复苏面临的最大挑战。

毕竟,不管是中国游客还是其他国家的游客,谁都不会轻易为了一次跨国旅行而“孤注一掷”!

参考资料:

1.中国旅游研究院《东盟旅游国别数据库》

2.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缅甸(2022年版)】》

3.《缅甸旅游年鉴》及缅甸酒店与旅游部公开信息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